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乳名叫“吹牛”,梦想的远方叫“真牛” |牛年说教育

牛年,带着一股子牛气来了——耀眼阳光一扫旧岁征尘,朗朗晴空笑说新年你好,曾经的“未来”已经倔强地成为了眼前的“当下”,只等着那卖力耕耘的一声“哞”……

伏案静思,新的一年学校发展去向哪里?心中的教育如何抵达它的“诗和远方”?回顾30年工作之路,一行小字浮现脑海:梦想的乳名叫吹牛。

兀自莞尔。的确,自做校长以来,自己吹过许多牛皮、夸下不少海口,但当那些“高不可攀”变成了“触手可及”,那些“遥不可望”变成了“近在咫尺”,我不禁感谢“那些年吹过的牛”。

做校长,也许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人:一是在谋求发展时敢于吹牛的人,因为信念最能聚拢人心;二是在面对坎坷时当牛做马的人,因为付出才能共克时艰。

让梦想从襁褓中长大,也许我们都要学会为希望吹牛、与困难斗牛,从而让我们的教育变得真牛。

三年多前,我刚刚来到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在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时,我定下了一个目标,三年之后,学校要实现“郑州闻名、中原知名、全国有名”。

随即,新学期全校印发的《艾瑞德工作计划书》内,这十二字赫然纸上。

是一时之勇吗?是心血来潮吗?如今想来,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四个需要:达成共识的需要、振作士气的需要、真抓实干的需要、扩大影响的需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时光的表盘,回顾历史的进程,似乎能找寻出梦想相同的来路。

1938年的延安,只有“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新四军,毛泽东挥斥方遒,一篇《论持久战》,大声喊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947年,不惧与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差距,中共中央向全军及全国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解放全中国”;197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张白纸上,邓小平指示“特区”——“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正义的旗帜不怕风吹,真正的梦想不怕呐喊,我们看到的那些“吹牛”,其实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那就是把梦想描述出来,并大声告诉所有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的感受是:

1. 说出来就意味着被监督,使自己有努力完成梦想的自觉;

2. 描述能让梦想可视化、清晰化、具体化,有利于其达成;

3. 周围的人知道后会提供更多帮助,加快梦想的实现;

4. 如果是集体梦想一定更要说出来,因为种下梦想就好像种下信念,信念是人心的粘合剂和加油站。

2021年,建校十年的艾瑞德也在呼应建党百年的新时代。1月9日,我们发布了新学期全校教育十大“风向标”。

在面向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家长的直播镜头前,我再次“吹了一把牛”,在提到“绿色作业变革”时,作为校长的我斩钉截铁也掷地有声:“艾瑞德学生的作业家长不批、不改、不签字,每天21点后孩子可以无条件不写作业。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

有朋友为我捏一把汗,有朋友提醒我话不要说得太满,但我觉得这种“满”意味着“干”,意味着决心和信心。不给自己留退路,从黑夜出发把天走亮;不给自己留后路,从窄巷起步把道走宽。

没有了退路、后路的我们,渐渐就看到了梦想的出路、大路。

回首三年前定下的发展目标,三年后的学校似乎真的也就匹配了。

现在的我面对当初的十二字,心中升腾起另外十六字:肆意笑泪,梦想归位;吹牛不悔,信念最贵。

之前网上流行过一句话:“立了Flag就是为了让它倒的。”看上去是调侃,却让我们窥探到人们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遇到的“热血灾难”:上一秒还“豪情壮志永不休”,下一秒就“万念俱灰不抬头”。

如果冷静客观地看待我们在学校发展道路上树过的大旗就能够发现,凡是立下没倒的,当中都饱含着我们对时间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沉体认。

做校长不怕“吹牛”,是因为做校长要更懂得如何与困难“斗牛”。

2019年12月,我校接到了蒲公英教育智库的邀请,“中层领导力峰会——《新校长》杂志10月刊封面学校主题研学”将在艾瑞德举行。2天,10个主题演讲,3个工作坊,主要分享人和组织者均是我校的中层团队和优秀教师代表。

其实能够将我们“中层领导力”的做法面向全国分享,也是我们的梦想,但是一群刚刚走上管理岗位一年多、年龄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首次站在这样的舞台面向全国23个省市的300多位中小学校长分享“领导力”,效果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打鼓。但我知道,作为校长,此时的我只能为他们的成长敲响进军鼓,而不能让他们内心打起退堂鼓。

于是,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后,三个专项小组迅速成立,一个小组负责10个演讲内容的把关,一个小组负责3个工作坊的方案和组织,一个小组负责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

犹记得那个冬天的数个夜晚,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每个要上台分享伙伴的PPT,精细到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个标点。

