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唐探3》了,它背后的教育真相,让人脊背发凉

《唐探3》上映第10天,已经破40亿了。

身边很多朋友都去看了,回来却大都不买账,几乎异口同声地吐槽:

“大烂片!”“千万不要去看!”“等了一年就这?”

电影好不好,见仁见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影片中最重磅的那场父女对决戏,我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长泽雅美对父亲的控诉,父亲震惊众人的一跪,让我看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真相:

缺位的父亲,是孩子一生的阴影,永远无法治愈的伤口,终生弥补不了的遗憾。

可能有些人还没看这部影片,我简单介绍一下,不涉及大量剧透。

长泽雅美饰演的小林杏奈,是黑帮老大渡边胜的亲生女儿。

在她5岁那年,父亲渡边胜残忍抛弃了生着重病的她和身无分文的妈妈。

娘俩二人,孤苦伶仃,语言不通,又没有户口,生活非常凄惨。

顶着黑户,颠破流离、居无定所;

小林杏奈小小年纪,眼睁睁看着妈妈不得不委身流氓,只为了让她吃上一碗面填肚子;

为了一小块的蛋糕,妈妈不得已沦落成小偷,最后被抓入狱,死在了牢里。

妈妈的去世,带走了小林杏奈唯一的依靠和寄托。

也是从那时起,支撑她顽强活下来的唯一信念就是:

报复父亲,让他失去一切。

当她借刀杀人的证据被找到,在法庭上,她没有丝毫抵抗。

而是对坐在被审判席上的父亲,怒目而视,撕心裂肺地控诉:

“我宁愿那年我生病死了!”

“你既然不能对我负责,为什么当初选择生下我?”

“你知道我们后面过得什么生活吗?”

那一刻,她不再是不动声色、深藏不露的幕后真凶。

在父亲面前,声嘶力竭、激动失态的她,其实只是个极度缺爱、想要糖吃的小女孩啊。

听完她长达十几分钟,字字含恨的自白,我特别感慨。

一句句控诉,喊出的何止是她深埋心底十几年的委屈和积怨;

更是千千万和她一样,被父亲缺席成长的孩子的心声:

“你为什么不能陪陪我?”“为什么要离开我?”

只是这些问题,她们,永远都听不到回答。

父亲的缺位,会造成三大危害

阿德勒曾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开始,孩子会自我欺骗、自问自答来治愈伤口:“父亲,或许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但随着长大,一次次失望,心一点点变冷,答案早就不问自明:

“我就是不被爱的小孩。”

而不被爱只是他们面临的第一层伤害,父亲缺位的孩子,还会遇到下面三层伤害。

1)被讨好型人格桎梏

《奇葩说》第七季辩手冉高鸣,在节目中曾吐露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只有妈妈带他。

别人一家热热闹闹吃饭的时刻,却是他们一家人最害怕的时刻。

因为,父亲长久的缺席,让他们不知道在饭桌上该聊什么。

于是,冉高鸣周一到周五在学校费尽心思地收集小故事,只为能让周末的饭桌不再那么冷清。

这样的饭,一周一次,他吃了六年,也养成了随时准备活跃气氛的讨好型人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亲没有成为他成长路上的陪伴者、见证人,他却成为了沉默饭桌的小主持人。

只是,他救下了一家人聊不到一起的冷场,谁又能救父亲缺席他童年的场呢?

2)习得性模仿,容易学坏

最近,一部电影《孤味》创下台湾家庭片票房奇迹。

81岁的主演陈淑芳,更是凭借此片拿下金马影后。

她在片中的老公,也是一位典型的“缺席父亲”。

一直在外不归家,穷得女儿们都养不起,还忙着出轨。

把家当成旅馆,一回来总是找老婆要钱做生意,却总是亏空失败。

而从小跟着妈妈捉奸的大女儿,也习得性模仿,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

身为一名国际舞者,却烟、酒样样不离手;

被不同意离婚的丈夫数落,习惯性婚内出轨。

可她自己却乐得自由。

得知自己癌症复发的消息,也是轻轻一笑,仿佛对人生的荒诞早就习以为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父亲缺位的孩子,“一笑而过”背后,哪里是看破人生的洒脱,不过是肆意挥霍的自暴自弃罢了。

但孩子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让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是“人间不值得”?

