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哭就不需爸妈陪伴?越是安静时刻,越需读懂隐藏的“暗语”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陪宝宝写日记” “陪宝宝读童书”。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在有了宝宝之后都会非常担心,因为宝宝太小,没办法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爸爸妈妈多半都是用猜测和揣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需求。其实,这确实为很多爸爸妈妈们设置了难题。但是,除了语言这种途径之外,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方式还有很多,肢体语言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01 宝宝的各种手势变化是有不同意义的

有这样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接近一千个婴儿进行试验,发现宝宝的各种手势都是有意义的,不同的动作也表示着孩子不同的需求。这无疑是有利于爸爸妈妈更好地照顾孩子,领会孩子的想要传达的信息。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是用语言和身边的环境沟通的,但是他们更多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这时候,解读孩子的动作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很多爸爸妈妈都忽视了这一点。就像是同事一样,她就是一位不懂得解读宝宝暗语的新手妈妈。这时候,同事就只能通过孩子的哭声判断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孩子平时不哭,同事就认为孩子一切都好,也不需要自己的陪伴。后来,孩子的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动不动就哭喊,而且越来越频繁。这时候,在请教很多育婴师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忽视了孩子的肢体语言,就导致孩子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注意到,孩子的只能通过哭声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了。

这也充分告诉我们,语言不仅仅是唯一的孩子和我们沟通的工具,我们应该有更加细致的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02 这五种“暗语”,帮助宝妈读懂娃

那么, 宝宝到底有哪些肢体语言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呢?其实,虽然说孩子的肢体动作背后有很多意义,但也并不是意味着每一个动作都是非常重要。我们也应该有侧重点,接下来就给爸爸妈妈们介绍几种暗语,是最容易出现在孩子的身上的。

第一就是握拳头。我们都知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拳头是握起来的,而且直到孩子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才会呈现出打开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的拳头和自己的心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小的时候,孩子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吃饱,有没有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如果孩子吃饱了,他们的心情就会愉快,自然拳头放松下来就证明孩子吃饱了。而当孩子饿了的时候,就会把拳头握得非常紧,用这种办法去证明自己是饿了,妈妈也应该去及时的喂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就是摇脑袋。大多数孩子都会通过摇脑袋的方式来模拟自己在羊水中的状态。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孩子摇脑袋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妈妈们看到宝宝在摇脑袋,很大概率就是因为宝宝当时心理非常紧张。这个时候,妈妈们应该适当地安慰一下孩子,可以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后背,用这种办法让孩子逐渐地安静下来。

第三个暗语就是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挥动手臂。挥动手臂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就像是我们的膝跳反应一样。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状态。就像是我们平时受到惊吓的时候会大叫一样,孩子受到了惊吓就会不停地挥动着手臂,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紧张,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很害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四就是把膝盖缩起来膝盖。如果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宝宝经常缩着膝盖,这个时候就代表着他们肠胃不舒服。用这种方式,孩子可以缓解自己胃部的疼痛和不舒适。如果妈妈们发现了这一点,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吃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肠胃生病了。

第五就是踢腿。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踢腿的时候都觉得可能是孩子不老实,但是实际上这也是表达了孩子心情愉快。很多妈妈都觉得怀孕的时候宝宝会在肚子里踢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宝宝也是用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开心的心情。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宝宝特别喜欢在和爸爸妈妈玩游戏之后踢腿,这就代表宝宝们在对大人说:我很开心。如果看到宝宝这样,爸爸妈妈就应该感到高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了解暗语,才能更好地和宝宝沟通

我们都知道,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孩子和爸爸妈妈用语言的方式,其实肢体动作也是一种符号,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会说话,这个时候,解读他们的肢体动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些暗语,爸爸妈妈应该牢记这些暗语,然后通过肢体动作的方式解读孩子想要传达的信息。当宝宝的动作和孩子开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对着孩子摆出一个笑脸,或者是轻轻的抚摸孩子,摇一摇孩子的手臂,给孩子一个反馈。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妈妈们就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轻轻的在孩子面前哼唱歌曲等等,这样也可以缓解孩子糟糕的心情,也可以很快的让孩子平静下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宝宝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妈妈们也应该及时地带孩子去检查身体,防止孩子生病了没有及时治疗。

可见,我们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用语言学会表达的孩子来说。相信爸爸妈妈们都已经知道应该怎样像福尔摩斯一样解读孩子的肢体语言了,那么大家对此还有什么好的观点和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一起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宝宝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