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普及高中教育!孩子不用中考就能上高中了吗?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到2020年全国会普及高中,让更多初中生接受正规的高中教育。

家长、学生纷纷喜形于色,发出疑问:义务教育要扩张变成12年了吗?

实际上这项规定的含义并不是保障所有学生都考上高中,目前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数量远远无法承载目前的中考人数。

因此,教育部通知普及高中,并不意味着将取消中考,而是通过中考改革的方式,让更多中考生考上好的高中。

为此,各地教育厅都将中考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湖北、湖南、辽宁等地将在2021年采用3+1+2的中考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3是指语数外三门必修主科,1是指物理和历史任选其一,2则指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任选2科进行考试。

这样的中考模式使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和考试,给予了中考生更多机会。

|Photo by Bonnie Kittle on Unsplash

尽管中考改革后,同学们有了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机会,但语数外三主科的大旗仍然屹立不倒。

短时间内,中考生们仍需在这三科的复习中下足功夫,攻坚克难,争取取得好成绩。

为了帮助中考生们更好的应对新中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考三主科学习攻略!今天带来的是语文篇

一、汉语知识

1、词语

一是掌握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课文下注释和课后练习中提出的常用词语;

二是能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包括词义、引申义、比喻义,能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

三是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四是会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hoto by David Iskander on Unsplash

2、语法

语法知识及运用:

一是了解掌握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是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主谓、介宾等),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

三是分析理解句子成分,并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

四是复习巩固复句的主要类型,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

五是能修改常见的语病。

3、修辞

一是能辨析八种修辞方法;

二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变换句式;

三是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

一是运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

在阅读记叙文时可运用这些知识,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梗概。

二是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准确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要着眼于全文,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上把握。

三是正确归纳、概括记叙文的段意和中心意思。

概括段意应该根据段落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

摘中心句法,有的段落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这样摘出中心句就可以了。

摘要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便可摘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段末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

综合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四是找出文中关键性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hoto by Danny on Unsplash

2、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要求对事物的特征做出直接的说明,一般不要求有感性形象的描绘,说明文还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分、功用等等。

不需要对事物直接发表议论,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职能,这也就是它区别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最明显的特征。

阅读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从题目入手,理解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是分析各段说明内容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是理清、熟练掌握说明的顺序。

四是要重视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五是认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议论文

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

议论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论证、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注重以理服人。

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从整体把握全文;

(2)准确掌握每篇议论文的论点,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论证方式,体会议论文概括、准确、鲜明、严密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

(4)简单议论文的写作。

4、小说

运用小说三要素的知识阅读小说,要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理清楚小说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要认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上的作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hoto by Scott Grjaham on Unsplash

三、文言文阅读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能顺畅地朗读文言课文,首先要加强朗读、诵读。读准生字字音和古音字字音、读准多音字字音和通假字字音,读好停顿。

2、能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背诵、默写教材规定的篇段和熟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4、要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能够归纳文章中心,概括段意。

5、能够回答课后练习中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每篇课后所设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巩固和扩展学习成果,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同学们一定要独立、认真、仔细地完成这些练习。

练习之后,要认真分析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熟知程度。

四、作文

中考作文失分一般都在内容和表达上,以下是帮助作文升格的4大技巧:

技法一:善用修辞,彰显语言魅力

素材的运用,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叙或者枯燥无力地议论,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

素材要感染读者,就要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用形象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其进行特殊加工和精心包装,从而达到点石成金、彰显语言魅力的效果。

技法二:铺排论据,强化论证力度

铺排论据,顾名思义,就是在写作中以铺叙、排比的形式来组合事例、事理以形成论据群。

论据群是一种精心编辑而成的高密度的论据组合,它既能使语言简练、气势磅礴,又能使素材丰富、论据充分,论证力度增强。

技法三:呈现细节,凸显文章意蕴

“情节易寻,细节难工。”我们不仅可以在记叙文里以情动人,在议论文中同样可以针对中心论点,精心打造细节,以达到增强感染力、凸显文章意蕴的效果。

技法四:合理想象,增加思想容量

适度合理的想象,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温暖与感动,能激发读者的无限情思和遐想,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思想容量。

中考三主科学习攻略|数学篇

中考三主科学习攻略|英语篇

敬请关注公众号后续推送!

|文章整理自:新东方中考网、网易新闻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