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是有阶级的文字?英文是如何把人们割裂成两个世界的?

对比中国和西方,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专家的地位往往不高,甚至有“砖家”、“叫兽”这样侮辱性的称呼,而西方专家教授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为什么会如此?是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权威吗?并非如此,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是“中文”和“英文”各自的特点。

在英语国家,将人进行分类的不仅仅是财富、权势,还有语言文字。英语是一门有阶级的语言,普通人和专家泾渭分明。普通人、穷人,受教育较少,只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词汇,看看报纸还行,稍微专业一点的文章,根本看不懂。普通人自学成才的可能性非常低!靠一本词典去生啃专业书籍?对英语来说,难如登天!英语科技论文里的专业单词、长句子能把普通人绕蒙、绕晕!真理和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英语的阶级性,把人们分成两个泾渭分明的阶级!

而中文则更为平等,只要高中毕业,再有一本字典,就可以自己去学习专业书籍。汉字打碎了知识的高墙,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到高深的知识。

中文有望文知义的特点,普通人对专业文章也能一知半解,在专家和普通人之间没有鸿沟,专家的专业性演讲,普通人也能听懂不少,这就让专家无法高高在上,也无法保持神秘。在解放前,知识分子高高在上是建立在极低的识字率基础上的,识字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文人在大字不识的农民眼里,非常神圣、厉害。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毕业生就能掌握7000汉字,大多数专业书籍都能看懂。这就剥掉了知识神秘的外衣,也让专家教授从神坛跌落。

而英文则不同,英文有上百万单词,任何人即使穷尽一生也不可能掌握这么多单词,所以在英语世界里几乎没有全才,英语庞大的词汇量隔绝了不同专业之间直接交流的能力。穷人初高中毕业,也就掌握2万左右词汇量,根本不能独立阅读专业文章。所以掌握几万专业词汇的专家、教授在普通人眼里是非常高大上的,专家们如果用专业腔调说话,普通人根本听不懂,只能大眼瞪小眼。这种听不懂给专家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保持了知识的崇高感。

中文,可以望字生义,英文,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比如下面这句话: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ctreotide used i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osity bleeding patients. 目的是评价奥曲肽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这句话的难点在于两个医学名词:octreotide奥曲肽、varicosity静脉曲张。如果是美国人,听到这两个词基本就懵逼了,不知道啥意思,自然这句话根本不懂,也完全猜不出意思。

如果是中国人,虽然不知道“奥曲肽”是啥东东,但知道这是一种药,电视上的药品、营养品广告经常说啥啥肽,增强免疫力啥的,知道是一种好东西。如果学习好点的话,还会知道“肽”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是负责体内细胞活性的物质。“静脉曲张”也是专业名词,但中国人知道“静脉”是俗称的“青筋”,“曲张”按照字面意思应该和“青筋虬结”差不多。这样一句专业性的话,在普通中国人眼里并不莫测高深,初中毕业生就能理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见,中文赋予了普通中国人一定水平的窥视自己学历之上知识的能力。不管多么专业的词汇,只要不是音译过来的,从汉字的意思分析,终究有迹可循。比如Geomagnetism地磁场学、Resonance共振、Potential energy势能、dynamic equilibrium 动态平衡、isomerism同素异形体、oxide氧化物等,这些词汇,我们没学过,但我们可以大概率猜出其真实意思。而在英语中,专业单词意思能被猜出的概率很低。

英语在普通人和专业人士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普通人两三万的词汇量,是根本不可能理解太专业的词汇的。在专业面前,普通人和文盲没有区别。专业人士比较专业的表述,普通人听不懂,自然也就无从反驳。普通人和专业人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英语世界,你一旦选择了某一专业,基本上就要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跨专业成本太高,要从专业词汇学起,仅词汇量一关,从入门到精通就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在中文世界里,不满意专业,大不了换一个,跨专业成本较低,词汇量的障碍比较小,所以中国人在不同专业之间切换频繁。当然这也有不好的效果,中文让我们跨专业容易,很多人会很轻易放弃转学其它,反而难以在某一领域专精。而英语让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自己选择的专业,哭着也要学下去,最终反而更容易成功。

总之,中文是更公平、更有正义感的文字,它给了普通人更多成功的机会。而英文是有阶级的文字,在英语世界穷人更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欢迎关注猴军集,一个只会瞎掰乎的人!

标签: 英语 专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