3)内心种下怨恨的种子

《唐探3》中一心报复父亲的小林杏奈,一直活在对父亲的怨恨中。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也一直活在被父亲遗忘的阴影里。

无论自己成绩考多棒,都抵不上父亲麻将桌上的一张牌重要;

妹妹生活得像个小公主,要什么有什么;

父亲难得给自己买一双鞋,还被妹妹踩脏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做天一样、是自己依靠的父亲,离自己远远的、轻飘飘得像一朵云。

父亲的爱刻薄到几近枯竭,给妹妹的却如汪洋大海。

他不想恨妹妹,但是父亲残忍的区别对待,生生把他推向妹妹的对立面。

父亲的到位,对孩子有三大益处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无可复制、无可替补。

他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更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父亲的到位,对孩子的成长有三大裨益。

1)给予孩子充足安全感

今年春晚上,60岁刘德华惊喜隔空亮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突然意识到:

好像最近几年,看到他的频率,越来越少了。如果不是宣传电影,很少看到他出镜。

也难怪,自从有了女儿,一向工作狂的他,重心逐渐转向家庭。

俨然是十足的“女儿奴”,对女儿的养育亲力亲为。

学习如何给女儿换尿片,喂奶,洗澡;

前三个月一直自己带,后面才放手交给月嫂;

亲自为女儿买衣服,还请教辣妈小S,问她小孩子的衣服哪些品牌比较好;

为了女儿的呼吸健康,化身“袋鼠家长”,在家中装了14部空气清新机;

为了挑选合适的幼儿园,亲自陪女儿面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王变身奶爸,一心一意陪伴孩子成长。

而陪伴是让孩子感受爱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父亲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2)引导孩子度过迷茫

前几天,一位父亲带14岁厌学孩子周游中国的新闻引起热议。

孩子正值初二青春叛逆期,每天起不了床、不想上学。

于是父亲暗下决心,“儿子不愿意读万卷书,那我就带他行万里路”。

买了辆二手拖挂式房车,从辽宁丹东出发,途经开封、洛阳、西安等古都,带孩子感受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出发前,孩子厌学,想玩手机会直接从姥姥手里抢;

回到家,孩子开始认真学习,也耐心听长辈的话。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通往外部世界的路弯弯绕绕,孩子很容易被眼前的诱惑吸引。

而父亲的到位,是孩子走出迷茫、绕过歧途的关键所在。

3)带强身健体、培养坚毅力

今年春晚,除了刘德华,引发热议的还有表演武术的吴京。

大家可能熟悉的是吴京的硬汉形象,其实在生活中,他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

1岁就开始让孩子吊篮筐;3岁带孩子去健身房;6岁儿子吴所谓就拥有惊人的肌肉线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培养孩子足球、散打、游泳、拳击……等多项兴趣;

给孩子择校的时候,优先考虑的也是学校里有没有运动场所。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John Ratey)在《运动改造大脑》中指出:

运动提高了神经递质的水平;

促进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大幅度提高,好比“为大脑施肥”;

诱发“神经新生”,继而为大脑制造出替换零件(新的神经元细胞)。

简言之,运动可以使孩子更聪明。

而带孩子运动的最佳人选,非爸爸莫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爸爸可能觉得,我也想陪孩子、好好教育孩子。

可我还要忙工作、没有时间、有的事必须得我去做。

可父亲这份工作,也是无人能取代的。

孩子的人生,缺席了很难再补回;

缺失了父爱,这一生都很难治愈。

希望每位父亲,都能做孩子不缺位的守护者,成为他们最安心的依靠。

点个“赞”,愿所有父亲不再缺位孩子的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