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跟拍5个北京中产孩子,反差扎心:你希望孩子走的路,有多少成了坑?

童妈导读

越长大、孩子就要独自面对所有的丧失、离别,并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应对成长的疼痛,这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童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片子,叫做《零零后》。

虽然只有 5 集,却有着非常罕见的耐心,主角是几个「00 后」出生的孩子,从孩子们上幼儿园,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

人的一生,并没有太多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是成长相当重要的经历。

这群孩子在 10 年中的成长轨迹,以及孩子们父母所面临的挣扎与选择,相信都能引起为人父母者的共鸣。

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01

《爱的方程式》

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怎样改变了一个活泼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所有的主人公,都来自一个叫做「芭学园」的幼儿园,第一集的小主人公是个叫锡坤的孩子。

小时候的锡坤是个典型的淘气包,会把老师摆放很整齐的玩具弄乱,会把玩具球和小朋友们的鞋子扔到比自己还高的垃圾桶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家里也不闲着,会把挂面放在盆子里点燃,还要往盆子里加盐加水,把厨房弄得凌乱无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锡坤的种种「捣乱」行为,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尊重和理解,这是孩子对空间正常的探索,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正常探索,专门为锡坤留出了一段时间,让他尽情的弄乱玩具,再跟锡坤一起把玩具收好。

妈妈也表示理解,认为孩子是属猴的,物质上的东西,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暴跳如雷,孩子以后都会慢慢发展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起来锡坤的童年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尊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锡坤的眼神中,最常流露出来的是迷茫,以及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锡坤的妈妈虽然对锡坤极其关心和支持,但有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孩子,锡坤的动手能力强,长大想当科学家,妈妈表示支持,还给锡坤提供书籍、材料,但又担心做科学家,跟人交往的乐趣就少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妈妈给锡坤报了语言班、夏令营,并事无巨细的提醒锡坤,应该穿哪件衣服,应该怎样去跟同伴交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年级后,锡坤喜爱上了魔术,妈妈同样支持锡坤,给锡坤买道具,鼓励锡坤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节目

但是也同样表示担忧:认为魔术虽然好。但以后未必能够养得起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纪录片只是真实的记录着锡坤的成长,但锡坤成长的这十年中只能看到母亲在为孩子殚精竭虑的考虑,却看不到孩子父亲的任何参与。

唯一提到孩子父亲的时候,是锡坤妈妈说为了照顾锡坤辞职,还为了给锡坤更好的就学条件与锡坤爸爸两地分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十年,锡坤的变化很大,他不再那样调皮闯祸,也不再如儿时般无所畏惧

他总是表现出需要母亲的帮助;又会在母亲因为想帮助他而殷切嘱咐的时候,表现得有些沉默和不耐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锡坤妈妈在采访中说:“有一种说法是要做 60 分妈妈,不要做 70 分、80 分,不要去做得太完美。”

可是我一开始就想要做完美妈妈,结果就出了事儿,我操心太多了,但是我即便知道这样,可是我还是怀着一种爱心来做妈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锡坤妈妈还有些失落的说,自己不知道自己做妈妈不及格,不敢给自己太高的分数。

然而这十年,她为锡坤的付出,为锡坤每走一步而做的努力,谁能说她不是好妈妈呢?

她只是太过焦虑,太过操心,每天为孩子的各种细节担心,不停的想要孩子和自己到达某些完美的状态,却不知这样的焦虑,也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慢慢消耗孩子生活中的心力,让孩子在独立思考和独立承担方面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

02

《若时光倒流》

教育孩子也有有效期

再忙也要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零零后》第二集中的主人公是个叫做萌萌的小女孩。萌萌在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哭着要爸爸妈妈,引得全班跟她一起哭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 10 年后,已经 13 岁的萌萌却成了家里提到就头痛的「问题少女」,父亲说她是青春期叛逆,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沟通。母亲提起萌萌小时候粘人的样子会忍不住哭泣起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采访到萌萌的时候,萌萌很冷静也很理智的说:“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我也想回到当时自己特别小的时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萌萌特别小的时候,与现在最大的差别在于:那个时候萌萌的二胎妹妹还没有出生,萌萌的妹妹小柚子,现在两岁半。妹妹的出生打破了家里的平衡,萌萌说从来没有想过要一个妹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柚子降生之前,萌萌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享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

