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无论在读博士还是硕士,与自己和解才是正确的

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无论在读博士还是硕士,与自己和解才是正确的。

不止一次地有人问,教育孩子什么最重要,我给出的答案是“身心健康最重要”。有人婉转地说我故意在装,是在说风凉话,自己孩子成学霸了,就站着说话不腰疼。

真还不是在装,尤其是孩子进入大学后,我把他的身心健康看得更重要了。或许是看多了顶尖高校大学生出现身心问题,或许是自己的年龄变大了,或许真是思想境界又上升了一层,真对孩子的大学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没有更高的期待。

就连在填写孩子就读高校发来的问卷时,面对“孩子上大学后,你最关注他的什么”,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身心健康”,而非“学业成绩”。

每次与孩子电话交流,强调最多也是身心健康,告诫孩子凡事尽力就好,学会放过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都惹得小伙子有点不耐烦了,直言我这老爸变唠叨了。

不管是读本科,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都离开健康的身心,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有多的成就和荣耀作“0”,那终究还是等于个圈圈。

以教育部下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抽检规定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过去“严进宽出”的状况已悄然改变,不仅研究生毕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就连大学本科教育也严了起来。川大、北航等知名高校相继批量退学在读研究生,其中很多人已是修满最高学业年限,仍达不到毕业授位要求,似乎高等教育已迈入了“严进严出”的新时代。

更有华科、武大、西安交大等名校的在读研究生,或坠楼,或溺亡,有的甚至已深造至博士后,结果仍丢给家人无尽的伤痛,留给社会一波又一波唏嘘。

当然,导致这些硕士、博士研究生意外离世的原因很多,有科研压力巨大的,有称导学关系交恶的,有发表高水平论文受阻的,等等。总之,结果就是当事研究生没有顶住外界的压力,没能实现与自己的和解,让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

准确地说,从孩子上高中开始,我就开始关注大学生、研究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立志做孩子身心健康的观察员和守护者。尤其是看到了《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我主动退学了》的网络热文,内心对文中几位研究生的选择,甚是认同。他们都是知名高校的在读研究生,他们中有的同学已读到博士三年级了,仍主动退学,实现与自己和解。

从小我们就教孩子要有远大理想,要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孩子已拼过全力,可目标仍遥不可及的时候,那可能就是目标设定过高,或是目标选择错误,这个时候再强行向目标发起冲击,显然是不理智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读研读博也是一样。最初的目标就是为了那个学术梦,或者是说为了那一纸学位证书,结果发现与导师关系恶化到不能挽回的地步,或者说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不具备钻研学术必须得“安专迷”,在科研项目上始终没有进展突破,甚至修满最高修业年限,仍达不到毕业受位的条件要求,那再咬着牙把自己往死里带,结果可想而知。

此情此境之下,最优的选择就是主动退学,放弃继续攻读研究生,放过自己。

我所知道的,朋友圈里有少家庭的孩子,考研读研并非本人之目标,好几个孩子从小就能看出来,那不是搞学术的料子,只不过是为满足家人的期待、实现父母的意志而已。像这些孩子,要是觉得自己读研读不下去了,就应该主动一点,直接退学,完全没必要死扛,结果弄出身心健康问题,甚至落个一声叹息的结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论是在读博士还是硕士,要是研究生真读不下去了,主动选择退学,一点不丢人。

2021年考研大军已逼近400万大关,而考上研究生的也就百余万。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敲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大门,这已经很是优秀了,至少是进入了前面那30%之列。再说,觉得研究生读不下去了,至少也是读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课程,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较读研之前多少都会有所增长和进步,又何丢人一说呢?

再说,就算是从未读过硕士研究生,那也是与其他大学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样可以跑出黑马来。在读博士研究生更不必说了,学识基础更加丰富,且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都拥有较好的基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反思那些因坠楼等意外原因凋谢的在读研究生,他们曾经都很优秀,也非常努力,结果为啥弄出一个无语的结局呢?根子就在于他们不懂得与自己妥协,或者说不愿意与自己和解。要是他们选择了自我和解,或许成为某个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不一定。

其实,不仅是研究生读不下去了,我们要与自己和解,就是人生中的其他困难之事、解不开的局,我们也要懂得向自己妥协、与自己和解。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速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