文/凌说
对于文科生大众多少有一些偏见,认为“学不会理科的才选文科,文科都简单,背一背就能考出不错的成绩”,如果时至今日你还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数理化确实需要一定的聪明才智才能学会,但是政史地也不是随便背背就能考高分的。
在新高考3+1+2模式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科理科,但是物理和历史必须必选一个,其实选了历史就相当于选了文科,选了物理就相当于选了理科。而选物理今后在大学和专业上都有更多的选择性,而选历史将来可选专业偏少,就业形势也不好,因此高中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
其实“重理轻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从高中选科,到大学文史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建设资金分配的不同都能看出来,在科教兴国的教学理念下,这也是时代所趋,但是存在既有必要,文科生在教学事业、公职类、管理类岗位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量。
因为“重理轻文”导致每年高考,理科状元都比文科状元更受关注,理科状元大多分数在700分以上,满分750能考700分不得不让人佩服,一比较文科状元的分数则显得有些弱,大多在六百六七,但因为文科考试题目有很多主观题,所以想拿高分是大难事,能考600分以上的文科生已然是大学霸了。
那些文科大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特性
2019年黑龙江高学文科状元
张子昂小学五年看完《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以后爱上了历史,之后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中国近代史,他表示喜欢通过一个朝代的兴衰走向来了解一段历史,剖析那个时代的人文特性和每位华皇帝的优缺点,就是这样一个爱中国近代史的男孩,2019年高考以672分拿下黑龙江省高考状元。
2019年湖北省高考状元
成为高考状元后很多人采访刘雨桐的妈妈,想让其传授一些女儿的学习方法,她表示:“女儿没补过课,不是死学习的类型,没事还会弹弹琴,要说学习方法就是对历史比较痴迷”。刘雨桐是一个历史迷,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历史典故运用到作文中,显得作文内容非常饱满有内涵,想来也是历史积累给她带来的好处。
2018年北京文科状元
文科能考713分真的是让所有人震惊,18年高考北京市的曹婧怡做到了,能比其他省状元分都搞,曹婧怡肯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无独有偶她也非常喜欢历史。
2020年湖南省676分得主
虽然钟芳荣不是2020年湖南省的高考状元,但是她因家庭条件不好,却执意报考北大考古学被执意,这里我们不评价她报考考古学这事,毕竟每个人的喜欢和梦想都值得尊敬。只说钟芳荣喜欢历史这事,从小看历史书长大,积累了不少的历史知识,将其运用到学习上,最终考出了高分,还因为热爱历史学了考古学。
综述:
以上几个高考分数在600分的文科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喜欢“历史”,从小被历史“喂”大,对历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你觉得以上学霸这个特征只是巧合,那你就错了,教育专家也表示从小熟读历史的孩子,文科成绩更好是有一定依据的,说的很准确。
为什么喜欢历史有利于文科学习?
阅读大量历史书,拥有一定的文学底蕴
像上述19年湖北高考状元刘雨桐,喜欢历史积累历史,然后将自己积累的历史典故,运用到作文上,这其实就是通过历史积累的文化底蕴,这种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忘记的,除了能运用到高考作文中,整个人都显得古味古韵的充满文学气息。
通过历史规律拥有预测能力
“以铜为镜,以史为镜”,有一本书名为《推背图》被大家传得很神,里面预测了万年后发生的事,其实用科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预测超能力,只不过是通过历史找到规律,然后进行推敲,也就产生了所谓的预测。
所以学生熟读历史,可发现大是大非规律,拥有比较高的格局。
通过历史学会思辨
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探究其本质,通过本质说出包含的大道理,这是就是文科生答题的思路,主观题没有正确答案,就是看你的理解和思考,熟读历史学会思辨,也就拥有更好地答题思路,考高分也就更容易一些。
文科学霸“从小被历史喂大”,你拥有这个特性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专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学生的日常,解读教育中遇到的点滴琐事,如果你也对教育那些事感兴趣,请关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喜欢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