父亲会很夸张的参与她和小伙伴们很幼稚很无聊的小游戏,妈妈也会给萌萌很温柔的理解和照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随着小柚子的出生和萌萌的长大,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小柚子牵扯了父母太多的精力,也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欢乐;而对于萌萌,父母更多的是:在意她的学习成绩,并且对她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批评和指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萌萌很少跟妹妹玩儿,回到家更多的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爱跟父母交流、也不去主动的说心里话。

爸爸妈妈把她的行为理解成青春期叛逆。爸爸说萌萌青春期连爹妈都不理,更别说理妹妹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让萌萌跟妹妹增加感情,妈妈还在送萌萌 13 岁生日礼物,也就是一个昂贵的耳机的时候,额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让萌萌每天陪妹妹玩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为期是半年。

爸爸对妈妈的做法很满意,还提出要不然以后每半年就给萌萌买一个耳机,让她一直能陪妹妹玩。

但事实上,萌萌为了耳机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却从心里非常不情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陪伴妹妹的过程中,萌萌也像执行任务一样,与小柚子丝毫没有互动,嘴里在念叨着,你姐姐也不愿意陪你玩儿,这么大好的时光我居然在陪小柚子玩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发现爸爸拿手机录像说记录萌萌第一次陪小柚子玩耍的珍贵时刻,萌萌很不耐烦的说了一句,对这种父母我能说什么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萌萌和朋友交往的状态,她是个性格挺好的姑娘,但她从一个在父母面前

小鸟依人的女孩子到一个不爱与父母交流的少女,真的只是青春期的问题吗?

跟萌萌妈妈关系不错的一个阿姨,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你每天带小柚子太辛苦了,每天就看着老谈抱着,你在后面跟着,你们仨是一家三口」

「感觉你们才是一家人难怪人家萌萌心里不舒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许老一辈一家都是很多个孩子,现在关系很好的二胎家庭也很多,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父母没必要把生不生二胎这种大事交个孩子来决定。

但却必须给孩子做好引导,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而减少一丝一毫。

孩子需要的是倾听、理解和关爱,而不是一个「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那么我们就等于是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就非常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冷漠隔离。

03

《一一的世界》

尊重孩子的思想与个性

孩子有她自己的成长方式

纪录片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一个叫做一一的孩子。

这个孩子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她从小就不爱跟任何小朋友玩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玩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不哭不闹、独来独往,面对摄像师的询问,她会很温和但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喜欢一个人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对一一的状态有些担心。她仔细的观察一一,对一一的看法是:「有的时候看她一个人坐在那里,能感觉到有点淡淡的忧伤,但你去观察她的行为,就会发现她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园长对一一的评价是:她是那么的高贵,能够去很好的打发自己的时光,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愉悦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跟拍一一的摄像师有一天忍不住追问一一。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儿啊?

一一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我就喜欢一个人玩儿,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 3 岁孩子的口中。

现在已经 13 岁的一一,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时光,她说很佩服自己当时不跟任何人交朋友的勇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一的爸爸妈妈都是相对比较安静在知识分子,性格也同样偏独处型,他们给孩子取名一一,也是希望孩子过一个简单的平静的人生。

所以他们对一一所表现出来的安静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焦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对一一还是表示担忧:她认为孩子将来要步入社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如果孩子一直这样怡然自得下去,未来可能生存会出现问题。

大李老师的沟通让一一的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听从园长的建议,多带一一出去串门,一一妈妈也专门请假一周到幼儿园里陪园,希望能够带动一一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玩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一一还是只跟自己的妈妈玩儿,在园长试图沟通告诉一一她需要一个朋友的时候,一一再次爆出金句,说不交朋友是自己的权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大人的逻辑,小一一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但是也许是父母的引导和园长的沟通起了作用。不久后,一一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一一开始习惯了友情,并且开始正视自己需要朋友这件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一在幼儿园交到了朋友,也慢慢享受了友谊带来的快乐。她还是内向,喜欢独处,但也能在群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3 岁的一一在采访中说:「要求人是外向的这种事情,首先是有一个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紧密的抱团,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但这件事对内向的人其实是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一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说他能更安静的思考、沉淀。

所以我觉得,人当然是能内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面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的一一已经不需要父母和园长为她的交往能力担心。她有自己的朋友并且成了一个有爱心、思维清晰、学习上进的孩子。

她的个性始终被尊重,并且被保护得很好,无论是园长还是父母,谁都没有逼迫她一定要怎样,也没有人责骂她做一个内向的人没出息。

成年人只是引导,尊重她的权利和选择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一一自己感受友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也许只是给予充分的养分,然后静待花开。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轨迹,用尊重和爱养大的孩子,比用焦虑与职责养大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幸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小树妈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