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医生谈育儿: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望子成龙

作者:主创团·筱恬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陶勇医生首谈教育观

还记得去年此时被砍伤的眼科医院陶勇吗?

中国眼科界未来的领军人物、病人眼中口碑超高的好医生,却在就诊时遭遇暴力伤害,左手功能至今仍没有恢复。

尽管如此,他却依旧感恩生活、笑对磨难,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这份温柔纯粹的医者仁心,感动了无数国人。

时隔一年,陶勇医生最近接受节目《黑夜与人间烟火》的采访,首次分享了他对女儿的教育观。

他说,自己对女儿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要求,并不认为成为学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与高分低能相比,他更希望女儿大气而善良。

在平日里,他会有意识地让这样的女性长辈或朋友跟孩子多接触,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他还很骄傲地表示,女儿在他的影响之下,长成为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丝毫没有那种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

话语不多,但坚定坦率;不对分数盲目推崇,却注重对子女品性的培养。

不禁赞叹,在内卷与焦虑泛滥的当今社会,陶勇医生的这份冷静睿智,实在是难能可贵!

焦虑养育的今天

“赢在起跑线”才是父母的解药?

有人说,这届家长是最难的父母,也是最拼的父母。

的确如此。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似乎有很多因素让我们困扰:

担心阶级逐渐固化,个人的上升通道有朝一日会被彻底关闭,靠努力逆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担心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强势崛起,劳动力的需求会锐减,社会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很多父母的心态悄然发生着改变。于是,“焦虑”,成为了我们的通病。

《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而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则显示,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鸡娃”似乎成为了养育的必备技能。

有人曾列举过这样一条鸡娃路线图:

“孩子要上最好的幼儿园,以增加上最好小学的概率;

上最好的小学,以增加上最好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高中的概率;

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大学的概率;

上最好的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工作的概率。”

家长不惜调动一切资源,只为让孩子成为升学竞争中的佼佼者。

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教育学者罗静博士不久前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感悟。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被父母报了全套的辅导班,琴棋书画、刀枪棍棒,样样都要学,各种考级证书都得准备。

可最后这对父母却发现,孩子并不是这方面的苗子,根本学不进去。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转手课时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样样都要抓,到头来样样都学不好。焦虑心的作祟,让我们陷入了内卷的恶性循环。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要是因此焦虑心上头,不断催逼压榨,打乱了原本的养育节奏,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就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在她看来,让女儿英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统统得靠边站。

为此,她对英子的要求几近严苛——封闭式学习,不允许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试必须拿第一……一旦发现孩子违背自己的要求,便会暴跳如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母亲的做作所为,让英子痛苦不堪。她因为压力过大而患上抑郁症,甚至崩溃到要跳海自杀。

最终,她朝着母亲声嘶力竭地吼道:“我恨你!”

这三个字,既刺痛了宋倩的心,也让屏幕前的千万父母扎心不已。

正如罗静所说:“给本来就焦虑的父母不断刺激,让他们变得更焦虑,然后按照‘你有病,我有药’的方式,真的是在解决问题吗?”

对成绩与分数的过度追求,会让家长的焦虑感日益倍增。而这种传染性极强的情绪,首当其冲的影响者就是孩子。

由于内心没有防御机制,因此我们的孩子会比大人更深、更直接地把焦虑的负面作用表现出来。

体现在生理上,就是头疼,肚子疼,拉肚子等一系列症状;在心理上,则是害怕、易怒、敏感、抑郁等负面情绪。

长此以往,对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明明出发点是希望孩子成材,明明为了孩子竭尽全力地付出,可到头来却事与愿违。

这一切,相信没有父母愿意看到。

事实上,教育的真相,绝不是被焦虑裹挟之下的望子成龙。

与成绩至上相比,还有更多值得孩子追求的东西。

教育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望子成人”

此前,易中天教授在谈到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培优、反对励志、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易教授看来,望子成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因为龙其实是没有的、是虚构出来的,一味追求只会徒增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和烦恼。

教育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望子“成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标准就是八个字:

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这才是孩子生命的底色,决定了他们最终的人生高度与走向。

看过一部电影《自闭历程》。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原型是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坦普·葛兰汀(Temple Grandin)。

坦普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从小时候起,她的行为举止就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

她直到四岁才学会说话,喜欢长时间独处,并且脾气暴躁,排斥一切肢体接触。

本以为,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会像大部分同类一样黯然地消磨此生。

但幸运的是,坦普有一个知道如何爱她的妈妈。

母亲Eustacia Cutler在得知女儿确诊的那一刻起,就决定绝不放弃。一方面,她坚持带坦普就医治疗,另一方面,她选择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来对待女儿。

她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女儿说话;花大量时间陪女儿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她总是告诉女儿:“你只是与众不同,而不是差于别人”;并且还教会了女儿一切做人的道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是在这份几十年如一日充满温和、忍耐和爱的抚育下,坦普自信而蓬勃地成长,最终创造人生奇迹,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2010年,她还入选了《时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列英雄榜第5位。

坦普的故事,让人想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充满智慧的家长,总会帮助孩子发展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幸福而有后劲的人生。而这份对潜力的挖掘,是考多少分、拿几次第一名永远无法比拟的。

每个孩子,都是花骨朵。有些饱满明艳,生来就是瞩目的对象;而有些,则的确有些瘦小暗黄。

可是,哪怕先天条件不足,起点看似已然落后,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有温暖的阳光沐浴,有肥沃的土壤滋养,它们照样可以灿烂绽放,夺目绚丽。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太阳,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那份充满营养的土壤,包含着“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等一切成长必备的“矿物元素”。

助力孩子逆风翻盘的最好武器,莫过于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