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全网一片“老师您辛苦了”的祝贺声中,也有一部分人心里忐忑,那就是家长。因为一到教师节,就要考虑是否要给老师送礼了。
尤其是家里娃刚上幼儿园或刚升一年级的家长。不送礼吧,如果别人都送只少了自己,难免害怕老师会对自家孩子“另眼看待”,尤其是近段又有“没送礼家长被老师移出家长群”的新闻。但是送礼吧,礼轻礼重该如何拿捏呢?
当然,很多网友都在抨击“老师收礼”这种“不正之风”。也有不少老师身份的网友发言,说教师节我们不收礼,送礼物对我们来说是种负担。
在这一片“反对收礼”的声音中,有位退休多年的老校长观点很新奇,他说,他并不反对老师收礼,对他本人而言,他就最喜欢两类礼物。
老校长为何不反对收礼?
这位老校长不一般,他是北京著名小学史家小学的前任校长卓立,在任20年直到退休,如今已经七十多岁。这位德高望重的校长说出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
卓立校长说,他并不反对老师收礼,是因为礼物本身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老师在特定的节日里收到孩子们的礼物,会觉出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感受到孩子的情谊。这份情谊也能化成力量,支持老师在枯燥、繁琐的工作岗位上一往无前。多少老师都说,自己在工作疲累又心生怠倦时,是孩子们的笑脸和信任的眼神才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
从这一层面来说,孩子们的礼物对老师的工作是一种实物化的认可。所以卓校长才不反对老师收礼。
老校长最希望收到什么礼物?
◆由孩子自己发愿、自己制作的手工贺卡
卓校长说,自己一直保留着任教多年来孩子们送给他的手工贺卡,虽然有的已经发黄泛旧,但每次翻看,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款式各异、年份不一的贺卡,在他看来就是自己教师生涯的“军功章”。
尤其是贺卡上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和质朴的画工,每次看到眼前都会涌现出自己曾经上课的画面,脑海里全是孩子们的笑脸。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幸福了。
既然给老师礼物是为了表明心意,自然是由孩子们自己提起、又自己制作的礼物最能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这种由孩子自发自愿的行为,才保留了送礼最本质的含义,不掺一丝杂念、也尤为可贵,难怪卓校长最喜欢。
◆孩子毕业多年后,回赠给老师的、标志自己成长的“纪念物”
作为老师,最开心的时刻是听到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得知自己当年精心照顾的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是老师们的幸福之源,会久久在老师的胸膛里回荡。
因此,如果孩子毕业多年后,能在学有所成之后回去看望老师,并给老师送上标志自己成长的“纪念章”,对老师来说是种莫大的慰藉。
这个“纪念章”,可以是自己出的一本书,或者是自己的演出票,甚至是自己参与设计的图片。包括和老师聊聊天,说说自己工作后的感悟,对老师来说都是很用心的礼物。
给老师送礼,最忌讳以下几点
◆强行塞红包或送购物卡等现金形式的“礼物”
大多数老师都有师德,不希望自己收到的礼物跟“钱”挂钩。家长如果强行给老师塞红包或者送购物卡,一来会让老师觉得尴尬,收或不收两难。二来这一行为会瞬间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质,成了“发出需求”和“被要求”的两方。
◆以十分隐晦的方式塞红包
有些家长觉得,既然明面上塞红包尴尬,那我就暗地里塞。给老师送个小丝巾,其实丝巾盒垫里压着百元大钞,或者给老师送个小盆栽,将红包偷偷粘在盆底。老师不明就里,若是随手丢弃了包装盒,根本不知道家长送了钱。而家长则以为老师收了钱“不办事”,对自家孩子并没有特别关注,也难免会心生怨气。这时候老师冤不冤?
送礼在一开始是很纯洁的表达情意之举,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演变成了“有所求”“请人办事”的代名词。给老师送礼,本着一颗对老师的感激和祝愿之心才是最纯洁的。其它想要老师照顾自家孩子、多关注自家娃的小心思,还是免了吧。
和老师保持顺畅沟通,鼓励孩子多发言、多提问、多表现,才是得到老师关注的最好办法。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