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不仅是秀肌肉

近日,教育部在回复《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时提到,“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于是,防止男生“女性化”、“阳刚之气”等关键词一下子成为热搜。

之所以迅速引起社会共鸣,笔者以为与这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关系,一是学校现阶段存在女孩总体成绩优于男孩的现象,二是校园里包括幼教阶段女教师人数多于男教师,三是社会上“娘炮”霸屏已不鲜见。

对第一种现象,应持肯定态度。首先,观察对此话题的网友留言,不难看出仍有部分人存在“男尊女卑”的旧俗思想,对此应给予反对。其次,“阳刚之气”实则无男女之别,所谓“天地之道,阴阳刚柔”、“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

无论古今,柔弱女子有阳刚一面,盖世英雄有柔美之处,这些均不乏先例。因此,在讨论此话题时,切勿跑偏了,莫走进了误区。

对第二种现象,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注意到,2020年两会“热门提案”中,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到,“当前社会存在部分男性‘女性化’的问题。不少孩子都是由女性亲属带大,幼儿园中的教师也大多为女性,这可能导致男性‘女性化’的问题。除了家庭方面,幼儿园、小学的教师群体应尽量增加一些男性教师。”

简单来看,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实际生活中呢?有多少人的成长过程中少了“奶奶”“外婆”的身影?奶奶坚强的背影、外婆动人的歌谣又给多少孩童埋下了阳刚阴柔的种子?因此,将男孩女性化归结于女教师过多,应是简单化的分析;通过增加男性教师、或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的做法,也显得有些表面化。

从这方面来看,为人师表当是培养孩子“阳刚之气”的前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练肌肉、秀肌肉。培养孩子“阳刚之气”需要的是,有身正为范的好老师的引导,引导青少年在成长路上,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这是每个人,无论男女,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当然,这也与教师的性别无关。

不过,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在遵循社会规律。对男孩子来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可能是社会对其更多的期待;对女孩子来说,自强不息、坚韧刚毅、智慧豁达,这是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对第三种现象,实在不敢苟同。3年前,新华社便刊发了一篇时评《“娘炮”之风当休矣! 》,可谓一针见血。遗憾的是,此风仍在“霸屏”。该文认为,“娘炮之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阳刚之气”一词此次迅速成为热搜,从某种层面来讲,这或许也是人们对“娘炮之风”的心理反制。以文化人,希望“阳刚之气”以压倒性的优势反制“娘炮之风”。如此,这也是给我们的青少年一个正确引导,以消抵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总之,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热搜“阳刚之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图均来自网络)

标签: 教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