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精英,回不到底层?这本年度好书直击“普娃”教育之痛

过去一年,鸡娃、内卷、绩点为王、小镇做题家等关于教育竞争的讨论,让大家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身边孩子人均“牛蛙”、985精英,上了名校才有焦虑的资格。事实真是如此吗?

去年,广东F学院黄灯老师出版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在985学生自嘲“只会刷题、大学后泯然众人”背后,被名校拒绝的二本学生其实是“沉默的大多数”。

大家最常忽略的“二本生”,占现有在校大学生的90%左右,总数近1800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是你我身边最常见的“普娃”,也是中国绝大部分年轻人的样子。

正如《北京青年报》评论:“二本生”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制造出来的。在进入二本学校之前,这些学生就已经经历过种种伤痛。

关注二本学生的成长之路,或许能为养育孩子的我们提供参考:为什么今天这么多孩子生活没目标、抑郁?孩子进入社会前到底需要怎样的品格和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滋养更多的生命力量?

三代学生的差异

从黄灯这代70后学生,到她任教广东F学院15年,见证了80后、90后学生的成长,不难发现,今天的二本学生,或者说绝大部分年轻人,有三重特征:

第一,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

第二, 沉迷手机网络,对社会现实不太关心;

第三,认识到自己成不了精英后,安于平凡。

其实这也是今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学习没动力,家长再怎么“鸡”也无济于事。又怕“鸡”过头了,孩子短则产生抵触情绪,长则缺乏自驱力、永远要父母推着走。

这恰好可以回答一个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什么这两年青少年抑郁率一再飙升?

从时间上看,黄灯担任班主任的2006级和2016级,在就业工作问题上,远比和她上学时的1992级差别大。

70后、80后父母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差别的最大原因便是市场化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看似经济发展向好、就业机会增多,但学历贬值、房价飙升,让每一个年轻人入学初始便开始担忧自己的未来。而这种压力,早已在“鸡娃”军备竞赛中无限提前,到中小学甚至学前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

从空间上看,主要是生源地和就业流向的区别。

黄灯1992级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几乎都是大半辈子只做过一份工作,极少流动;

2005级的学生享受到城市化过程的福利,包括父母外出打工赚取孩子学费,他们更认同市场竞争、有做生意的勇气;

而2015级的学生,黄灯主要聚焦于偏远农村的孩子,他们从小适应地理、信息意义上的流动性,早在大学入学前就感受到社会的断裂式分化。

对于二本学校甚至更早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由于互联网的便利,被制作成一罐密不透风的沙丁鱼。

以书中的学生刘婉丽为例,高中三年,她的压力附着于“上大学”这一目标,有明确的方向。但上大学后,她感受到一种真正的迷茫,因为“没有人指路,胡乱地学,胡乱地跟着放养,还有很多人跟我说,毕业以后会找不到工作”。

今天,当作业打卡、刷脸点名、扫码支付无处不在,“丧”“迷茫”“低欲望”的标签被贴在面目模糊的这一代孩子身上,青春的本质从未改变。

做父母的我们之所以空前焦虑,不过是因为在科技的名义下,孩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将生活切割成碎片,更深地包裹住自己”。

由此出现了黄灯所描述的三代人的差异,不是“沟”,而是“渊”,是“海”。

教育就像一场慢性炎症

无论是互联网大厂996争议不断,还是近年的“体制内”热潮,不需要父母逼迫,越来越多年轻人找工作时首要考虑的不是个人喜好或志向,而是稳定二字。

不可置否,市场化经济带来了广阔热土,但它的不确定性也促使父母和孩子不断寻求“确定。”正如黄灯所写,近年的孩子就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黄灯从教14年,花名册上记录下4500多个学生的姓名。但回想起这些80后、90后,他们给黄灯留下最大的印象是“缺点不明显、优点也不明显”,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特点鲜明的孩子,或贪吃、调皮,或热情、有好奇心。

虽然广东F学院是一所二本院校,但考进去的孩子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走过了高考独木桥。不少孩子在写给黄灯的作文里提到相似的观点:

“18岁前,我的整个人生似乎都押在了一场考试上。这或许是人生最大的一次赌博。”

“以高考为划分线,中国学生的青春时代似乎被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了两部分,高考前,高考后。”

