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玩具的陪伴,很多孩子即使是睡觉也会将玩具放在床边。玩具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件玩具,而是孩子们的小伙伴。在他们有心事时,可以向玩具诉说。没有哪个孩子不会对玩具产生向往。但有时候玩具也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分享自家孩子的经历。
因为幼儿园马上就要开学了,每个孩子都要带一个玩具到幼儿园,以免孩子对幼儿园排斥。这位妈妈想着从来没给孩子买过什么特别好、特别贵的玩具。就狠心买了一个国外的洋娃娃,花了800块。女儿也是非常的喜欢。
女儿不管是吃饭、出门还是晚上睡觉都会带上这个洋娃娃。只要是女儿出现的地方,一定有这个洋娃娃的身影。按理说孩子对玩具的新鲜感会停留很长时间,但这位宝妈发现女儿才过一周就开始冷淡这个洋娃娃了。
刚开始这位宝妈以为是洋娃娃的新鲜感过了,没有那么喜欢了,直到有一天半夜女儿突然大哭起来。这位宝妈被女儿的哭声吵醒,急忙跑到女儿的房间看了一眼。女儿躲在被窝瑟瑟发抖,她赶紧安抚,等女儿情绪平静的时候问了一下是怎么回事?
就看女儿从被窝里露出脑袋,用小手颤抖地指着床头的洋娃娃说:“她...她总是盯着我!”宝妈顺着女儿指的方向一看,瞬间心惊。洋娃娃的大眼睛黑的发亮,一直看着女儿的方向,很是毛骨悚然。宝妈赶紧把这个洋娃娃收了起来。
宝妈分享了这段经历后,有不少网友在下面评论道:“这样的洋娃娃放我床头,我看着都害怕,更别说一个孩子!”、“现在的洋娃娃做的这么逼真,还带着奇怪的笑容,不害怕就奇怪了。”、“我以后可不给孩子买洋娃娃了。”
为什么现在的洋娃娃这么容易让人害怕呢?
1、恐怖谷理论
这个理论是关于人对机器人感觉的假设。当机器人只是在动作上与人类相似,人们会产生好感;但当机器人的外表和人类过于相似,人们就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恐惧。年纪越大的人,恐怖心理就越强。现在的洋娃娃做的过于逼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
2、泛灵心理
3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一个特别的心理——泛灵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一样物品都有生命,当然也会赋予一些玩具恐怖的生命。因此,经常能看到孩子对着玩具说话,但到了晚上,孩子就会对这些想象出来的生灵感到害怕。
怎么给3-5岁的孩子挑玩具?
买玩具前,先思考这三个问题:这个玩具孩子喜欢吗?适不适合孩子的成长特点?这个玩具安全吗?从这三个角度选择孩子能接受,能提升孩子认知和能力的玩具,既不会伤害到孩子,又能起到玩具的真正作用。那怎么挑选玩具呢?
1、有没有安全标准的标志
“三C认证”、“欧标CE认证”,在购买玩具时,要看看外包装上有没有这2种标志。三C认证是国家公布统一使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制定统一的标志。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必须经过国家制定的机构安全认证,才能出厂、售卖。
2、塑料玩具的挑选
适用年龄
小一点的孩子会把玩具塞进嘴里,所以在挑选塑料玩具时一定要看玩具的适用年龄。如果我玩具没有标注年龄,尽量不要买。或者挑一些非常厚实的塑料玩具,防止被孩子咬断。
玩具的光泽和色彩鲜艳度
光泽和色彩鲜艳度决定了塑料玩具的品质。因为很多高品质的塑料玩具色彩运用要比劣质玩具优秀的多,也更符合孩子的视觉发育。而且一些优质塑料玩具采用的都是优质的材料,本身就很有光泽感。而一些劣质塑料在制作时会失去光泽感。
气味和功能
如果塑料玩具发出比较浓烈的刺鼻气味,很有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塑料如果过薄也会伤害到孩子的皮肤,厚实的塑料玩具边缘相对光滑,不会弄伤孩子的皮肤,即使是摔倒地上也不容易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