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夺冠》再看女排精神:“输不起”孩子也赢不了!

9月25日,《夺冠》全国公映,拉开了国庆档的帷幕。虽然它比原定上映日期推迟了8个月,但上映第二天票房破亿,截止9月28日,累积票房已达1.73亿元。同时电影口碑迅速攀升,相关话题连日登上微博热搜榜。

这么“燃”的气势,表达了国人对女排精神的崇高致敬。可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电影《夺冠》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该影片回溯了中国女排40年的风雨征程,以中国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为主线,围绕着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经典比赛来讲故事,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沉浮却始终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服输、敢拼搏”的女排精神,其实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也是必须经历的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进而能从容面对逆境或失败,不会因小小的不顺/失败就“玻璃心”,乱发脾气或再也不敢尝试。

当然,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但如果一味以“赢”来作为评判标准,无法接受输,甚至对别人的而成功抱有嫉妒和敌意,就成了“输不起”。对孩子来说,则会对其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输不起”的不良影响

当孩子已经呈现出“输不起”的情绪反应,其实往往已经在情绪或者性格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1.脾气往往比较差

孩子一旦自己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如若其耍赖得逞,下次则会故技重施;如果耍赖没有成功,则很有可能会心怀嫉妒,甚至故意破坏其他孩子的成功成果。一来二去,孩子人缘也会变差,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和一个爱耍赖的孩子玩耍。

2.易产生心理问题

迫于父母过多的期望和压力,所以不想输、输不起,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而且他们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成年后人格、品行不佳

如果太过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小的时候,往往表现为语言粗暴以及行为过激,长大后则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人格、品行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导致孩子“输不起”的原因

1.不想输是人的天性

通常来说,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赢得游戏就能在小伙伴中间立威,考试第一就能收获家长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是既有强项又有弱项,但年龄尚小的孩子暂时还没办法分清自己,只想着事事都比别人好,所以一旦在游戏里、或者是学习上不如同伴时,心里就会很难接受。

2.家长们不当的心理暗示

几乎每个孩子最初的“输”“赢”观念,都来自于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这给孩子造成了“只有自己比别人强,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等较为偏激的心理暗示。还有些家长滥用“赏识”教育,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意识里,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输不起”的孩子,往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法承受竞技或比赛中的落败,第二类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半途而废,第三类则是缺乏自信与自我否定,不肯尝试和挑战。针对这三类孩子的表现,父母需要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正视输赢。

第一类:无法承受竞技或比赛的失败

在与他人比赛或是竞技中输掉后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改变自己思考的角度。

心理专家有言,孩子的挫折情绪,是培养挫折免疫力的重要起点。家长必须首先调整心态,因为这些在大人几十年生命经验里“微不足道”的落败和挫折,对孩子的内心来说“是能力问题,不是输赢一场比赛而已”。很多年纪尚小的孩子仍在唯我独尊的阶段,他们会简单的把“失败”和“我不好”连结在一起。

其次,要努力陪伴孩子度过情绪骚动。

因为落败而情绪失控的孩子,都正处在情绪骚动阶段。尤其是其中年纪较小的那些,因为他们所能使用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更容易出现情绪骚动。

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父母若用吼骂回应,只会造成更糟糕的反效果。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看得到的范围内,微笑陪伴和等待。等到孩子静下来后,该坚持的原则,家长不能弃守,需要让他们知道父母一直在自己身边,但哭闹也不能改变父母的心意。

最后,陪孩子在输赢中学习。

作为家长要重点仔细观察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适时的积极鼓励,更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类:遭遇挫折就会半途而废

面对因为无法承受挫败或者种种原因而半途而废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观察孩子半途而废的机率。

若是孩子几乎每次学习或是做事情都半途而废,家长应该要陪孩子做一些改变。和孩子说清楚讲明白,当遇到困难时,陪伴他们度过关卡,克服困难,体会成功的经验。如果是因为孩子本身对一件事情毫无兴趣,也不是经常放弃的小孩,则不应该勉强孩子继续。

其次,不要马上就答应放弃。

当孩子想要放弃时,家长不要马上答应,应该鼓励孩子再多试一次。家长可以制定简单一点的目标,设下奖励的标准,让孩子感受成功的经验。

再次,强调孩子创造成功时的努力。

父母应该提供更多的经验,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自己生命中一切事物的积极参与者。当孩子想要放弃时,父母将心比心,先说服他们再试一次,鼓励他们想出不同的方法面对困难,然后称赞他们再试一次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最后,父母的榜样作用。

对于一些常因困难而放弃的孩子,往往也很难因为家长一次新的尝试而有根本改变。身为父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因此沮丧。身为父母应该要以身作则,展现自己能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类:缺乏自信,不肯尝试和挑战

孩子常常自我否定,不肯挑战自己,父母可以怎么帮忙呢?

首先,自检。

先要自检是不是家长和老师的标准太高。家长有可能在不自觉中设定了高标准。若是家长期望过高,无形中会影响孩子感受成功和错误的方式。作为家长,即便没有明说小孩必须有什么表现,但在不经意中和兄弟姊妹、同学邻居相比等等,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不自知。

其次,避免孩子陷入无助。

当孩子用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发泄,暗示他们承受沉重的压力。若没有扭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不敢面对挑战。家长应扪心自问,是否真的欣赏他们,协助他们学习应变之策。

再次,帮助孩子接纳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

父母们处理自己错误的态度,和面对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影响孩子最深。当家长常常在出错时彼此大吼,很可能会招致效仿;还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所犯的低级错误极易情绪失控,孩子很可能因此以为自己错误不断是因为能力不足,进而否定自己。

最后,不要总是自己定义“成功”。

对于“成功”的定义,往往来自于自身的局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家长应试着打开心胸,更细心的观察和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