人生就像一条被预设好的轨迹,我必须不能出一丝差错地照着这个轨迹预演下去,否则,我就会被周围的环境所不容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攀比,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得我五脏六腑都痛。”

高考后,看似孩子们能放松一段时间,“为自己而学”。但他们进大学校门没多久,就被师兄师姐、辅导员告知巨大的就业压力。

更别说这时候,很多人还没弄懂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就从高考赛道下来,匆忙奔赴为就业准备的列车:焦虑迷茫、考证成风,学生根本机会在闲暇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本大学越来越像职业院校。

在黄灯的大学时代,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为集体(祖国或社会)培养“人才”,到了她的80后、90后学生,却变成了培养成为找到工作的就业主体。

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十几年的压力、考试进阶,在大学课堂,黄灯发现,很少有让人惊讶和意外的讨论、质疑发生,因为他们早已被裁剪成规整的模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生家庭的逃与追

从教14年,黄灯能明显感觉到有些学生的不自信、相对自闭与逃避心态。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一下课,会有一些孩子很快来和她交流,但另一些孩子始终站在一边,眼神挣扎,直到课间结束也没能和老师说上话。这种被动的状态会延展到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过书中四种孩子的例子,或许我们能窥得几分,家庭状态、父母感情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第一类是因为父母躲计划生育,从小在祖辈身边长大的则良。则良父母因为孩子多、经济压力大,根本无心打点孩子的生活细节。直到初中,则良才知道有穿内裤一事,也因为家里伙食差、挨饿太多,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美味无比。

但在中考复读班上,一些老师不经意间的关心,“唤醒了则良内心柔软的一面,他因此对同学特别好。而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认可,重塑了则良的自我认知,也增强了他的自信。

第二类是从小没有在经济上经受过太多困惑,也没有留守经历的文妍。看似物质无忧也不缺父母陪伴,但由于父母“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一个月必定有一次搞得天翻地覆”的家庭环境,她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读研究生时,她还在为父母的关心揪心。

直到认识了包容性极强的男友、也就是后来的丈夫,她才意识到何为柔软、让人舒服的相处方式,和自己的童年、过去、家庭彻底和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类是家庭贫寒,但从小不缺爱的沐光。沐光家的房子全村最破,台风时全家挤在一张床上呼呼大睡;大学一次被骗光全年生活费的经历,让他和辅导员交往增多,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而频繁组织活动的经历,又让他的沟通、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第四类是家境优渥、父母文化素养高的子然。她和妈妈的关系极为融洽,从未感受到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半点控制。父母只希望她“忠厚、诚实、善良、持着向上的心”。就算妈妈拒绝她提的要求,也会一层层讲清楚理由。

从这四位学生的经历不难发现,无论富有贫穷,爱的充分滋养让孩子在成长中更为从容。正如子然所说,“一个孩子身上的东西,不管特不特殊,正不正常,他投射出来的,肯定是背后的家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需要的是怎样的教育?

从家庭背景到竞争压力,追溯二本学生的成长之路,恰恰是在探讨孩子需要的是怎样的教育。

这不仅是因为二本学生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更像作者黄灯在采访中所言,“当教育不能承诺一个确定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可以做到培养一个确定的、有力量的人,他专业素养突出、有创意、有力量。”

对于青少年抑郁率一再飙升,或许有人会说:哪一代人不辛苦?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怎么没半点毛病?

但今天孩子面临的环境远比我们想象中残酷,因为在疯狂的军备竞赛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学生也不容许自己失败。

下面是他们在试卷中对自己状态的描述,摘自书中:

“只有对学习的厌恶和对生活枯燥的无奈。”

“只在乎能做多少分而不在乎学了什么。”

“学生们像一个个产品整齐地排列在教室里,也就是我所讲的流水线上。”

“我们这一代人,尤其在‘九零后’身上,‘催熟’机制的成长方式表现得很明显。”

即便是相比70后、80后的童年,我们生活的村庄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邻里亲友间丰富的公共生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电子屏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代孩子面对信息汪洋,被无处不在的市场化裹挟其中,自然更容易陷入迷茫。

比起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成长中更需要两件事:

第一,接触真实的生活。

互联网的便利让孩子看见了广阔的世界,但他们却常常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居住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书本上的知识到底和现实有什么联系?

