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闹着买玩具,90后宝爸的做法令人佩服,网友:一个比一个狠

想必对于家中有孩子的网友们来说,“生而容易,养儿难”这句话一定深有体会吧?

当孩子3岁左右,进入第一个“叛逆期”的时候,过于活泼好动、极强的好奇心以及不断试探大人的底线等,都是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而且不知道如何教导才好!

儿子闹着买玩具,90后宝爸的做法令人佩服,网友:爷俩一个比一个狠!

此前日本有名的谐星中川带着儿子林太郎一起参加的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获得了许多日本观众以及中国网友的关注,原因无他,主要是中川应对儿子的撒泼哭闹有着非常有用的办法。

比如有一期节目中,中川带着林太郎逛一家玩具店,林太郎很快就看上了一款玩具,但中川觉得价格太昂贵且家里已经有类似的了,所以没有同意购买。

此时,林太郎的表现与许多孩子一样,那就是开始生气,并且有撒泼哭闹的征兆了。

然而中川接下来的举动令人惊讶不已,那就是他先儿子一步,躺在地上耍赖,向儿子强调:“太贵了,爸爸买不起!”林太郎被中川的举动吓了一跳,同时又觉得尴尬、丢人,立刻想扶中川起来。

然而中川还是不愿意起来,继续追问:“你还要买吗?爸爸买不起,不想起来了。”

林太郎想了想之后,答道:“算了,我不要了,爸爸快起来吧!”中川在离开前又一次向林太郎确认:“你真的不买了吗?”

林太郎十分肯定的答道:“不买了,比起爸爸耍赖丢人,我还是放弃吧!”节目播出后,许多网友对中川的做法佩服不已,甚至感叹:“爷俩一个比一个狠!”

不少家长纷纷夸赞中川的机智,毕竟让林太郎自己通过看到爸爸赖在地上的样子,感受到了难堪、嫌弃以及丢脸的感觉,主动放弃买玩具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平常自己滚在地上耍赖时父母的感受。

不过,中川因为本身就是一个谐星,比较能放下脸来做这些事情。对于普通的家长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因而当家长面对孩子为了买玩具或者是达成自己的要求时,不顾场合在地上地滚耍赖,只能无奈妥协。

其实,李玫瑾教授曾对孩子的这个问题,提出过相关建议。她认为孩子在3岁、4岁的时候,会迎来第一次的叛逆期以及自我人格的形成关键期。

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立好规矩、规则,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根治”孩子的这个问题:

第一步:先不要急于当场教育孩子,应先将孩子带回家。

第二步:一起回到家后,与孩子一起单独待在一间房里。

第三步:孩子这时肯定还处于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不用急于打骂或者说教,安静的看着孩子哭闹发泄。

第四步:等孩子哭闹停止后,再开始给孩子讲规则,那就是为什么不可以买那件玩具或者达成他所提出的那个要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凡事都要讲究规矩,孩子自己如何闹,最终是没有效果的,家长不会妥协。

这样一来,下次孩子再想撒泼哭闹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个规则,不遵守是没有结果的。

当然,凡事也要有度。给孩子立规矩、规则虽然重要,家长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在做到既能约束了孩子的行为举止的同时,也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冷漠、不爱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规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未懂得正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内心的诉求。

他们只会选择直白、“无厘头”的方式,如哭闹、在地上打滚等方式。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如冷静、明了的说出自己想法、诉求,或者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值得一提是,家长要明确的向孩子传达一个思想,那就是哭闹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有商有量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效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当孩子了解了正确的表达方式后,家长便可以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判断的标准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是否有益等。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不妨满足孩子,这样既能鼓励孩子继续保持正确的表达方式,也能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此前斯坦福大学针对孩子自控能力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做过的“棉花糖实验”表明,当孩子明白了规则,那么他们的自控能力就会增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一言不合就会撒泼哭闹,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规则的约束,没有自控能力。

家长们要想“根治”孩子喜欢撒泼哭闹、就地打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行为,不妨先跟孩子立规则、规矩,以便更好地约束孩子的行为举止,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面对孩子撒泼哭闹、就地打滚的行为,你一般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