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中国隶属协会创始人陈爱娣,解读《森林学校实践》

OCN森林导师认证中国唯一培训中心

森林教育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过程,它为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定期提供机会,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自动手的学习经历,让他们获得自信和自尊。

我们有幸请到陈爱娣老师解读、剖析《森林学校实践》,并写下了她对这本书的感悟。

陈爱娣老师学生满天下,也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下面就来具体介绍温柔可亲的陈老师:

陈老师是原浙江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园长,该园为蒙台梭利协会海外第17个,中国大陆唯一蒙台梭利培训基地。获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0-3和3-6岁的双证书。陈园长是国家级课题蒙台梭利思想和中国文化之融合专家委员会的专家。

她在第四届AMI中国隶属协会年会上讲到:我是一粒发芽的种子,我愿与更多的种子一起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和发芽。——种子的信仰

1

森林学校的“旧”

森林学校真的是新事物吗?是的,因为这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一项实践。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话题,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教育领域。

从什么时候开始,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大量书写练习成了“传统”,而让孩子花时间去大自然里散步和嬉戏成了“创新”和“突破”呢?

既然人类从森林中来,在森林环境中学习和体悟不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学校这个概念非但不新,还可以算是最古老的“学校”范畴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森林学校的新

对于中国人来说,森林学校算是新事物吗?是的,因为现在学校的户外活动场地往往被塑胶跑道和体育器械占领,在城市中很难有一块天然的场地用来爬树、砍柴、生火和露营。

然而在我们的内心,对田园和山林的向往,同样是深深刻印在血脉里的,历久弥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哪一句古诗,不是从山、水、花、鸟、清风、细雨开始?如果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如何能算作诗意的国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学校在中国,更多了一重文化的维度,可以为森林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奠定更大的基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教育真的是为了帮助生命绽放,今天的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选择?

关于这样的疑问,陈爱娣老师引用了《森林学校实践》原文中的一段话,作为回答:

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城市里的孩子们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它们,把它们当成人类去爱,去尊重它们对水、营养及光照的需求,并学会关心和帮助。

这是个好的开始,也是他们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始。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追求一种和谐,天地万物之间共荣的和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森林学校实践》不仅仅是一本书,里面满含着作者Sara Knight对森林教育的深刻剖析,将多年来英国众多森林教育践行者的成果进行详细梳理和描述,也让森林教育的发展变化和进程一览无遗。

陈爱娣老师的解读,语句温柔却有力,道出了森林教育以及森林教育从业者的意义,如这本书一样,满溢着对孩子、对自然的爱。

我们也希望《森林学校实践》能为那些还在观望和质疑的人们、想要深入了解森林教育的人们和正在实践森林教育的人们提供需要的养料!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