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哈佛学霸实地探访中韩等国,揭露不同国家学生学习“差距”……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阅读第一

ID:Readfirst

寒假开始了,不知道家长朋友们可还安康?

今年寒假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地方线下培训班完全停工,旅行也只能望洋兴叹。24小时被圈养在家的神兽们用事实让爹妈知道什么叫人生艰难。这才放假没几天,吐槽和抱怨已然民声鼎沸,字里行间充斥着爹妈们的“血泪史”。

沉迷手机、游戏不停、学习起来瞎糊弄——寒假综合症,是不少孩子假期存在的问题。以往还有线下辅导班兜底,现在线下课程一停、线上课程打酱油,假期“滑坡”可能更严重。这一切究其根源,还是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得当的学习方法造成的。

孩子们在假期需要劳逸结合,但如何做到张弛有度、不虚度光阴、不让成绩掉队、并且在开学后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也许我们可以从《学习的人》这部纪录片里取经。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值得尽早看?因为它能在以下三方面提供帮助:

帮助孩子找到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让孩子了解世界上各种各种的学习方法,取之用之

如果你以后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这部纪录片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名校的学习方式有个预先了解,激励孩子“走出去”。

在对付“寒假综合症”上,《学习的人》这部纪录片绝对比我们对孩子苦口婆心讲道理或者怒气冲冲吼娃要有效。

《学习的人》(英文片名:Homo.Academics)是韩国KBS广播公司横跨亚非欧美大陆,为期四年拍摄制作了纪录片,共五集。

影片从四位哈佛学生的视角,带观众走访了中、韩、美、法、以色列等国家的家长、学生和教育机构,其中不仅有世界顶尖的高中和大学(如麻省理工、牛津大学等),也有乡村学校以及城市中的课外补习班。

五集影片通过不同地区教育方式的横向比较和教育与历史文化的纵向关联,最终引出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

刷完五集,我感触良多。首先最感慨的是在努力学习这件事上,天下的学子们没有最辛苦、只有更辛苦。

在韩国首尔疯狂的补习一条街大峙洞里,学生们晚上10点下课,灯火辉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公交车占据了所有交通车道,孩子们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家后还要继续写作业。韩国的高中生们凌晨一点才睡是普遍情况。甚至连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未能“幸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大峙洞,韩国梁鹭津的考试院也很出名,这里专门为高考生准备房间。在普通的建筑里隔岀一个个小房间,房间狭窄到只能放下一张桌子和一张单人床,学生们把自己关在这片局促的小天地里三年来每天学习至少12小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的学生坚持不下去了就去观看别人学习,给自己加油。手上磨出茧子握不住笔,就用手绢把手和笔扎在一起继续写字。纪录片主持人问她:“自己这么孤独地学习,不觉得像一台机器么?”她说:“学习会让人变成机器,但只有好的机器才有工作。”

与韩国相隔不远的中国有一个状元村在河南省信阳市。这里的学生和“考试院”的备考生们情况差不多,一天学12小时,周末也不例外。晚上十点宿舍熄灯后,大家就像约好一样,拧开床头的灯继续挑灯夜战。

而隔壁印度的孩子们努力、辛苦程度和中韩学生有得一拼。贫民的孩子十几个学生挤在不足10平米的简陋补习室里学习,挥汗如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条件好的中产家庭的孩子们也很拼。大家聚集在科塔的补习班,早上4点45起来学一个半小时,然后开始上课,晚上6点45学到凌晨1点,这是家常便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许可以借由这部纪录片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在努力学习这件事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在东亚,多数想要进入大学的孩子们,无一不拼、无一不苦。

但这部纪录片不只是要向观众展示现在的孩子学习有多苦。在更深层面,它要告诉我们,孩子们努力拼搏吃苦到某个阶段后(比如进入大学)学习这件事要如何继续进行下去?

在考试院经历一年复读的韩国学生许善花最终考入了西江大学。一年后,再次接受采访的她被问及大学后的生活怎么样?她的回复耐人寻味:学习环境变好了、学习时间急剧减少,虽然她还在继续——因为她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但她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河南状元村里,年级第一的韩文昕最初的目标是北大,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但被武汉大学录取的她在大学待了一年后,比高三时要轻松自在许多。只是,多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寒窗苦读,让她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依然迷茫,即便进入大学,学习的动力有很大一部分依旧是为了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习动力削弱、甚至丧失,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迷茫是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通病。为什么常人难以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趣的事?

