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10岁男孩被父亲扒光衣服赶出家门:考不好,你还有脸回家?

震碎三观!

近日,在安徽铜陵,一个10岁的男孩在寒冷的冬日光着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

令人没想到的是,扒光衣服把他赶出家门的竟然是他的亲生父亲,背后原因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只见男孩被冻得缩成了一团,瘦弱的身躯只穿了一条内裤,光着脚踩在楼道冰凉的水泥地上。

一位路过的好心爷爷将自己的棉衣和棉鞋穿在了男孩的身上,并报了警。

可无论闻讯而来的警察怎样询问,男孩都闭口不答。

也许是由于害怕,也许是棉衣的温度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男孩一直在楼道的一角蜷缩着。

在几经周折之下,民警终于找到了男孩的家。

原来,男孩因为成绩不好,又沉迷游戏。父亲在打了孩子后,还觉得怒气未消,便把儿子的衣服扒光,赶出了家门。

这位父亲的做法太过分了!

一边是瑟瑟发抖的孩子,一边是“威风凛凛”的父亲。可无论孩子成绩如何,父母也不能以这样极端的方式去处理。

这位父亲真的是在乎孩子的考试成绩吗?

显然不是。

说到底是父母在乎自己的面子,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便脸上有光,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顿失颜面。

而孩子的价值观导向取决于父母,当他们看重分数多于孩子的成长时,会让孩子认为分数比自己重要。

把分数视作自己“命根”的孩子,会是怎样呢?

太看重成绩的孩子,人生是一场灾难

微博上有个讨论问题:作为学渣父母,过年期间最害怕被问到的一件事是什么?

当然是孩子的成绩。

成绩就像检测父母是否合格的仪器,孩子的优秀与否直接代表着父母在一个家庭的“地位”。

但是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杭州一名退休老师曾针对151名学生,做了一项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经常考第一的孩子,心理压力要高于其他孩子。

因为第一只有一个,对于他们来说考第一名不是进步,而是原地踏地。

在安徽淮南,有一名因考试失利欲跳楼的女孩。

女孩坐在26楼的天台上,情绪十分激动。

原本女孩平时学习不错,但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便想轻生。

民警灵机一动,对女孩说:“我高考0分!”

这句话,把女孩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

这样的孩子太脆弱了!

孩子像极了一台为学习而制造的机器,她为了分数丢失了自己。

当他们失去了唯一的人生目标时,人生便不再有意义。

这让我想起宝鸡一个12岁女孩蛋蛋,而她却没有那么幸运。

蛋蛋从小到大成绩非常优秀,房间里堆满了奖状。

事发当天老师公布了成绩,蛋蛋语文只考了77分,对于平时成绩优异的她,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蛋蛋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便悄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记得一部电影中有句台词:“用考试成绩和排名去衡量一个学生,这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学生在求学路上的很重要的一个负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深以为然。

太看重成绩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是一场灾难。

成绩无法丈量孩子的人生

“再见了,各位。我以自己的意志,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毁灭自己。”

这是一封来自北交大大三学生的遗书。

去年12月份,这位北交大大三男生,纵身一跃,选择跳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遗书我们看出其中的缘由:他自小是班里的学霸,把做题当成人生的唯一信条。

可是,他坚信的题海战术,到了大学,却换来一张63分的成绩。

他顿感焦灼,失去了唯一的奋斗目标。

一个看重分数的孩子,必然会用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人生。

太可悲了!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有什么人情世故是上了大学后才知道的?

其中一条是,成绩只占人生的10%,剩下的90%是取决于你对人生的态度和行动。

成绩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努力程度变化的,重要的是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就像是17岁成都女孩张恒一被牛津大学录取,难道她是天生的学霸吗?

