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跟爸爸吵架气势不输人,一个动作成亮点:爸爸地位真低

有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变化很大,尤其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沟通,经常以吵架告终。

所以父母对孩子青春期里面的叛逆感到很头疼,其实,孩子跟父母“吵架”并不单单出现在孩子的青春期里,即使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也有表达不满情绪的时候。

近日,一位宝妈拍下的一组照片逗笑了很多网友,原来,周末休息的时候,宝爸可能是睡了懒觉,起来晚了,所以两三岁的女儿有些不满,不过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来。

可是看到爸爸在客厅坐在沙发上刷牙的时候,女儿的“原则”似乎被触犯了,小脾气顿时上来了。

这时,只见还不怎么会说话的宝宝站在爸爸面前,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爸爸,不知道在愤慨地说着什么。

爸爸似乎被说得有些蒙,宝宝看爸爸还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是生气了,顿时把袖子都撸了起来,这个动作也成了亮点。

看那架势,即使宝宝不会说话,但是气势肯定不输人,索性转身去找人来评理了,这一幕也被一旁的宝妈偷偷录了下来。

网友们看到这幅场景后,都说“爸爸在家的地位真低,连个小宝宝都斗不过”。不过,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真的需要注意。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很溺爱孩子,尤其是一些老人甚至会觉得小孩子如果脾气大一些到了外面就不会受欺负,所以看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管对象是谁,还会夸奖孩子。

殊不知,家长的这种纵容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礼貌,因为孩子的言行本就需要家长帮助去规定边界,如果孩子经常越界,家长却没有指出,孩子就会认为这样是对的。

都说慈母多败儿,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越过了尺度,那么给孩子带来的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轻则对父母不孝顺,重则会危害社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在地铁站里,大概十多岁的女孩对着母亲直接用脚踹,并且边踹边骂母亲,而母亲跌落在地一言不发,就这样“逆来顺受”。

看到这幅场景,想必更多的人除了对这个女孩的指责外,更多的是对这个母亲的“恨铁不成钢”,若不是平时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怎么会让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当家长没有及时约束孩子的言行时,孩子的认知观和是非观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对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素质,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呢?

1.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榜样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做出的一些举动往往都是在模仿家长,比如上文中的女宝宝撸袖子这个举动,也许是平时看到家长经常做,所以也就学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避免争吵这样的现象,否则会给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思想,那就是表达不满的情绪时可以对别人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也不会懂礼貌。

纵观那些父母十分有素质的,孩子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也会落落大方,十分得体,这就是父母的正向积极作用。

2.设定适当的奖惩机制

随着“棍棒教育”的被摒弃,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的说教,但有时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味的说教反而没有太好的效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不妨试试设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当孩子一再犯错,对人没有礼貌的时候,一定的批评和惩罚措施会加深孩子的印象,而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奖励也会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3.教孩子学会聆听

尊重别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能够耐心地聆听别人,而那些在他人讲话时频频打断的人往往不懂得何为尊重。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他人说话或者发表看法的时候,不要轻易去打断,而是要耐心地听对方说完,这才是有教养的表现。

4.把帮助别人当成乐趣

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往往是最具善心的,而善良的人总会把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自然极具素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孩子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付出所换来的感受,会让孩子更加明白帮助别人的意义。

从一个孩子的身上,总能看到背后父母的影子,因为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就是孩子成长发育的轨迹,所以家长要约束好自身,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