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队伍逐年壮大,这三类学生要认清自己,没必要跟着“凑热闹”

文/茉莉妈咪教育日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对于现今的大学生们来说,最头疼的除了课业情况,就是就业压力了。国民素质提高,大学生一抓一把,每年和几百万人一起就业,而好的工作岗位又不多,僧多粥少,很多学生就选择继续往上爬,到更好的阶梯上,那就是考研。

就业压力大,考研压力也不小,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每年考上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很多学生成了别人路上的“牺牲者”,既没有考研成功,又没有就业经验,成为了往届毕业生中最劣势的一波人。

案例:

小张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决定到底要不要考研。兜兜转转三年多了,她好像一直都在这个问题中出不来。大一大二就有准备考研的同学渐渐地不参加各种社交,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着孤独时刻。前阵子班里同学也陆陆续续考研,她又一次思考这个问题。

小张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纠结,反反复复,好像下定了决心学习,但第二天还是睡了懒觉,就放弃了。过一阵子又一次“间歇性踌躇满志”,三年了她还是很纠结。想考研但是又觉得考不上,不太想努力但又觉得大家都在考试,不考不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到了再怎么准备都来不及备考的日子,她只能放弃。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大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张”,大家都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但为什么明明可以考研却不开始呢?很多大学生可能都在问这个问题。

这三类学生要认清,深入分析自己的考研成功率再做决定

1: 没有自律的习惯,自制力太差,最好不要考研

考研并不是1+1=2的简单事情,它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努力和汗水的事,比起高考的有人约束和强制学习,考研显得自由散漫许多,所以就更加考验大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律性。

大学生们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反复问问自己,真的可以做到长时间“坐冷板凳”吗?真的能拒绝了手机电脑的诱惑吗?真的能长期早起晚归吗?如果不能,那么就建议不要考研,尽早准备就业。

2:学习能力差,学习方面比较迟钝,最好不要考研

每个人的智力差距并不大,到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在进行大量学习后形成的学习能力并不尽相同。

有些学生在学习时看一遍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多进行练习就能够上“战场”,但是另有一些学生,明明每天很努力,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图书馆,学习效率却不是很高,不能让知识领会贯通。这种学生,如果不能够“笨鸟先飞”,从一开始就准备考研确定方向,那就还是老老实实的就业。

3: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盲目跟风考研,最好不要考研

作为一名大学生,和社会并没有真正的接轨,所以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专业以后能够做什么职业。

加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学生就选择考研,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目标。这类学生跟风状况下,其实并不认为自己考研能够成功,也间歇性的怀疑自己的考研动机和考研成功率,所以也就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这类学生并不适合参加考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符合以下三个特点的学生,考研成功率一定会很高‍

1:从小喜欢学习并且想要一直钻研学术或科研的学生

每个人进入大学的目标不同,有些人浑浑噩噩,因为选择来到学校没有目标,有些人抱着参加工作的心态兼职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也有人是单纯的一腔热忱在研究和学术上。这类学生在考研上比较有优势,因为目标性极强,成功率自然就高,所以非常建议考研。

2:家中有条件供给一年甚至两三年考研的学生

很多学生把考研看作是战场,因为家中的条件并不能支持自己参加二战或是进行各种培训,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

但如果家庭条件能够支撑自己一年不成功后考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那就可以完全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用担心就业和资金的问题。即使考不上也不担心工作或者可以出国留学,那就可以继续考研,完成自己的学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就业前景不是很好的专业,可以考录跨专业的学生

很多学生可能因为高考失利错失了自己喜欢的学校或是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是选择了一个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毕业后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的专业,给自己留下了遗憾。

这些学生就可以选择考研,提高学历,或是跨专业到合适的专业继续深造,毕业后更好的为自己谋出路,有社会做贡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信同学们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更好的分析对自身来说考研的利弊,认清自己的考研动机和考研意愿再进行选择,否则会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有能考研成功的决心,或是一心向学,那么不妨试一试,能够改变自己命运和实现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精彩。

你在大学中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选择吗?你的考研意愿强烈吗?你分析自身情况后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来讨论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