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娃到底懒到了啥地步?逼得教育部都把家务纳入课程……

马上就要过年啦!

从上周末开始,我便每天被C爸拉着扫房了。

对于C爸这种洁癖重度患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年一度的狂欢,他终于可以挺直腰板指挥我干这干那了。

CC也挺美,兴奋地说:“这回我可要超额完成任务了!”

她说的是学校留的作业,其中有一项是每天为家人服务半小时给一颗星,每增加半小时,加一颗星。

最初收到作业,我跟C爸还吐槽,怎么如今连家务都要提上作业日程了?

好奇心驱使,我还真查了下教育部新规——

要求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而且还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加劳动的时间。

甚至连1-2年纪的孩子,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都不能少于2小时。

来看看这届孩子懒惰的让人操心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教育部专门发文把家务列入课程!之前有个热搜#中学5成新生不会系鞋带#,家长则认为,孩子还小,要以学习为主。

还有一个热搜#母亲为大一女儿招聘保姆#,一位妈妈因为女儿从小没做过家务,怕她照顾不好自己,花钱图安心。

哎,老母亲操碎的心,终究是教育部给一片片捡起来拼好了。

许多长辈都心疼孩子,只希望娃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

许多父母则觉得家务活没有价值,娃应该玩更有用的玩具,做更有用的事。

殊不知,最聪明的早教、最高级的益智都藏在了最琐碎的家务里。

教育部为啥这么操心,绝不只是安慰老母亲这么简单!

著名的哈弗格兰特进行了76年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

孩子成年后的成功,来自于他们从小做那些看似琐碎甚至没用的事情(家务),而且越早开始越好,他们长大后的就业率是不爱做家务孩子的15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教育报曾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有86.92%的孩子成绩优秀;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只有3.17%的孩子成绩优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孩子做家务,真的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1、你觉得家务没有价值其实是对孩子的全技能训练

我们带孩子,特别容易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区分什么是有用的事情,什么是没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是谁?

是以后要成为成功人士的苗子啊。

终日被家务缠身的老妈子们,理所当然的觉得,怎么能让我的孩子做扫地、擦桌子这种毫无价值的工作呢?

作为一个准成功人士,看书、画画、搭积木、玩益智玩具才是“有用”的事啊。

殊不知,家务里面藏着对孩子全技能的训练。

(1)锻炼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

每一件小家务做起来,孩子需要思考,怎么做?

当你说,宝贝帮妈妈把装水果的盘子拿过来时——

也许你会看到,他跑去厨房看到水果盘子,踮起脚尝试却没有够到,然后跑去洗手间,把洗手台下面的小凳子搬到厨房(或在厨房寻找可以垫脚的纸箱子),然后蹬着够到盘子,拿过来给你。

下次,再帮忙拿水果盘的时候,他会直接拿小凳子蹬着去拿。

当你说,宝贝帮妈妈把这个口红放回到原位时——

也许你会看到,他拿着口红跑去梳妆台,拉开一个抽屉放了进去,又觉得不对,拿出来,再拉开另外两个抽屉,最后放在了口红专属的抽屉里,并且放在刚好空缺的位置中。

下次,再帮忙的时候,他会直接找到口红专属的抽屉。

你大可不必惊讶,难道只有摆积木是锻炼思维能力,给妈妈把口红放回去就不是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来的。

(2)提高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就拿DD的小帮厨来说,DD现在可能只能帮你扔个烂菜叶子/垃圾。

这个过程中,它会首先观察你扔的动作,其次扔准也是一种挑战,最后还得分清,好叶子和坏叶子?

通过帮忙,他能认识到各种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等等,这比看图认物强上100倍,也比你花钱买任何训练精细动作的玩具都有用100倍。

再说CC整理玩具,最开始她总是玩完混乱在一起,每次找都是翻箱倒柜。

后来自己都被自己烦死了,开始想办法,方法是每个积木块都贴上“索引”照片,按此收纳整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理解分类、收纳、整理的概念也不要太直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平时养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孩子上学后也将会十分受益。

如果从小生活就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做事全凭感觉,那么上学之后学东西、写作业自然也很容易放飞自我。

2、你觉得家务枯燥无趣,其实是对大脑最有效的开发训练

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实验证明:

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家务习惯,让孩子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则会使孩子的脑前额叶发育迟缓。

脑前额叶(Prefrontal Lobe)咱们之前说过,它的发育与智商有直接的关系。大脑是可塑的,就像肌肉,是可以训练和再训练的。

通过环境,我们可以使大脑变得“更强”或使其变得“更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人家长觉得做家务很枯燥无趣,所以总是忍不住给孩子提供更高大上、更刺激的玩具、游戏。

但孩子如果只接受游戏、视频等高水平刺激的活动,那么,孩子上学之后,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无趣且艰难。

因为上学后,大脑的工作模式是处理低刺激水平的信息。学校的教育模式要求孩子们要在枯燥的氛围下进行简单且单调的学习工作。

比如,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背诵一篇课文。

很多孩子上小学后,当被要求学习书写时,他们经常会说:“我不会写、这太难了、没意思!”

为什么他会这样觉得?因为他的大脑习惯了高水平刺激,低水平刺激对他来说太无聊了。

而大脑的工作模式,不是通过无尽的乐趣来训练的,恰恰是通过最“无聊”的事情训练出来的。

叠衣服、整理玩具、挂衣服、整理杂物、摆桌子、做午餐、收拾餐桌、铺床……

这些看似单调无趣的工作,正好训练孩子的大脑在“无聊”状态下的工作和运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与学校里需要的“工作模式”是一致的——起初是兴趣,但要真正掌握,枯燥而无聊的重复练习才是常态。

当然,如果孩子不习惯,最初就需要通过父母的智慧把这些工作变得有趣,让孩子的大脑将它与积极的东西联系起来,慢慢地习惯并接受它的“单调化”。

3、你觉得做家务最没挑战其实能最直观的让孩子感受成就感和有责任感

我们总是安排一些高大上的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挫败感如影随形。

所以很多妈妈留言,孩子没自信、畏难、总说自己不行、学不会。

其实培养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家务小事做起。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

他们渴望成为大人,而能做家务也就是“成为一个大人”的象征。

如果你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宝宝,跟妈妈一起做家务吧”,他是什么感觉呢?受宠若惊!

DD现在若被允许拿扫帚,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CC现在若被允许帮助切菜,也高兴到起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要接地气儿才最容易生出自信心。

地气儿就是生活。

弹琴总会挨骂、错题总会出错、甚至搭积木也常常失败。

但每扫掉一个渣渣、切好一片西红柿,对CC&DD这样的小朋友而言,都是触手可及的成就感。

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甚至能够帮助到大家时候,那种成就感是自然而来的。

而且孩子通过做家务了解到大人为了整洁做出的努力,也会因此有同理心。

你不必追在他身后责备,也不必絮絮叨叨自己的辛苦,他自己做一遭,自然什么都体验了。

现在都在强调孩子的软实力,其实软实力都是那些不会立竿见影生效的能力。

它从来不是选个特定的时刻,和孩子正襟危坐来“学习”,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于日常的点滴。

多让娃干点活,亲子关系不远近。

这么赚的买卖,不干真的亏啊!

如果你对孩子的能力没什么概念,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适合年龄的家务清单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养了这么久,咱也算“多年媳妇熬成婆”,到了使唤他们的时刻了!!

这个假期,就让孩子也一起加入小团队的“建设”中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