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花40年研究出一套公式,专家:如果在古代,他就是祖冲之

学生时代曾有一句顺口溜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虽然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中不一定会用到三角函数、几何图形等各种复杂的数学知识,但不可否认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能锻炼一个人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有人惧怕也有人喜欢,很多人不为名不为利,仅仅因为喜欢也都甘愿一辈子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比如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黄锦云。

黄锦云是一个浙江农民,同时他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他读书的时候就对数学很感兴趣,而且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总能拿班上的第一名,原本他是打算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数学的,但天不遂人愿,1949年高中毕业后他没能考上大学,因为家中情况不是很好,所以虽然有些遗憾,但他最终还是放弃复读,直接回家干活了。

虽然黄锦云只有高中文凭,但那时候的高中文凭很少见,而黄锦云更是他们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因此村里领导直接让他做了村里的会计。他们村子主要种的是水稻,但因为大家都不清楚一块田究竟需要多少秧苗,一切都只能凭上一辈的经验和自己的感觉,这样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于是黄锦云学以致用,用数学方式来进行计算,首先弄清楚水田的面积有多大,然后再弄清楚秧苗之间的距离等问题,由此算出一亩田需要多少秧苗才是最合适的。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黄锦云最后还是算出来了,而且他给出的答案很正确,帮村子里的节约了不少秧苗,村民对他佩服不已,甚至直接称呼他为“大数学家”。

后来进入70年代,村中产业进行调整,开始转为木材制作,虽然的需求量大且生意不错,但是木匠师傅只有技术去没有理论知识,所以浪费的木材也很多,他们自己看着觉得心痛不已,于是便请来黄锦云过来,想要他帮忙算一算怎么裁剪才是最合理的,以求让资源能最大限度的被利用起来。

于是黄锦云又抱着小本本开始算了,他白天外出考察,晚上就待在家里面点着灯计算,这一算就是40年,这个木材体积的问题几乎占据了他后半生的时间,他算各种圆形、扇形、不规则的木材体积,草稿纸用了一摞又一摞,转眼不知道多少个春秋过去,他的儿子成家立业,孙子考上大学完成了他当年的梦想,但他依旧提着笔在计算。

转眼到了2017年,黄锦已经是90岁高龄了,他在木材体积公式上花费了整整40年,但好在最后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他希望自己的心血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能帮助到更多人,于是他将自己计算的稿纸寄给了《钱江晚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钱江晚报》不敢怠慢,立即找了数学专家来研究,专家仔细看过后发现他的演算没问题,得出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这个推导方式跟祖冲之当初使用的推导方式一样,虽然从头到尾都是正确的,但现在已经过时了而且已经出现了更简便的推导算法,所以专家笑着称赞他说:“如果生在古代,你就是祖冲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黄锦云也表示很满足,至少他拼尽全力去完成了一件事,所以余生也没有遗憾了,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敬佩。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当初他接触的知识面再广一点,或许他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对此你怎么看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