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校园文化的差异,你感受到了吗?

现在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任性”, 加上国外的新冠疫情很多也不明朗,使得不少在外的我国留学生被迫回国,一时无法返校。

趁这个“机会”,我跟几位学长学姐、学妹学弟,还有上学时班里的几位老外留学生交流了一下,发现中外校园文化的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每个人都感受颇深。

一、人文、科学,谁更重要?

大家普遍认为我国校园里更注重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一路走来都脱离不了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学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国外学校则偏重科学精神,推崇理性,信奉工业主义,目的是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相信“科学、技术”能够搞定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真应了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小结: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更和谐,国外则更冷漠;国外普遍科学素养高,我们科学素养高的往往只是一少部分人。

二、专才、通才,谁更胜一筹?

我国的目标是培养在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再通过团结协作、统一分工来共同推动社会建设。国外高校则提倡学习全面知识,培养全面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家看出来了吧,专才教育在我国行得通,换个国家都不行。因为集体观念、奉献精神、模范带头……等等这些东西外国是很难做到的。

小结:我们有利于抓住一点进行科学攻坚,外国有利于总体致胜。二者也各有弊端,比如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偏弱,国外学生领域内能力平平,往往缺少拔尖人才。

三、理论、实践,谁是王道?

谈及学习,我们国家的学生基本是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度过,参加的社会活动也多是座谈会、报告会、专家/学术讲座等等,用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的时间相对很少,而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获取,热衷考研、考证。

国外学生就正好相反,他们往往非常注重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普遍动手能力强,热衷于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两者各有利弊均非王道,理论与实践谁也离不开谁,我个人认为同等重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补充:谈一下“人性”

学生也是人,但“人性”是大话题,在此挂一漏万只谈一下具体的个性。

我国的学生是提倡服从于团队、集体、社会,很自律,但往往要压抑自我,很少释放自我,难免故步自封,常有唯唯诺诺,比如课堂上很少有质疑老师的;国外的学生讲究释放自我,课堂上各抒己见,管他老师不老师的,是权威也不放在眼里,却又导致自私自利,个人享乐风的盛行。可见二者都不理想!

最后的总结,大家意见出奇一致!

这里选取其中一位留学意大利的学姐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论吧。

她说:“一言以蔽之,有碰撞,但是能融合一下就好了!在国内的学习,使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让我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国外,我则有了不迷信权威的勇气,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即使错误也没有思想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后呢,遇到问题,不是试图先找理论上的可行性,而是先动手做起来!此路不通再寻它路。”

“最后如果谈到个性,在国内我比较内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在国外变得外向了,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人都不怕,哈哈。”

(听完她这话,当时我其实很想说:“学姐你知道吗?我还是更喜欢校园里初见你时,那个腼腆、害羞,有点内向的你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各位小伙伴,如果谈起中外校园文化的差异,你觉得自己是受益者呢,还是觉得它有哪些不足呢?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标签: 留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