当时的三年级部主任马竞老师说,这种节奏让她仿佛又回到了高考那年。紧张、烧脑、疲惫,同时还要保证手头上其他常规工作正常运转……我能感受到大家的压力。

过完最后一遍PPT的当天,我在自己的日精进打卡中为我的中层团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拼命摇撸划桨,摆渡一种令人期待与心动的可能。在可能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无情的勇气。今天我让你流泪眼红,明天我为你把巴掌拍红。今天我们甚至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彼此为难,明天我们就会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般惬意轻松,过了今天的最后一次,明天就是我们一个崭新的开始。为此,我们一起在自我较量着。在事上磨练,磨出我们的金刚钻;在做中精进,做出我们的瓷器活。教育是个动词,我们在做而论道。”

就这样,我们相互裹挟,我们彼此席卷,我们自成脚手架,我们互为攀爬梯,我们吭吭哧哧却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次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教师报》主编褚清源先生听完分享后说:“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这九个字能很生动、充分地表达艾瑞德人的精神。”

表达梦想可以“吹牛”,但实现梦想需要“斗牛”。

斗牛比得是耐力,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斗牛比得是实力,上场时虎虎生威,下场时韬光养晦。

王小波说过,人活在世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而我认为,校长不仅要自己做事、成事,更要带领一群人做成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让集体逐渐对实现梦想拥有把握,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低头、不后退就是对梦想最大的敬畏。

每一个爱“吹牛”的校长,心中都有另一个声音,就是希望学校“真牛”。

我对于“真牛”的理解有两点,首先是真的做得很好,其次是做得很好但依然知道有所不足,从而一如既往踏实刻苦。不因一点点成绩就飞到天上,知道常备不懈而把双脚踩进泥里,这样的学校值得尊敬。

那么首先,如何“做得很好”?

从“吹牛”到“斗牛”到“真牛”,学校管理需要“一时冲动”,也需要“步步为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式值得借鉴,就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提出的WOOP思维:

1. W(Wish,愿望),明确要达成的目标或者心愿,如果近期有好几个愿望,那要知道哪个是最重要的;

2. O(Outcome,结果),想象一下实现这个愿望能够达到的最佳结果是什么,将它放在思考的中心,并尽量生动形象地想象和这件事相关的情况和经历;

3. O(Obstacle,障碍),思考可能妨碍愿望达成的障碍,包括外界的和自身的;

4. P(Plan,计划)针对障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始行动。

简单归纳WOOP理论,就是首先要对梦想朝思暮想、念念不忘;接下来就是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半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学校能成为家长学习教育、成长自己的俱乐部,于是家长沙龙启动,艾瑞德成了每周五家长的打卡地,“家庭的力量”智慧父母大讲堂随即开启,我们向家长打出的口号是“周末哪里去,瑞德聊教育”。

一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在因疫情而无法见面的情况下依然和全校师生“在一起”,于是“校长60秒”上线,每早7点我用声音和大家在云端问好,至今已更新300多期。

三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十年后全校所有老师都能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于是有了写作的“燃梦行动”。我每天在个人公众号更新一篇日精进打卡,已坚持1000天,累计144万字,全校177名老师开设公众号,写下教育随笔13000余篇,1400万字。仅2020年一年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

七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每年能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一篇文章,如今每年我都会收到《人民教育》寄来的发表文章的样刊。

十年前,艾瑞德有一个梦想,希望这所学校能成为儿童自然生长的栖息地,用劳动教育让每个孩子看得见诗和远方。如今,我们已成为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劳动教育成果荣获郑州市“课程改革20年成果”一等奖,且均为跻身其中的郑州市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我不敢说我们“做得很好”,但我知道,我们一直在用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回应当初的“吹牛”经历。

我们“真牛”了吗?如果看我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今天,我们似乎有些牛气,但我更愿意把“真牛”看成不求抵达、只管追寻的明天。

梦想的乳名叫吹牛,梦想的远方叫真牛。

远方,意味着步履不停,意味着笃行不怠,只有把鼓掌称赞看得风轻云淡,学校的发展才能超越过往,走向未来。

大声吆喝,轻声张罗,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不怕“吹牛皮”的校长需要深谙学校愿景领导、价值领导、行动领导的内涵与规律,用敏锐前瞻、果断决策、合理感召、优化管理来让吹牛匹配梦想,做法匹配想法,年华匹配芳华。

和教育长相厮守,与梦想不离不弃。

新春之际,愿同各位校长、老师、同仁一起,扬起希望的旗,备好耕种的犁,道一声:牛年真牛!

作者|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

责编| 三石

排版| Maggie

•未来教育,谁执“牛耳”?| 牛年说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