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要有阳刚之气,女生就该自卑胆怯?谁在为孩子建立性别标准

近日,“阳刚之气”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一条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最近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表示将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这条提案的提出者表示,目前中国青少年已经出现了柔弱、胆怯甚至自卑等情况,“奶油小生”成为了追求的潮流,这是男生“女性气质化”的一种表现,如果不对这种趋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会产生更多危害。对此,相关部门表示将会在体育教育中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对此,有网友表示,“阳刚之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是好事,但也有人表示,“阳刚之气”固然重要,但不应该将“女性化”作为其对立面,“阳刚之气”并不是男性化的代名词。

一名知名性教育专家也对此提案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她认为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强调“阳刚之气”的重要性,很有可能使得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现象加重。在以往的性别刻板印象中,往往认为男性应该高大威猛、有力量、勇敢坚强等,但由于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明显,不可能所有的男孩都会具有“阳刚之气”。

一些天生矮小瘦弱、内向细心的男孩,容易被贴上不男性化的标签,更易受到欺凌。还有一些男孩心理认同是女孩的,他们在青春期这一探索阶段中的性别气质表现也可能出现不男性化的现象,容易遭到欺凌。同时,将“自卑、胆怯”等词语形容为女性化的表现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去年九月份,江苏苏州一名高一男生小龙就遭到了同学的欺凌:性情温和的小龙在与高年级学生发生擦碰后主动道歉,但还是遭到了殴打和恐吓,小龙随后登门道歉时,更是遭到了宿舍内多名学生的拳打脚踢和羞辱,被打至左耳鼓膜穿孔。事后校方了解到,对小龙进行霸凌的“小团伙”曾多次欺凌他人。

目前,校园霸凌这一现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重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校园霸凌发生率超过30%,其中中部地区更是超过45%。中小学阶段言语霸凌占比较多,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不仅校园霸凌的人数有所上升,行为也从言语霸凌上升至关系霸凌和躯体霸凌。性格温和、矮小瘦弱的男孩在这一阶段由于不合群,更易受到霸凌。

但如今,尽管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男女分工却因为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与传统思维不符合的新趋势。在以前的观点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阳刚”、女子“柔弱”是常态,但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性别”已经不再是社会分工的标准,女性能够自主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发挥自己的作用,男性也可以承担更多的家庭内部分工而不遭到非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视的不仅仅是孩子之间的性别差异,更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做出正确引导,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后应该做到尽量客观公正,不去给孩子灌输性别偏见、刻板印象等,不让孩子受到过多限制,能够探索自己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同时,家长应该建立起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需求和动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还应该注重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独立要求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三观。只有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减少校园霸凌现象出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