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
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有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很多高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那么,到底哪些高校的实力最强大呢?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处于第一个阵营的4所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
在很多榜单上,清华、北大和浙大常常被排在前三名的位置,国防科技大学一般不参与各种排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等级,显得格外亮眼,很多人可能感到意外,其实,该校的计算机科学确实实力很强,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名声。
除了第一个阵营的4所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都有很强的实力。
同时,其他很多传统名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有较强的实力。
说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得不提到一个新名词——“新工科”,因为,这个专业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方向。
而智能时代下的“新工科”专业,已经对计算机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目前国内外各高校实施的信息学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强调培养具有引领作用的未来领导者或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拔尖创新人才。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都想抢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地。
比如武汉大学,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不错,学科评估等级是A-。武汉大学新生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工班的学生从计算机类的新生中进行选拔。根据对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的要求,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工”的培养方案总体上仍纳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框架,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几大部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AI技术的发展,该学科和专业也面临各种革新。
很多人对这项技术应该不陌生,但问题是,这项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什么关系呢?说白了,AI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一门技术,反过来又会对计算机科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很多就属于AI技术人才。
《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27%的AI研究人员的工作地和获得博士学位地是不一样的,对于研究人员数量在150以上的国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32%,这进一步加剧了各国AI人才短缺的问题。
当前第三轮AI技术革命如火如荼开展,在各国普遍缺乏AI人才的背景下,谁率先探索出AI人才培养的有效制度模式,确保AI各类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性输出,谁就可能在此轮AI竞争中胜出。
我国采取三步走战略,计划在AI核心产业投资上千亿人民币,利用新工科建设浪潮创建一批集教培研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AI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这些措施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支持,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看来,不仅仅是处于第一个阵营的高校,其他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必须在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