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里,大学生们的专业,能被做出多少种“误解”?

文|诚言呈语

年过得差不多了,估计到了这会儿,大学生们在家也不怎么待得住了。

倒不是说这是大伙急切地渴望回到学校,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而是对老师该看的也都看过了,跟同学该聚的也都聚完了。

要是总在外面不着家,估计父母就该说你野心向外了。

但矛盾点也在这里。

因为你要是总宅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

这阵子,由于你存在于家中给父母带来的“不适”,早已让他们对你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所以在家里,你会站着也会挨训,坐着也会挨训。

躺着还是会挨训。

但是这种训,跟你中学时期所经历的还有所不同。

那时的训斥,是为了勉励你进步。

而此时的训斥,则纯粹只是看你别扭,单纯地就想训你一顿而已。

以至于你可能会觉得,剩下的这半个寒假,就只能在熬日子中度过了。

当然了,也有头脑比较灵活的。

如果说跟朋友见面叫娱乐过度,在家待着叫无所事事。

那么走走亲戚,岂不是又能出门,又能用亲情做遮掩的最佳方式?

作为过来人,我只能说:你可以试试…

自从当年我这么做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轻易地主动走亲戚了。

因为你可能没想过,大街小巷无所不知的女亲戚,和金融国际无所不晓的男亲戚,到底会围绕着你的大学专业,说出多少你压根就接不上来的话。

就比如说,医学生。

咱就不说医学到底有多少个分支了。

至少生过病的人也都该知道,去医院后的第一件事,是得先挂号吧。

但如果你是医学生的话,甭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大概率都会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问诊”。

哪怕你学的是法医,在他们的眼中你仿佛也像是“华佗再世、包治百病”一般的存在。

所以一旦你说自己不会,那立马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混日子”的印象。

而且这印象会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编程和计算机的同学,日子也不好过。

我那学编程的表弟,自从上大学以后,已经不知道为多少亲朋好友,维修过多少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了。

就连我姥姥的收音机坏了,都得留着等他回来给修。

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可能只要是专业名称跟计算机沾点边儿的大学生,就都能把512内存的电脑“修”成4个G的效果。

只要是跟编程带点关系的,就能对电子设备无所不通。

但你只要说自己修不了,那你就是“不想帮忙”。

这口锅,可能再委屈也得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容易被“误读”专业的,自然也少不了建筑类的同学。

虽然你可能只是个学土木工程的。

但是在亲戚们的眼里,你所学的,却涵盖了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电力工程…

就连预拌混凝土,可能都得“属于”你的专业范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到这,可能其他专业的同学会感到庆幸,因为自己没被点名。

但事实上,只要有个“敢说”的亲戚,你的专业,就没有不能被误读的空间。

比如学服装设计的,会被理解为当裁缝的。

学语言学的,会被误解为掌握了好多门语言。

学酒店管理的,会被以为是当服务员的。

学考古的,会被当成去刨人家坟的。

学中文的…

嗯?中文还用学?

得亏上一辈人没怎么玩过游戏,要不那些学法学的同学,还不得被要求原地搓个火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专业被亲戚们误读的尴尬,可能大多数同学都经历过。

我听说过最离奇的,甚至还有一位学动物解剖学的女生,过年回家被要求去帮忙杀猪的…

所以很多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学心理学不是学算命,学哲学不是为了抬杠。

学空乘的不能给你当代购,学物流的也没法为你送快递。

而且我至今都想不通,为什么亲戚们总喜欢让学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给“唱个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专业被误解的滋味不好过,但是你以为不被误解的话,日子就好过了吗?

未必。

比如读了师范专业的,这就没有课误解的空间了吧?

所以,这个假期您也别干别的了,王嫂、张婶儿、李阿姨家孩子的寒假作业,您就给辅导了吧。

而且,这还算是给你帮忙了。

因为他们为你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比之下,可能还是被误解的话会好过一点。

所以,学药学的同学如果不想被各种问诊,就直接说自己学的是炸药的那个药学。

学建筑的,就说自己是开挖掘机的。

学金属材料的,说自己是翻砂的。

学生物工程的,说自己是搞养殖的。

反正尽量解释得离可以落地应用的场景远一点,就算是“会聊天”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想当年我高考结束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是想学电气工程的。

但是吃饭的时候,我爷爷说了一句“你学这个,那以后爬杆多危险啊”,我就默默地重新翻开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不过话讲回来了,即便是在大学里,遇到其他专业的同学时,咱也备不住会一句话惹恼一个专业的人。

要是学什么都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了,那还有什么学的必要吗?

高等教育的专业,都是应需求而生,并且为发展而变。

无论你的专业有多容易被误解,留给你的最好选择,也都是踏踏实实地在本专业深耕下去,用知识强大自己。

若干年后,等你走向专业岗位就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独特意义。

而赋予它们意义的人,正是那些在大学时代,依然保持苦读的人。

标签: 寒假 大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