这部片子带观众做了一些探索。关于学习的动机,不同国家的学生有不同的解读:

在中国,小学生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报答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是在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报效与报答的使命感依然深深植入学子们的骨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印度,学习——尤其是贫民和贱民——是一个机会、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把知识传承给其他同类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韩国,学习是一种竞争、是为了被同龄人瞧得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或者是为了将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赚大钱,即便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已经对学习丧失兴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史蒂芬.海涅教授是研究东西方学生差异的专家。他认为,东方人的面子文化很重,而“面子”就是迎合他人的期待和基准生活。

与他人比较是东方人的主要学习动机。东方人通过与他人比较确定了社会基准,为了符合这个社会基准而认真学习。这样学习取得的成果又成为东方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与其说东方学生是不管怎样都要做好,还不如说是为了避免没做好而学习。

虽然东方人的学习动机看上去应试、功利,但这种学习动机从宏观看,它相对公平,能用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迅速培养一批专才,为国家储备人才;从微观看,它能让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付出与回报的道理。

与东方教育不同,西方社会学生学习的动机固然也有“应试”压力所在,但满足自身基准与向外探索的需求占比更多,所以能够持续自主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的群体更多。

影片里有关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件事,有两组嘉宾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组是生活在美国加州的一对年近九旬的老夫妻。这对结婚60年的夫妻,每天起床后会一起解数学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妻子年近九旬时开始学葡萄牙语。他们学习的动机很单纯:学习是为了探索世界、为了让自己“不掉队”,和世界一直联系在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一位嘉宾是在韩国接受基础教育、留学日本、最后进入MIT读博士的韩国学生李真河。

作为东方文化下长大的好学生,过去他一直认为学习就是忍耐,非常讨厌背诵的他,为了考试也不得不去做大量背诵的工作;忍耐去补习班吃苦、挑战夜读。一直到二十来岁,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学习。

但被MIT博士项目录取后,他改变了“学习就是忍耐”这种想法。在MIT媒体实验室大家共享一个原则:别找问题的答案,去找问题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正是接受了这个原则,李真河才发现,学习不应该是忍耐,而应该是不忍耐——不要忍住自己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学会把自己的好奇的问题一点点解决,才能走向更高、更远的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东方学生的学习是在家庭和社会共同体中。这种动机很容易让我们忍耐痛苦、更快取得进步,但是持久力呢?我们要让孩子要明白,学习的确是一件需要吃苦的事,以及在特定时候,我们需要隐忍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学习不只是背诵、做出正确答案、考出好成绩、进入大学,它们不是学习的终点。

即便在隐忍时,我们也应该不放弃去寻找那个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它才是让我们能够持续学习下去、与世界保持联结的最佳方式。

当然,持久的学习动力如果方法用不对也只是事倍功半。那么,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在东亚国家,学生们为了进入好大学,不得不进行大量背诵、以及个人独立的学习。

状元村的学生一大清早就开始大声朗读、背诵,为了让知识点记得更牢固;韩国排名前三的延世大学学生分享维持高分的秘诀,就是准确的解题能力、没有错误的数字、多写多背诵、以及全力集中精力去学习;印度甚至发明了贝塔计算法则,背诵规律后能迅速准备计算出621*999这样的多位数乘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左边是普通算法,右边是用贝塔法则计算

在邻国日本,学生们把背诵这件事变得更视觉化,通过笔记来实现。

每年有专门的笔记公司会从考入东京大学的学生那里高价买来他们的笔记,分析他们的学习思路。日本人从小学开始就训练自己做笔记的方法,老师会定期检查学生笔记,通过笔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表现。他们认为通过一边写一边整理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在有些国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以背诵为主,他们把学习时间更多用在提问与讨论。

在法国的小学课堂,学生们正在上哲学课。七八岁的孩子们这堂课讨论的课题是: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友情?