并不是。

一开始,她初中的成绩并不好,高中入学后成绩也是中等。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老师介绍去参加活动,在那些活动中她意识到外面真的有更大更美的世界。

她下定决心往外走,即使这条路是未知的。

找到目标后,她开始不顾一切的去争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此以后,她拼命学习,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学习,仅用了一年完成了英国高中的课程。

尝试当班长,在班上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

参加各种社团,排练话剧……

她说: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后来,17岁的张恒一顺利考入牛津大学化学系。

记得《候大利刑侦笔记》中,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以千万不要被此时的分数所困住,要紧的是你找到人生的目标,知道自己的理想所在,并为之努力。

不问结果,只管尽力而为!

道路千万条,成绩不该第一条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提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学习成绩代表一时,人格修养却决定一生。

分数可以变化,人格修养则需要父母细水长流的熏陶和塑造。

我们不妨把只盯着成绩的目光,放眼到孩子的整个人生,换个角度看,同样是对他负责。

以下3种方法,可供父母们斟酌做参考:

除了成绩,孩子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若是孩子每次都考第一,你会高兴吗?

很多家长会说,肯定啊,那还不乐开了花。

可吴谦益的妈妈和奶奶却担心得不行,为此愁眉不展。

吴谦益十分不解,在《少年说》上质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家长都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而你却总是打压我的上进心呢?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面带笑容,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原来她曾无意中看到儿子在书桌上写下的一句话:“第二就是落后”。

还有一件事是,当吴谦益考出年级第三的好成绩时,妈妈奖励他一个红包,儿子反而怼道:又不是第一,有什么好收的?

所以妈妈担心儿子太过注重得失,走火入魔,并不想孩子总执着在第一名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说,“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不要有太大的压力,生活中除了高考,还有诗和远方。”

是呀,我们教导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但千万别成为只注重成绩的功利者。

领孩子上正轨,比拔苗助长重要

每次翻看海清的微博,都羡慕她有个“自动上发条”的儿子。

蛋妞可谓是多才多艺,绘画,书法,游泳,音律等,通通都拿得出手。

曾有人问过她,怎么培养儿子的自觉性?

她分享的秘诀是:一开始领他上轨道。

儿子刚上一年级时,她就推掉了所有工作,专心培养他半年。

期间,她陪着儿子一起学习,一起竞赛,一起背古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建立学习规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等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自觉性和养出了好习惯时,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

现在的蛋妞,还时常提醒妈妈,等他忙完学习的正事,才会陪她打高尔夫。

先成人再成才最后成功

作家刘继荣的女儿,同学们都喜欢叫她23号。

因为女儿每次考试排名都是第23名,班级总共50个人,是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中秋亲友相聚谈论到孩子将来要做什么时,他们争抢着说,要做钢琴家,主持人,政界要人等等,赢得大人连连赞叹。

轮到女儿时,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极为尴尬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告诉她,女儿的成绩依旧是中等。

不过有件奇怪的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

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 ,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她最后想,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记得《北京晚报》专栏作家阿苏曾说:

先陪伴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正常人,先过好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人格健全,生活能自理,自己能有自立的想法,有好奇心,培养各种品格,哪怕不成功,只是个普通人,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毕竟,这世界上80%的人都是平凡人,第一名是少数。

就像《礼记·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想要成就丰功伟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经营好家庭,然后再去治理国家,最后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同样,教育孩子也要一步一步来,先培养他成人,再成才,最后是成功。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能自食其力的孩子。

这样,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才不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迷失自我。

过年了,我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最好不要追着问孩子的成绩,而是反思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不然,很可能像笑话中说得那样,被孩子连续反问以下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愿大人们都能反观自己,宽容孩子,比起一味攀比名次,更应该关注孩子本身。

分数有高低,人生却没有贵贱。

不妨学学孩子们会坦然接受大人的普通,做一个有内驱力且快乐的普通人。

只要他最终能坦然面对起起落落,解决生活的难题,无愧自己的一生就足够了。

点个在看或转发朋友圈,别用分数困住我们的孩子!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