和家人走心的对话、上下学走过无数次的路、逛博物馆,是不是都算学习?

毕竟这些课堂外细枝末节的东西,更可能让孩子感受到,任何一段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最有生命力的地方,恰恰来自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特别是疫情以来,我们更加看到,做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是多么重要。每一代人都可能遇到时代变迁和家庭变故,但他能否从挫折中快速复原,重拾前行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和所受的教育,这也决定了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直面挫折,他们首先需要看到真实的生活,直面象牙塔外的自己,才可能滋生出更多生命内部的力量。

正如黄灯在采访中提到,一个年轻人陷入迷茫的时候,去做一些具体的社会实践是特别好的。哪怕下课没事到城中村逛一下,跟快餐店老板、外卖员聊聊天,要跟真实的世界和人接触,干具体的工作,它会让人产生跟专业学习以外的与现实更坚定的关联。

第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今天,如何处理、利用信息,决定了我们的孩子能否在未来脱颖而出。

相比眼花缭乱的技能,孩子更需要的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否则,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们的脑子就像经过“表演性质的知识大雨”,貌似酣畅淋漓,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知名学者梁文道在《圆桌派》中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有学生来信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反映出现在的教育并没有给到足够的资源,去回答孩子这方面的困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要想培养孩子真正的价值观,第一步便是要先懂得问问题。

你如果不经过一番怀疑,去不断地问,那样的信是个“盲信”。

如果盲目狂热地信一个东西就罢了,但最怕的是,一个人没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批判,从小都信这个,有一天在社会上撞板了,会忽然之间颠覆一切,感到虚无、怀疑,什么都不再相信。

相反,如果你小时候知道这个社会就会有种种的问题,然后自己消化考虑,觉得这还是对的,整个人生就会立得很定。

在《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中,黄灯从二本学生出发,谈的却是更为庞大的年轻群体,以及他们背后相似的境遇。

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二本”“分层”不会消失,但我们能给孩子留下的最好的礼物,不过是爱的滋养和完整品格的培养。

因为这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更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

参考资料: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专访《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看见中国普通年轻人的命运.

正午故事.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我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理解90后的通道.

三联生活周刊. 我和我的二本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科拉特猫打喷嚏吃什么药 科拉特猫打喷嚏解决办法

科拉特猫打喷嚏吃什么药?猫咪打喷嚏其实并不一定是感冒惹的祸!只有搞清楚猫咪打喷嚏的真正原因,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 波斯猫、喜马拉雅猫等短鼻子伙伴就是喷嚏一族,它们总是抱怨自己身上没有地方放手绢。 想去除螨虫,就要勤于打扫家居、晾晒衣被;想去除空气中浮游的飘毛,可以借助先进的空气净化产品。

曹操逼死了荀彧,荀彧死前究竟说了什么?

荀彧死前,又对曹操说了什么呢?而荀彧却反对曹操称魏公,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这种态度,因此惹怒了曹操,曹操非常不高兴。这一年,曹操征讨孙权,让荀彧留在谯县劳军,曹操大军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年仅五十岁。

岑参《还东山洛上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还东山洛上作》年代:唐作者:岑参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被高考梦魇吞噬的少年

而一个瘦弱的少年,僵硬地跟在他们身后,估计是他们的儿子吧。由于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尽管屋内热气逼人,少年进门后仍然让口罩的服帖地挂在脸上。父母摘下口罩示意少年可以摘下,但少年一动不动,表情默然。

一起了解葡萄酒后发酵的工艺管理要点

也许我们在喝葡萄酒的时候都是打开一瓶葡萄酒,然后倒入酒杯中,摇晃一下就喝了。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懂葡萄酒的人却不多。葡萄酒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发酵的过程,现在,我们一起了解葡萄酒后发酵的工艺管理要点。原酒进入后发酵容器后,品温一般控制在18~25℃。后发酵的原酒应避免接触空气,工艺上称为厌氧发酵。

铜能被磁化吗

磁属性是一切物质的必有属性(法拉第)。纯铜在磁场中也会被磁化的,只是纯铜属于抗磁性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抗磁性远远大于顺磁化强度,因此纯铜所产生的磁化现象是反磁性的。抗磁性是源于阿摩尔进动所产生的环电流产生的,是所有物质的性质。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