法国高三的学生西斯汀,除了在学校的哲学课上和大家讨论“与事实不同会是正确的么?”这样的哲学话题外,她每周某一天都会去一家咖啡馆,店里每周会举办一场哲学讨论,到场的顾客可以各抒己见。西斯汀会思考、记录,为自己的大学考试做准备。

与法国高中课堂各抒己见的哲学课相似的美国高中也有着类似的学习方法。在全美最好的私立高中之一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这里的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Harkness)闻名全国。

哈克尼斯圆桌是一张椭圆形桌子,可容纳12人。上课时,1位老师和12位学生们便围绕桌子坐成一圈,以“提问-讨论-辩论”的方式展开教学。遇到不会的题,也是老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解决为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提问、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很高,因为你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知识。每个学生都要去想办法有所贡献,所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你能获得什么、你能为别人带来什么,是这里每个学生上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学习方法也许会耗时更多,但因为过程“艰辛”,所以知识会牢牢成为你的一部分保存下来。

这与牛津大学的一对一小班课程异曲同工。学生为了一次和教授一对一讨论的小班课程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提前做好笔记发给教授批阅、查阅大量资料、提前和很多同伴进行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到了真正的小班课程时,教授通过不同案例提出尖刻问题,帮助学生对一个问题思考的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牛津大学的师生二人讨论在以色列这里变成了学生之间的提问与辩论。叶史瓦大学的图书馆大概是全世界最吵闹的图书馆。在这里,学生们每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以激烈的方式讨论问题,他们甚至互相不认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被提问+讨论的习惯在他们尚且是小学生时就开始了。“马达后修普”(“你的看法是什么?”)恐怕是犹太学生从小到大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犹太人认为,自己独自学习无法很好的理解知识,如果只读书并背诵的话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那样的知识很难应用。但提问不仅能创造和丰富自己的意见,还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以及把观点准确传达给别人的能力。

很难一概而论世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每个国家应试的原则不同,自然衍生出最适合“考情”的那种学习方法。但作为家长,借由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这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学习方法。你现在正在使用的学习方法只是大千世界里的冰山一角,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和尝试不同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学习。

当家长们为孩子寒假掉队忧心忡忡、操作满满时,不妨先让孩子想想到底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克服失误、学习是兴趣、学习是不要忍耐、学习是莫比乌斯环、学习是提问、学习是好奇心、学习是人生的锚……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

最终,孩子们应该明白,虽然学习没有捷径,但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找到让自己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用对学习方法,那么学习就是人生收获成果最短的那条捷径。

“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

新闻|故事|留学生

排版|鱼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自制消暑汤

炎夏已至,以下介绍几款方便实用的消暑汤,原料易寻且价格低廉。消暑消食汤:山楂、甘草、麦芽、薄荷叶各50克。每日当茶饮,能消暑解渴、健脾消食,对暑天的风热感冒有防治作用。消暑凉血汤:大青叶、白茅根、鱼腥草、金银花、淡竹叶各20克,白糖适量。百合消暑汤:百合50克,鲜冬瓜100克,切薄片,蛋清一个。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五虎上将一般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蜀汉五虎将的优势和战功,读者诸君耳熟能详,咱们就不浪费时间去讨论了,而他们的弱点,却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关羽骄、张飞暴、黄忠老,那么赵云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呢?

瑞士留学授课语言有哪些 留学瑞士选学校指南

瑞士的留学申请,需要大家做好认真的准备,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而且认真准备语言。接下来就由老资料网小编带来瑞士留学授课语言有哪些留学瑞士选学校指南。瑞士是一个多语种的国家,这这里留学有机会学习第二门或第三门外语。瑞士的公立大学名气很高,近年吸引众多的留学生。

尿道结石影响男性性功能吗

尿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够危害患者的健康,并且患者多发于男性,该疾病发病后的症状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导致患者排尿困难。男性确诊为尿道结石后,要及时的治疗,千万不要延误病情,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影响男性的生育。但是尿道结石会影响性生活,男性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会有射精不畅、堵塞、疼痛的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的。

糖煮板栗的做法 健康好吃,补肾又益气

.每次经过总忍不住一步三回头…..可南方的秋天,真的不是一般的干燥,炒板栗虽然香,但总有点担心妞们多吃会上火。于是,换了一种方式…..糖煮板栗,好吃又健康。煮好的板栗,香,粉,糖,最重要的是不会上火。

138斤戴多大口径的镯子,孩子吃奶我自己可以戴银镯子?

银能防止细菌生长,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138斤戴多大口径的镯子。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让婴儿配戴银器的习俗,也是为了有利婴儿排除体内的“胎毒”。银具有卓越的抗生素及灭菌作用,一般的抗生素平均只能对6种病菌起到作用,但是银可以消灭650种病菌。由此可见,佩戴银饰品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