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跨省联考结束,小初中家长注意:不会深度学习的孩子将被淘汰

8省跨省大联考刚刚结束,语数外三门学科直接由教育部出题,这份试卷不仅牵动着高三师生的心,还影响着小学初中和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试卷整体情况来看,语文,数学,地理都不简单。试卷呈现出的特点是越来越灵活,打破套路化。也就是说光靠死记硬背,和拼命刷题,以后是没有出路的。

这也透露出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不会深度学习的孩子将要被淘汰。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其实这个概念是从人工智能领域借过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学会如何学习。更具体地说,深度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孩子掌握课业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记忆解决复杂问题,合作和有效沟通,成为拥有学术心态的自主学习者。

一. 未来国家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试卷的变动其实意味着课改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人才整体要求的变化。现在中国发展迅速,一场疫情非但没有击垮中国,反而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我们早就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工作岗位不断迭代,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各个国家都在思考:未来国家和世界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我们越来越发现,以前传统学校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很多学生读完初中、高中、大学,一走出社会,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都没有用。自己付出了12年的青春,只是为了拿到一张入场券。进入社会之后,一切又得重头学起,而用人单位也有这样的感受,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进入行业的素质,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的训练期,才能合格入岗。这也就是说,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未来的发展了。

未来不需要只会做题的人,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面向未来的人才,最重要的3个素质是: 批评和创新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学生需要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美国莫妮·R·马丁内斯和丹尼斯·麦格拉思写了一本书叫《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后文称《深度学习》),在书中她提出了深度学习的6点目标:

1、 掌握核心课业内容。

2、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3、合作。

4、有效沟通。

5、自主学习。

6、学术心态。

正如哈佛大学出身的托尼·瓦格纳说:今天的世界不仅关心你知道什么,而且关心你用知道的东西做了什么。

我们常常看到,网络上陪写作业的家长吐槽,一陪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但凡是被推着走,捧着跑的孩子,都不属于深度学习者,也将是被淘汰的那一种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刚刚教育部发布消息,说小学作业不出校园,初中作业不超纲,引发了很多家长焦虑。那么长的时间,孩子放学回来能干嘛呢?很多孩子是否会因此荒废学业,然后就被分流到职业技术高中。家长们的担心是对的,因为这一项要求,减负减的是作业,但是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更高了。

学校和老师需要在课内有限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能力,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必须要有所取舍,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孩子能力的提升,才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所以试卷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教材上学的基本不考,考的都是教材之外的东西。

其次是对家长的要求。孩子大量的时间究竟该怎么合理安排,这体现了家长的智慧。有的家长想着干脆送到校外辅导班算了。但是上文已经说过,光靠死记硬背和刷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在《深度学习》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全美最好最有代表性的8所高中,进行了采访和调查。给出了6点学校和老师帮助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方法,分别是:

1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2.将学习经验和科目联系起来

3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意义

4将学习拓展到学校之外

5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定制化学习

6利用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而非仆人

这6点不仅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对家长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也就是说,家长的眼光应该放在孩子的内驱力的培养上,让孩子从一个被动学习者,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并且提供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深度学习的能力呢?

上文提到,所谓的深度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并且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并且达到6点素养。除了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1.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将所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很多孩子俗称“开窍晚”,就是不知道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再加上网络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以及父母代劳太多,就像航行的船,没有方向,父母的风吹到哪里,就漂到哪里。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尽早找到人生的目标,将所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到人生目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从孩子的兴趣天赋着眼,如果孩子天生喜欢数学,或者文学,或者是对某一领域很感兴趣,家长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带孩子去了解,去挖掘,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此外,还可以帮孩子找到人生的榜样和导师。此次疫情,很多学生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感染,长大后想要去学医,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赋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早期付出越多,后期需要管理的就越少。要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并且知道该如何学习。

我们经常看到网上家长吐槽孩子磨蹭,拖延症,做作业不认真,辅导数学作业差点心梗。一直被鞭子抽着走的孩子,走着走着,就不会自己主动走了。

其实写作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都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作业做不完,孩子到学校就要自己承担责任。检查作业本来也应该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的不是代办,而是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检查,如果没有检查出来错误,第二天作业本上老师打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复盘检查作业的方法。

学会学习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家长要学会放权,有选择地让孩子使用自我选择和掌控,再慢慢放权,培养孩子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培养孩子元认知思维,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

什么叫元认知呢?就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包括自我管理,以及识别何时使用各种认知策略。举个例子:

孩子学会了苹果这个概念。这是认知。

孩子知道:我学会了苹果这个概念,我还不知道香蕉这个概念。这是元认知的内容认知。

孩子知道:我已经用A方法知道了苹果这个概念,我应该用B方法了解香蕉这个概念。这是元认知的策略认知。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实践起来并不是很难,家长可以在上学前和放学后,饭桌上,假期里,任何时候,对孩子进行思维习惯的培养。

比如说上学前,问孩子:你昨天学会了什么呀?你今天去学校,想学习什么知识呢?

放学后,再问问孩子:你进去收获到你想学的东西了吗?你学到了什么呢?

和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以问孩子: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依据呢?(观察)

你怎么看待你所看到的呢?能举出什么例子吗?(思考)

你是否对你看到的内容感到疑惑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

这样慢慢引导孩子形成评估性思维,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以及未来的应对策略,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评估。让孩子慢慢学会自主学习。

而非作业需要在群里问,作业检查需要家长代劳,作业没完成家长挨批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慢慢引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我想说,这是全民鸡娃的时代,近日教育部各项政策下来后,也意味着,家长不仅要鸡娃,还得鸡自己。要努力做好家庭教育,陪着孩子同步成长,了解孩子的天性和教育的规律。

家长千万不能抱有孩子教育归学校的想法,而且相较于从前,要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不是说简单粗暴的陪读或者批评,而是基于了解孩子的天性和教育的规律上。

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有很多教育的资讯和信息,只要我们稍微用心一点,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学习上要用心,可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很用心,这不是很矛盾,很荒谬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是@陈老师谈教育,一名高中教师,也是一个二胎妈妈。热爱分享教育类干货,欢迎关注呀~

文:原创

图:来自网络,侵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