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河南追彗星,去天池追流星,杭州这位“追星人”,今年小学五年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戴程程

追明星有啥稀奇,杭州有位五年级小学生专门追天上的星星。他会去河南追彗星,也会去天池追流星,是真正的“追星人”。

这位小小“追星人”,叫傅轩杰,来自北外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他的故事,钱报记者是从该校今天举行的2019年度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听来的。以往该校的“水八仙奖学金”和“橄榄树学业奖学金”用于嘉奖综合能力优秀的学生,此次又增设了“橄榄树素质奖学金”,包括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类、公益环保类、学科竞赛类、艺术特长类、体育特长类等。小傅同学拿到的正是科技创新类奖学金。

他的故事要追溯到6岁那年读过的一本《博物》杂志,小傅对书中的天文知识入了迷,并且一发不可收。来到橄榄树学校,他开始学习天文课,由于已有知识比较扎实,“傅轩杰同学的天文知识水平,已经超过高中阶段国家基础教材水平。”橄榄树科学老师、杭州天文学会理事长秦鸿翼评价道。

今年6月,傅轩杰来到厦门拍摄日环食,凭借平时扎实的望远镜拍摄知识,傅轩杰早早地架起了赤道仪,追踪角度,最后成功拍摄到了仅持续20秒的环食照片。这一举动引得同行的杭州天文学会大咖们啧啧称赞。

8月,正值英仙座流星雨,傅轩杰再次前往浙西天池进行拍摄。秦老师说:“这是傅轩杰第一次拍摄流星雨,众所周知,每颗流行的速度几乎不超过1秒,并且没有人能够精确知道流星会在什么方位划过。”秦老师回忆自己在2013年第一次拍摄流星雨的情形,当时看到了几十颗流星,但没有拍到一颗。种种困难下,第一次拍摄流星雨的傅轩杰,却做到了!

当然,也有遗憾的时候,在今年赴河南拍摄C/2020 F3 Neowise(新智彗星)时,由于当地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拍摄。傅轩杰说:“拍摄的时候非常辛苦,有时候是爸爸自驾前往,甚至简单地啃了几个玉米,就要开始准备搭建设备。拍摄的时候,需要耐心,几乎每次都需要等到凌晨。而天气现象大部分情况下无法把控,我想,拍摄失败也是作为追星人需要经历的一课。”

今年拿到奖学金,傅轩杰的第一反应是:可以添置新的天文器材,继续“追星”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据了解,这次奖学金盛典,全校共有235名学生参加评选,经过初评、终评、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包括小傅同学在内的74位同学最终脱颖而出。对于此次能拿到奖学金,小傅同学最想感谢的是学校,增设了“橄榄树素质奖学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执行校长兼书记黄雄说:“这次增设素质奖学金,也是让同学们理解,仅仅凭借成绩,是无法定义橄榄树的每一位孩子的。学校的理念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而每一位橄榄树的孩子都是一片与众不同、熠熠闪光的叶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颁奖典礼上,到场的除了北外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管理层团队外,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王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崔文馨,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校友会副会长毛宇欣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校友会秘书长王志云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校友会副秘书长于畅女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来自初中部的陈颖涛同学获得了公益环保类的奖学金。曾经坚持在西湖边捡垃圾的陈颖涛同学,在疫情期间也没有闲着。追溯到1月,伴随着钱塘江的凛冽寒风,在双浦镇的某执勤点有一个简易的蓝色帐篷。由于开学时间延期,陈颖涛同学决定每天和爸爸一起在江边站岗。“我们执勤的时间是上午7点到下午4点,一天9小时,而午餐则是妈妈送来的便餐。”回忆起执勤的故事,陈颖涛说:“我们遇到过不愿意配合检测的行人,这时我才真切感受到平时在服务行业中的叔叔阿姨们,虽然平凡,但也伟大,我觉得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的故事,在橄榄树比比皆是。有站在荧幕前多次参与大型活动主持的,有在全球竞赛中拔得头筹的,当然,也有像陈颖涛这样在寒风中,像傅轩杰这样在黑暗中的。但在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他们都是熠熠闪光的叶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