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带娃家务两不误,为什么80后却说独自带娃连饭都吃不上?

昨天傍晚,我正在做晚饭,宝爸带若兰下楼取快递,顺便溜达一圈。他们刚出门不久,我就听到了楼道里传来了小孩子的哭闹声。我以为是若兰又调皮了,开门一看,是隔壁宝妈和她家小宝。宝妈两手都是面粉,显然刚才正在和面做饭。小宝宝只穿着一件小背心,正坐在地上又哭又闹,撒泼打滚。

原来,宝妈正在和面,准备包饺子(昨天是“小年”,按当地习俗要吃饺子),让宝宝自己玩一会儿,结果一眨眼的工夫,宝宝就脱了衣服,开了门,要出去玩(估计是若兰出去玩的时候,孩子听到了),宝妈说哪怕穿上衣服再出去,宝宝就是不听,就要立刻出门,宝妈不同意,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不起来了。

我见孩子穿得那么薄,怕给冻坏了,就帮着宝妈一起哄。结果孩子还没哄好呢,她家宝爸下班回来了,宝妈就说让宝爸下楼去买点饺子皮和饺子馅,宝爸就生气地说“你一天就在家带个娃,都该吃饭了,家里还冷锅冷灶的。什么都是我都去买了,要你在家干什么?”

宝妈也生气了,说道“你没看见孩子正在闹吗?一天就带个娃,说得倒是轻巧。孩子现在正是爱闹腾的阶段,我除了带娃,还要买菜做饭搞卫生哄睡,连吃饭都不能按时,你下班回来也不搭把手。作为爸爸,你也有陪孩子的责任,难道这孩子是我一个人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宝爸气呼呼地转身往电梯口走,一边骂骂咧咧地说“不就是在家带个娃嘛,又不用你上班挣钱,还说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妈那时候一个人带几个娃,家里的活,地里的活,一样也没落下。现在的女人,真是越来越懒了...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概是电梯到了,宝爸的叫骂声不见了,我也帮着宝妈哄着宝宝先进屋去了(要不是隔壁两口子只顾着吵架,我得给看着宝宝,别真的穿个小背心就跑出去了,我真不方便再旁边看着人家夫妻俩吵架)。但是,宝爸的那句“我妈那时候一个人带几个娃,家务、农活都没落下,现在你又不上班,就在家带个娃,还喊自己忙得连饭都吃不上”,让我感慨万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难道那个年代的女性(50、60后)一个个都是“超人”,长得有三头六臂,现在的女性(80、90后)都又矫情又懒惰吗?并不是那回事!我是一名80后,我老妈是60后,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可知,这两代人的带娃,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主要差别有三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社会大环境不一样,福利性“托儿所”消失了,环境也比过去复杂多了。

前些天看到一则视频,一群孩子趴在地上玩,一群宝妈在旁边的房间做衣服(看样子那是一家制衣厂,那些宝妈是这家工厂的女工),有一位阿姨留言说:我们那时候,生下孩子56天产假后就要上班,孩子第57天就抱着送厂里的托儿所,直到3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位阿姨的留言里面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托儿所。

1938年,宋美龄在机关刊物《妇女新运》上主张,为了让妇女们有余暇从事抗战工作,要创办托儿所、公共食堂来减轻她们的家庭负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女工、农妇及职业妇女要顾到工作便顾不得小孩,顾到小孩便顾不到工作!……唯一的办法是多设工厂托儿所、农村托儿所和一般的托儿所。”

所以,中国的托儿所,生来就有着别样的意味。设立托儿所,是为了“解放妇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曾经,“托儿所”遍布中国城乡。正如那位阿姨所说,那时候孩子不到2个月,宝妈就要去上班了。但是,他们不需要担心孩子没人管。她们只需要把孩子送到“托儿所”,隔几个小时,去给孩子喂一次奶,其他的事情就有专人负责(虽然那个照顾的“质量”堪忧,但好歹是有人管的),不需要她们操心。

所以,并不是那时候的宝妈是“超人”,能够“带娃上班两不误”。只不过是“托儿所”这一社会福利,解决了宝妈们“工作带娃难兼顾”的困局,大大地缓解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曾经享受着福利性托儿服务长大的一代人,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就算你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求助市面上专业的托儿机构,偌大一个城市里,托儿所竟然难觅踪迹。

就拿上海来说,2015年上海独立设置托儿所只有35所,托儿数只有5222人。在0-3岁四个年龄组80万左右婴幼儿总数中,能上托儿所的只占0.65%。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幼托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托管孩子成为职场父母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些年也有一些以“教育咨询公司”为名的早教中心,在工商部门注册后,便办起了托儿所。但这些早教中心也存在收费过高、服务范围有限的问题,远远无法解决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无人带娃的困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那时候能够享受到“托儿所”这一福利的,大部分都是“吃公家饭”的,大部分农村妇女还是需要自己带孩子的。

