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所大学,每年30万毕业生,华中第一城武汉为什么留不住人

城因人兴,人为财聚。一个城市越繁华,聚集的人口就越多。人口越多,又会促进城市的繁华。

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轨迹即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无数内地的劳动力前赴后继地迁移,为沿海城市的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人才的输入是关键。

而大学生人才哪里来呢?当然是内地。其中,作为中国培养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武汉对全国人才的输出功不可没。长期以来,这座闻名世界的内陆大城,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无奈呢?

1.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武汉,是一座因水而闻名的城市,长江、汉江在此交汇,江城之名也由此而来。武汉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在武汉市黄陂区盘龙湖畔发掘的盘龙城遗迹,就筑于远古的商代。

武汉的繁荣,则始于明末。明代中期成化年间,汉江由汉阳龟山之南改由山北入江,由此奠定了现在武汉三镇的地理格局。得益于全国中心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陆交通,三镇之汉口逐渐发展成了中国的商业重镇。

在明末清初时期,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为"天下四聚"。这里也由此成了荟聚人才的繁华之地。而奠定武汉国际化大都市的,则是清末重臣张之洞。

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大兴洋务,创办现代工业和学校,让武汉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由此也确定了武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国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大"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1918年,美国杂志刊载了一篇《中国的芝加哥》的文章,称汉口可与美国的芝加哥相媲美。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的武汉市。1954年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此后的武汉,在沿海城市崛起的荣光中,确实有些黯然失色,但其强二线城市、华中第一城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即使受到了严重的疫情袭击,武汉2020年的GDP仍然突破了1.5万亿,位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之后,南京之前,排名全国第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学城"

相比武汉的人文历史与经济建设,武汉全国科教重镇的地位更被人熟知。武汉堪称中国的"大学城",在1100多万常住人口中,大学生就有100多万,比例之高世所罕见。

说起来,这也是张之洞的功劳。现在的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要追溯到张之洞的文教创举。

当年张之洞主政两湖,创办了几十所各级各类的新式学堂,横跨实业教育、普通教育、师范教育、留学教育,建立了非常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当时的武汉在全国不仅领洋务之先,也领教育之先。

因为湖广总督的驻地在现今的武昌,所以这些新式学堂的建设也大多落地在湖北的武汉,而犹以武昌为主。

说起来,这波新式学堂的创立,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无数开眼看世界的革命人才。最后武昌城一声枪响,清王朝轰然倒塌,武汉功不可没。以致有人说,张之洞是不闹革命的革命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后的一百多年,武汉继承并发扬了中国教育重镇的地位。目前的武汉已拥有包括武大、华科这些名校在内的九十多所高校,武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武汉的大学生约有130万人,每年为国家输入30多万大学生人才。

武汉的高校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全国2020双一流大学建设百强名单中,武汉就有6所高校上榜,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上榜高校数量在北京,上海,江苏之后。但湖北的重点大学几乎都集中在武汉市,而江苏的高校相对分散,所以武汉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水平也紧随北京与上海之后。可以说,这些双一流大学也是培养中高端人才的摇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人才都哪去了?

如果从人才创造经济的角度看,武汉的发展成就应该远不止于现在的样子。因为武汉每年培养的几十万大学毕业生,就是最强的竞争力。但现实却很残酷,人才培养能力在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之上的武汉,经济却要落后于这些城市,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这些城市都是人才输入型城市,而武汉常年都是人才输出型城市。也就是说,武汉一直在为这些城市培养人才。广东省就是典型的例子。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一个省出现了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

但广州和深圳的大学数量加起来,可能还没武汉多。深圳有很多的大企业,像华为,腾讯,它们每年都需要招聘很多人才,而当地高校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发展要求的。由此,就必然要从其他地方引进人才。其中,武汉就是为这些企业输送人才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去年华为引进天才少年的事情火了。高达200万的年薪确实挺招人羡慕嫉妒恨的。而入选2019-2020年度华为天才少年项目的高端人才全球只有4个人:钟钊,秦通,左鹏飞,张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中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左鹏飞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张霁的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三个都与华科大有关,武汉的高端人才输出能力可见一斑。同时,这也是武汉人才流失的一个缩影。

再来看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自不必说,除了深圳、广州,苏州、重庆、成都、杭州,也都是人才输入型城市。例如杭州,在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就多达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而比杭州大学生人才资源多的武汉,2020年留住的高校毕业生也只有30万人。其中,调查显示,武汉大学毕业生省外就职城市最热门的,就是深广杭北上这些经济发达城市。

相对来说,武汉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外地人才的能力是较弱的。武汉也一直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人才为什么会流失?

那么,武汉的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呢?还是那句话:城因人兴,人为财聚。哪座城市的财富越多,人才就越多,城市的发展机会越多,人才自然奔涌而来。北京上海不用说,集各种资源宠爱于一身,中国城市老大哥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另一种城市类型就是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搭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崛起的。第三类就是成都,重庆,武汉,西安这样的,受惠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年虽然在大建快建奋力追赶,但整体发展水平还要落后于前两类城市,所以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略弱。

其次,人才流失,无外乎一个根本原因:供需失衡。对武汉来说,要么是武汉的人才数量过剩,大学生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太少;要么是武汉的人才价值过剩,而市场发展空间小;要么是武汉的生活成本,宜居度,幸福感等要素达不到需求,而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来看,后两种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武汉作为内陆大城,在创新能力,市场化程度,发展潜力等方面,都不如沿海城市。这就导致了在武汉的发展机遇和待遇不能满足人才的预期。再加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等因素,人才流失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这也是武汉过去几十年来的最大痛点。这个现象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根本改变,毕竟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吸虹效应依然会长期存在,这会导致更多的资源,人才,资本源源不断的向这些城市聚集,这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武汉的发展也在提速。武汉对人才资源的重视也在加码。从2017年开始,武汉已经启动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政府搭台,企业响应,在买房,户籍,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与了大学生人才更多的优惠政策,释放出吸纳人才的"武汉引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武汉市招才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参加社保)达109万人,其中落户45.8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到,武汉的"留才"跟深圳,广州,杭州这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经过多措并举,武汉纯人才输出型城市的形象已正在被改变。

只要武汉的经济活跃了,武汉的"留才"能力,必然会越来越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