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学“生化环材”,是你经历过?还是道听途说?赵益老师扒开这层纸

首先这个文章有点长,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不白看。而且,有思想、不盲从的人,都会把别人的文章看完,才发表评论,而不是断章取义去喷人。

今天我在直播间回答家长关于“材料类专业怎么样”的问题,我刚说到材料类专业其实分很多方向,比如: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等等,研究生阶段更会分出来几十种方向去学习。一般偏应用的材料加工或是一些其他方向,学校不差,找工作还是可以的。就直接被一个人刷屏猛喷:说:“别人都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你还推荐大家学,你不负责任,你能为那些学了的人未来负责吗……“等等。说得我好像犯了弥天大罪一样。类似这样我前几天还发过一个视频,讲法学专业的优势,就立刻有人评论说法学是红牌,说我不懂就别推荐。

其实赵益老师还不至于心胸小到,被别人反驳两句,就发个文章吐槽一下。而是我真的害怕,网络上处于求学状态的考生们或是家长们,他们并没有什么行业阅历背景,和大量相关企业内部数据的调研。所以当刷到一些人在追求高点击量,听风就是雨,肆意黑化某些专业时,家长们很可能会先入为主,跟风站队。

说到这里,我也并没有说生化环材特别好、一定推荐你报考的意思。我只是强调你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专业和职业,要客观和理性。至少以下几个方面你必须要清晰才可以:

1. 这个专业大学到底学什么,和你高中哪些学科关系比较大,比如你喜欢材料,但是你高中化学学得非常吃力,到了大学只会更难。

2. 你意向的大学或是你能考得上的大学,这个专业的方向是怎么样的。还比如材料,各个院校在该专业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侧重于金属材料;浙江大学侧重于高新技术材料;吉林大学则是围绕汽车工业材料、苏州大学围绕纳米材料等等。你想考吉大,可是你却想学纳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冲突。

3.这个专业你毕业时候的行业发展趋势,听好了你毕业,如果你现在是高三,你读完本科是4年后(当然先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你读完硕士是7年后,读完博士是11年后。而如果你才初三或是高一,那时间还要往后推。所以,如果赵益老师拿着我十年前的体检报告,向你证明我现在的身体倍棒,你承认我这个数据吗?

4. 就是你的职业倾向特质和性格特征能否支撑你学习某个专业。你不能否定这世界上有一些孩子他就是喜欢为了兴趣而读书,有些孩子就会把搞科研做实验看得比编程重要,即便他们只是少数,但是你不能把他们忽略。即便你觉得面包比理想重要,的确有袁隆平、杨培东这样的人物,所以强基计划的学科里国家不光设立数学和物理,还要加生物和化学。

最后提醒一下:人说话要负责任,任何人不能百分百地去定义一个事物,就连身处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所说的话也是他个人的判断,也不能代表全部。就好像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全球最厉害的调研机构麦肯锡,它给出的每项数据都是背后几千人用上很多年,到太多我们根本够不到的领域积累汇总得出来的,而这个数据他们还不忘补充一句:该数据只代表目前,进一步数据会持续跟踪。

所以屏幕对面的你,想真的听一些专业的见解,真的没有必要刷那些几十秒的视频,因为它很难把更深的意义表达出来,而且为了完搏率,点赞率,它只能夸张、甚至抄袭,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很火的段子,其实细品毫无营养。大众追捧的也许是好玩的、新奇的、有槽点的,但不一定会是专业的、准确的、对你症下药的。

所以你要真想了解某个专业和行业,你不要跟那些点赞高,但却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支撑的“砖家“去学,而是好好搜一搜这个从事这个行业资深人士,他当年发表的观点或是论文。说到这里,我可能会被吐槽,那你又不是生化环材领域的资深人物,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是,我全篇没有点评这个专业好还是不好,即便我在直播间解释专业,我也都会先说这只代表我个人观点。另外,我07到大学工作抓就业工作,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们推荐就业,我只要有时间就去各个专业课堂上去听课,大致了解他们的课程内容。我从09年和我的团队做升学规划,13年只坚持做了这么一件事,指导了数万名考生,我的学生们有在麻省理工做访问学者的,有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后的,虽然我的知识有限,但是我学生们每年从不同学校、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给我反应过来的大量数据和学后感,才是我很多专业解读的数据支撑。

所以赵益老师最后用三句话送给有缘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都看到这里了,关注支持我一下呗。

标签: 赵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