但是,那时候的农村,民风还很淳朴,左邻右舍都是熟人,大人去地里干活或者在家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东家跑,西家串,大人做好饭了,在院子里喊一嗓子就好了,甚至连饭都是在别人家吃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小时候(6岁之前)每年都会去姑姑家小住一段时间,姑姑说很多她都没怎么去过的地方,都被我跑了个遍。有时候也会遇到找不到家了的情况,但总有热心的村民问清楚我是谁家的孩子,然后这座山对着那座山喊一声,姑姑就知道我跑哪里玩去了,远了姑姑就去接,近了村民们告诉我回去的路,我自己就找回去了。

那时候,孩子早上出门,晚上才回家,大人也根本不需要担心孩子会不会跑丢了,会不会饿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孩子几秒钟不在眼皮底下,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孩子走失、被拐卖、车祸、溺水、意外伤害... ...这些都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却足以把一个家庭拖入谷底。

所以,那时候“带娃”基本上可以说是“捎带”的,有空了看一眼,没空了就“随他去”,大人的主要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工作,干农活,做家务上面。而现在带孩子(尤其是3岁前的孩子),宝妈几乎视线都不敢离开孩子半分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带孩子的精细程度不一样,过去的孩子是“放养”,现在的孩子是“精养”。

其实,除了时代不一样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带孩子的精细程度。在这件事上,60后和80后是没有可比性的。

过去的孩子是“放养”,到底能粗放到什么程度呢?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3岁之前,老妈是怎么带的,我记不清了,但我却亲眼见证了老妈是怎么带妹妹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天天不亮,老妈就去地里干活了,忙到9点多,回来做早饭(我们老家的早饭时间是9~10点)。妹妹如果在老妈回来之前醒来了,不管是哭了,尿了,饿了,除了比她大2岁多的我(我能管的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是没有人管的。

老妈回来了,要忙着做饭,也是没有时间管妹妹的,就把妹妹放在一个四脚朝天的椅子里面(可怜的连个座椅也没有),绑在梯子上。老妈做好了饭(那时候也从来没有“婴儿辅食”这个概念,能有点面糊糊、汤泡饭就不错了),急匆匆地喂妹妹吃几口,就继续去地里干活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椅子是固定住了,妹妹也被绑住了,下不来,也动不了,甚至有好几次挣脱了绑住她的带子,从椅子上摔下来。就算不掉下来,老妈一去地里好几个小时,妹妹尿湿了也是没人管的(我要是想把她放下来,一解绳子,椅子就倒了,妹妹就非摔不可了)。

因为长期穿着湿裤子、湿鞋子,哭的鼻涕、眼泪糊在脸上、手上,手脚都冻烂了。妹妹至今每年冬天稍不留神,手脚就会起冻疮,这都是从小种下的“病根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前些天我曾发了个微头条,提到过这件事,结果下面一大溜的网友留言说自己小时候,也是被大人绑在椅子上,桌腿上,锁在家里的。

我想,那时候的宝妈也并不是她们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不好好照顾孩子,而是如果她们不这么做,就抽不开身去干农活、做家务。

为人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了生计、为了孩子的安全、又或是实在无力照顾孩子,父母或家长不得不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到了妹妹再大一点,就可以到处跑了,我也大一点了,可以分担一些照顾妹妹的责任了,就变成了我带着妹妹到处跑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两件事:

一件事是深秋(或者初冬)了,我和妹妹早上醒来,家里一个大人也没有,我自己穿上衣服,却找不见妹妹的衣服,就用自己的一件夏天穿的裙子给妹妹兜头罩上,把她包起来,连拖带拽的抱着她去找老妈。裙子拖到地上,我一踩绊一跤。妹妹冻的瑟瑟发抖,我的手也蹭破了,被泪水打湿,疼的龇牙咧嘴。我们坐在地上哭一会儿,我起来把妹妹重新包好,继续去找老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一件事是早过了吃饭时间,老妈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妹妹饿得直哭,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干馒头,自己忍着饿,用水泡了,喂给妹妹吃。但是,没有泡开的干馒头,实在难以下咽,妹妹一巴掌把碗打翻到地上,吃的东西没有了,碗也打碎了,我和妹妹一起哭。老妈回来看到地上的碎碗碴子,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因为那只碗是老妈的陪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前每个家庭能生好几个孩子,爸爸妈妈要挣钱养活一家子人,根本顾不上照顾孩子。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吃”的问题,其他的根本就顾不上。

那时候孩子“好养活”,因为根本就没怎么养,只要“活着”就行了,就算有孩子因为大人的疏于照顾,病了、伤了,甚至残了、死了,也只是那个孩子“命不好”。

那个时代的妈妈们,现在再回想起曾经的岁月,更多的也是对孩子的“亏欠”,而不是自己有多“能干”,现在也没有哪个妈妈愿意再重温一遍那样的生活。

那个时代的孩子,现在为人父母了,也绝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再遭那样的罪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精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基本上没有谁家的孩子吃不上饭了,孩子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孩子吃奶(母乳或者配方奶粉)的时候,前两个月要饿了就喂,别把孩子饿到了(我家宝爸说他2岁前唯一的记忆就是“饿”,一是母乳不足,二是婆婆经常忙的顾不上或者忘了给他弄吃的),之后要定时定量,要给宝宝养成好习惯。

