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欺凌到重度抑郁,欺凌者母亲和学校的做法让人皱眉

去年,《少年的你》热播的时候,校园欺凌成了一个热点话题推到了观众的面前。但是类似于影视剧中的校园欺凌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比影片中的逊色,有的还比影片中更让人瞠目。

《法制日报》不就曾经报道浙江宁波某学院6名学生在宿舍里对同学小江进行欺凌的案件吗?他们把纸巾塞到小江的嘴里,把他用皮带绑起来,把他衣服脱光了拍视频发微信群,灌酒、强迫抽烟、剪头发、在他身上写侮辱性语言等方式进行凌辱。在此期间,还对小江拳打脚踢、扇耳光、扯头发等方式对小江进行殴打。持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的疯狂那个电视剧敢这么演呢?而他们就敢这样干?

尽管施暴的6名同学被判了刑,但是小江却长时间不敢去上学,不敢和同学接触,不敢参加社团活动,戴着口罩才敢出门。而就是出了门,她也总会感觉身边的人在议论自己,总想着躲进自己的家里。

这还是极端的个例,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欺凌事件还不断地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这不,沈阳市一位9岁男童的妈妈就在网上发帖求助,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遭到高年级学生罚跪磕头,导致严重抑郁。”

他的妈妈怎么发现的呢?原来,孩子连续几天尿床,害怕见陌生人,还经常梦里被惊醒。他的妈妈就把他带到了医院检查,竟然是重度抑郁症,而原因就是在学校里被高年级值日生罚站,磕头,喊“大爷”,被凌辱了半个小时。

而面对孩子母亲的质疑,高年级家长竟然回道:“孩子小,闹着玩的事。”“我们孩子小时候也跪过。”人家孩子都已经这样了,没有听到一句宽慰的话,却以“闹着玩”来搪塞,这不让人感到可笑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论怎样说,情况已经这样了,作为高年级的家长,就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拉着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甚至应该赔偿对方才是正理。孩子做错了,应该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什么时候,我们都这样轻描淡写,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能够教育好孩子吗?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溺爱的恶果啊。

而学校和教育局的做法更让人一头雾水。学校让双方家长到学校沟通之后就让他们回了家,而对霸凌学生没有采取措施,也没有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抚慰。而当地教育局,除了学校做好双方沟通,它多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走法律程序,起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和教育局就这样的态度,不让人感到寒心吗?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他们都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学校里,学校负有监管和教育的责任,怎么能够往外一推,就万事大吉了呢?

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时候,如果怕麻烦,不敢采取果断措施,该处分不处分,该赔礼道歉不让赔礼道歉,那么就会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带来更多的校园欺凌,给学校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长期以来,校园欺凌为什么屡禁不止?其实主要就是学校在处理上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而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始终淡然处之。这样的一直容忍,那么就会给那些施暴者一个错觉,做了也没有什么。如此一来,就是对施暴者的纵容,而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严重。而等到严重到出了大祸,你再说治理,恐怕已经悔之晚矣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而言之,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机构绝对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做和事佬,而是应该果断处理,坚决打击,该惩戒就惩戒,该退学的退学,以儆效尤。如果你想着息事宁人,那么只能是使事情向着坏的一方发展,欺凌者会变本加厉,而被伤害者只能忍气吞声。轻则给受伤害者带来心理问题,重则给伤害者精神困境,甚至可能带来流血冲突。这样的局面,我想没有哪一个教育者愿意看到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