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绩滑坡现象,家长发愁无计可施?建议低年家长做4点应对

有资深老师总结过学生在三年级出现滑坡的几种情况:

常在一二年级考90多分的,一下子跌到80分,成绩来回波动

上课开小差,打不起精神,更不愿意回答问题

作业做过的题也会一错再错,并且错误率越来越高

上课不认真听课,被老师罚留堂的次数也变多

在教育界,把“三年级现象“称为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的分水岭。

当然也有小学老师总结过:三年级各科成绩能维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不知道这位老师总结得对不对,这需要学霸现身说法。

但是无论如何,“三年级现象”确实让很多家长头疼,发愁甚至无计可施。

一、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三年级现象”为何出现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超前教育导致

说法:抢跑、孩子超前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导致孩子对知识缺乏新鲜感。

实际情况:有不少超前学习的孩子,并没有遭遇 “三年级现象”。相反,他们优势明显、潜力十足。

因为现在的幼小衔接,早就不是单纯教孩子拼音、认字了。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

而知识上的积累和生活能力上的提前培养,都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信,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又会更加热爱学习,最终形成正向循环。

第二、课程难度加大,很多孩子不适应

说法:一二年级的课程,很多孩子都很容易的考高分,是因为没有什么难度和思维含量。但是三年级后开始难度加大,孩子自然不适应。

实际情况:孩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相应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接受能力。简单没什么思维含量那只是从大人的角度去看待教材,对孩子们来说,大人眼里的简单知识,掌握起来也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精力的。

虽然三年级的内容难度是增加了,但孩子们经过一二年级的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跟教材的难度是相匹配的,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孩子遭遇了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因为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跟上教材难度的变化。

第三、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所致

说法:也有专家认为,“身心转折期”才是“三年级现象”的根本原因。三年级是个坎,是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期。这个时间段,孩子想要独立,证明自己的能力,倾向于冒险、刺激和新奇、甚至叛逆,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于是处处跟家长对着干。

实际情况: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个转折期,比如六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转变为幼儿,三岁从幼儿转变为儿童,十二岁开始从少年转为青年步入青春期。

如果身心转折一定导致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初二现象”,那显然不成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步入少年,有迷茫也有焦虑,三年级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可能更复杂,也可能更为简单。

但这正是孩子逐步长大的表现。是每个孩子无法选择,更无法避免的事情,从长远来看是好事。

二、哪几类孩子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的情况

第一种:基础能力不扎实

对于小学生来说,基础首先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不是知识的基础。一二年级只靠背书过关的学生,上了三年级明显吃力了。

因为三年级更注重的是阅读和理解。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功不过关,就很难理解复杂的知识,更加难以适应自主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二年级不以为然的小毛病,比如写字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写字姿势不端正,看书漏字漏行。不及时纠正到了三年级都会成倍的放大,最终害了孩子。

第二种:学习不积极

当孩子不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对学习没有责任心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不积极,会出现从不预习复习、不听课、不举手发言、不写作业的情况。

如果这些行为连家长也不重视和纠正,那么孩子不爱学习,问题可能源自于家长。因为每个尖子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优秀的家长。

第三种:自主学习能力差

成绩滑坡,孩子的学习能力肯定出了问题。

如果孩子十分依赖父母,做作业都需要家长督促,这会导致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很多知识都是低效率获取。

当三年级学习的知识变多难度加大,孩子会学得越来越吃力。年级越高,家长的外力作用越来越弱,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想让孩子学习好,一定要唤醒他们自我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

不过“三年级“不是一个绝对的时间段,有的孩子会在三年级出现,有的孩子会在四年级出现“三年级现象”。

三、如何帮孩子规避三年级成绩滑坡

全国特级老师王崧舟认为,具备以下三种品质的孩子,对“三年级现象”有强大的免疫力。

第一,效率;

第二,习惯;

第三,专注。

这三个特点,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

1、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

在美国,基本上每一所口碑很好的小学,都会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

并且美国也有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就是有一些一二年级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出现成绩滑坡。孩子的表现和我们国内的是一样的。

不过一个美国的机构也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早期阅读量对于今后的学习能力有直接相关性。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三年级前是Learn to read——即学习阅读,三年级后是read to learn——即通过阅读来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实际上,每个人的阅读力都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处于“学习如何阅读“阶段,

三年级到高中,处于”通过阅读来学习”阶段。

进入大学,一直到成年,处于“通过阅读来行动”阶段。

如果早期阅读基础不打扎实,进入三年级后,当孩子阅读能力没跟上时,就会导致无法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最终成绩出现了滑坡。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哪里来,从父母那里来。当家里有读书的氛围时,孩子在这种热爱读书的环境下,自然受到了浸润。