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了,宝妈们就更忙了,既要考虑营养均衡,又要考虑口感,还要考虑多样化,给孩子制定食谱,变着花样做辅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且,除了“吃”(喝)的问题,孩子的纸尿裤要及时更换,避免红屁股(妹妹小时候穿着尿湿的裤子几个小时没人管的事情,现在绝对不可能发生);拉了一定要温水洗屁股,不能用纸或者湿巾一擦了事;宝宝睡着了也要隔几分钟看一下,别捂住了(我2个多月的时候就差点被捂死了)或者掉下床了(妹妹小时候掉下床了无数次);宝宝玩的时候不但要一直盯着(一眨眼就不知道宝宝会遇到什么危险),还要陪着、要互动(陪宝宝的时候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把宝宝晾在一边,自己做家务或者忙其他事去了)... ...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方方面面都要操心。光这些事情,就足够一个人从早到晚连轴转了,哪里还会有时间精力干其他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对孩子的期望不一样,过去是“活着就行”,现在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前两点说的都是“养”的问题。现在养一个孩子并不难,难在“育”上。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普遍对孩子抱有更大的希望,希望他们有梦想,有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过去,孩子比较多,养孩子就跟养猪似的,父母只管孩子“吃”和“睡”,光“养”不“育”。现在的父母为孩子做的规划更长远,既要孩子身心健康,又要关注孩子的品格培养,还要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自古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6岁是人的一生教育的黄金时间,一个人的身体、大脑、智力、个性、人格、精神、心灵等方面都需要在这个阶段打下根基。

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是不会关心这些问题的,一方面是不懂,另一方面是没时间、没精力。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大人是不会在意孩子在干什么的,除了发现孩子干了他们认为不应该或者不对的事情,把孩子抓住吼一顿或者打一顿,就再没有和“教育”沾边的事情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的孩子,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出生,甚至胎儿时期,家长就开始做“早教”了。讲睡前故事、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参加各种早教班,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些都是以前的父母不曾做过的事情。

现在的父母,不但要操心的事情多了,而且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算是孩子犯了错,他们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了,而是耐心地去倾听、分析、引导,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前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基本上不曾教育,在孩子上学之后,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扔给了学校。现在的家长,除了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很多事情,也都推给了家长。

我上学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家长需要接送孩子,家长也不需要陪写作业,辅导作业更是不存在的事情,就连考试成绩出来了,家长也就看一下成绩单,没有哪个家长会帮孩子分析试卷,查缺补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记得我上学那会儿,每天下午早早就放学了,自己回家写完作业还能帮父母做不少家务活。现在的孩子,上下学需要家长接送,陪写作业、辅导作业、检查作业、查缺补漏是家长的“必修课”,孩子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培训班、兴趣班,家长就要马不停蹄的带着孩子转场,上完课再接着“陪练”。可以说,现在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要比之前忙得多、累得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的奶奶辈、宝爸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妈)那时候”,为什么要加这个“前置语”呢?因为现在不是“那时候”了。

那个时代的妈妈们,现在也不过五六十岁或者六七十岁,很多依然坚守在带孩子的第一线,但她们也发现了,她们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是超人,现在让她们照顾一个孩子,照样忙得焦头烂额,因为大环境变了,没有可比性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隋朝灭陈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灭陈之战时的领导者是谁?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将军萧摩诃请求率军出战,后主亦不答应,其昏庸愚笨至此,自然难逃灭顶之灾。此战是继晋灭吴之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

古人能吃上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到底有多难?

西红柿鸡蛋面是一道很普通的家常美食。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制作并吃上西红柿鸡蛋面就比较漫长,甚至长的有点离谱。如果在古代吃上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最早要在明朝,最晚不应迟于清末。按照最早时间算,人们吃到西红柿鸡蛋面可能还不到500年。西红柿鸡蛋面可看作一例。

汽车销售顾问辞职报告的范文2021

下面是由老资料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销售顾问辞职报告的范文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览我的辞职报告,为此我深感歉意!辞职人:xx2021年x月x日汽车销售顾问辞职报告的范文2021尊敬的领导:您好!

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

为什么林语堂说若一个人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林语堂说:“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应该说,这段

钓鱼什么时候钓最好,冬天适合钓鱼吗

一般来说,钓鱼的最佳季节是夏季,最佳时间是上午的7点到9点以及下午的3点到晚上8点。夏季非常热的时候并不合适钓鱼,在初夏的时候钓最适宜,因为此时的温度不高不低正合适。在中午水温较高,鱼会游到深水中乘凉,所以不适合钓鱼。综合上述几点原因,冬天并不是一个适合钓鱼的好季节。

抑郁少女坠六楼当场死亡,高考失利待业在家

记者7月27日下午4点过接到报料电话,称成都双流县中和镇有一名少女跳楼身亡,记者随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据大楼入口卖茶的女老板介绍,事发地点是双流县中和镇中和后街的一栋六层楼高的拆迁安置房。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