第二步:培养阅读习惯。0-6岁的学龄前的孩子的阅读是具有社交属性的,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孩子喜欢家长给他们读书,喜欢互动。

大部分孩子的这个时候的阅读习惯就是“习得”,也就是说家长的阅读习惯就会变成他们的。

所以,6岁前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就必须有意识养成阅读的习惯,哪怕在孩子面前装读书,也要装一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如果父母带着功利和焦虑的心态来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那么读书就会变成一件非常浮躁的事情。

如果家长一直在浮躁的状态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那么这种浮躁状态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阅读习惯。

也就是说,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是无法安静下来进行深度阅读。他们的脑海里只想着读快点,读多点,读着这本书想着另外一本书,还会假装读懂了等等。

第三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 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孩子的自学能力就强。所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后,家长还需要教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技巧,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跟孩子一起读出声、一起讨论、最后印证孩子是否理解了知识。

如果孩子无法理解和思考所读的内容,家长就要亲自演示:

比如读完一小段内容后,孩子会发现记不住到底讲了啥。这时候要告诉孩子,读完忘记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可以再次大声的读一遍,盖住那一小段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猜测一下,,最后回去翻看验证答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这样手把手的教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知道需要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如果没理解内容可以怎么做。

当然这里只是例举了一个方法,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引导,达到目的就好。

2、抓孩子学习习惯的细节,而不仅仅是抓知识和知识点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笔一划,都是习惯,写字姿势的正确, 预习的要求,听课和记笔记的技巧,下课后复习、写作业,检查较对、总结思考。

制定时间分配的计划,使用草稿纸来画草图和进行思考。做好总复习、考试时间的分配,答题的顺序。难题的解题技巧。如何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建立错题本,等等。都是需要从一二年级就坚持培养的好习惯。

实际上,这些习惯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会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养成习惯,家长只需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就能够做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这些习惯基本功没有养成,除了说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不够认真,也说明家长督促得不到位。

因为好的习惯就是将各种细节做到完全靠谱。学习的各种行为做得越细致,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就越好。就越能够轻松应对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将来才能表现得更好。

3、专注力的培养

在所有的习惯中,对学习而言,“专注”实在是最重要的习惯。孩子们所有习惯的养成,都必定伴随持之以恒的专注。没有专注力,就没有好习惯。

而且早就有研究人员调查过,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当中,专注力早就比智力更能够影响孩子成绩的高低了。

如果孩子专注力不足,到了三年级孩子要应付陡然变难的题目,很容易变得焦躁,对学习厌烦,所以会经常出现上课开小差,发呆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打好基础。

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大脑发育黄金期也是数字敏感期(3—8岁),培养数学思维,提升专注力。

再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专注的环境,在孩子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去打扰他,学习的地方要简洁,等等。

专注力的培养需要家长投入和花大力气去抓才有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有一点提醒家长是要注意的。孩子的专注力不好并不能用“孩子上课只要走神了就是不专注”这个标准衡量,而是指孩子走神了能够再拉回来,或者是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失败了再重来。

一个健康的大脑,是无法一直专注的,必然伴随着走神。大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模式即专注模式,另一种是分散模式即走神模式。在走神的模式下,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下,反而可以把概念进行深加工,甚至进行再创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都是在跑步爬山的时候想出来新的灵感的原因。

低年级的孩子如果能够高强度的专注10分钟,那已经是很厉害的。正常的低年级的孩子,一节课走神一两次是正常的,说明孩子大脑非常健康,甚至可以说是聪明,走神走得越放松,就会学习越好。

其实我们大人一样走神,走神的程度比孩子们厉害多了。所以,孩子的专注力无论多么的优秀和出色,都是允许走神的。

只要孩子走神后,能够把注意力一次又一次的拽回来。而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

4、给孩子多一点耐心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好,专注力也很好,但是一考试就考不出好成绩,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孩子们不能理解抽象概念。

语数英都属于非常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要说各种词汇、公式、语法等等。

往往家长面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缺乏耐心,也缺乏技巧把这些抽象的东西给孩子一一拆解,给孩子具象化了。更不要说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后,诊断出孩子到底在学习上是哪个链条有问题。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三年级现象”,就需要耐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要么自己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因为老师一对多,很难照顾到你家孩子。

要么就仔细给孩子挑选好的合适的老师,来个孩子一对一的辅导。这些都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

三年级现象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三年级确实是小学生的一个坎儿,家长和孩子还是不能太大意。

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孩子,无论做出何种行为让父母操心,他们的内心都是渴望获得父母的理解和肯定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调整心态,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应有的自由和信任,并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学着成长。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带着孩子勇于去面对,及时帮他们找到自信,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不管人生的那个阶段,孩子都能受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