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观主义的年代里,我们选择相信进步

不少人每天一早都会看新闻。然而,满屏的负面新闻——各种身亡、冲突、事故,却在不断消解我们对新一天的期待。不安使我们放不下手机,任凭负面消息在脑海里堆砌,我们对世界也愈发悲观失望。

今天想与你分享方可成在看理想与放晴公园联合制作的开年节目《放晴早安》中的发刊词。在他看来,媒体是一面夸张的哈哈镜,把坏消息放大,使得受众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悲观。

所以《放晴早安》,想每天用一则好消息,陪伴你开启新的一天。与你分享促进问题解决的“解困式新闻”,在悲观的时代里创造进步。

正如方可成所说:“在悲观的年代里,我们相信进步,这不意味着我们天真地认为进步会自动到来,而是要去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创造解法,并付诸实践。”

讲述 | 方可成

来源 | 《放晴早安》

(文字经删减编辑)

大家好,这里是由看理想联合放晴公园制作的播客节目“放晴早安”,我是方可成。今天是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这是我们第一次向你问候早安,祝你拥有放晴的一天。

因为是第一期节目,所以我在这里先向你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播客,我们想通过这个播客实现怎样的小目标。希望可以让你对我们多一些了解。

01.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竟不如黑猩猩?

先跟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汉斯·罗斯林,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卡罗林斯卡是非常厉害的一所医学院,每年诺贝尔奖里面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由这个学校颁出的。

罗斯林教授生前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讲一门关于全球健康的课程。每次上课的时候,他都会出一些小测试,考考学生们对世界发展状况的了解。

比如,他会问:现在全世界1岁的小孩有多少接种了疫苗?20%、50%还是80%?正确答案是80%,但很多人会选择50%。

再比如,他问:在全世界的低收入国家,有多少女孩可以完成小学教育?20%、40%还是60%?正确答案是60%,但很多人会选择前两个答案。

一开始,他看到学生大部分都答错了,还蛮开心的。毕竟,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招的学生非常聪明,罗斯林教授本来还担心学生们已经什么都知道了,已经不用再教什么了。但这些测试说明:学生们不懂的还挺多。

可是后来,他拿着这些问题去问更多的人,包括普通人,也包括知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学者,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结果发现,大家回答的准确率都很糟糕,甚至诺贝尔奖得主给出的答案比一般人还要错得更离谱。

罗斯林教授做了一个统计,他发现,如果把这些问题交给黑猩猩,让黑猩猩来回答,那么它们起码还能回答对1/3的问题,因为这都是三选一的选择题,乱蒙也能蒙对1/3。而人类的准确率,甚至低于1/3。

《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文汇出版社

那么,究竟为什么,人类对世界的了解竟然还比不上黑猩猩呢?

罗斯林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大家的答案,发现了一个共性,那就是:大家对世界的估计过于悲观了,往往不知道我们的世界已经进步到了这样的程度,不知道全世界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不知道大熊猫已经不再是濒危动物了,等等。

罗斯林教授说,人类输给大猩猩,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带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这种偏见是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的,因为在那时候,只有对坏消息更加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度警惕,才能在危险的状态下生存下来。可是,这种习惯延续到现在,就影响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判断,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过于悲观。

02.

你不能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人咬狗,

就认为这是一个人咬狗的世界

介绍完罗斯林教授的测试,我也想补充一点我的看法。

也许,让我们对世界的判断力输给黑猩猩的,除了我们大脑的坏习惯之外,还有我们每天从媒体上接收的信息。

我自己是一名新闻传播学的老师,之前也做过几年的记者,发起过一些新媒体的项目。所以,我深深知道:新闻媒体虽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它们却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特质,这会导致媒体对世界的描绘存在一些偏向和扭曲。

其中一种重要的特质就是:新闻媒体会放大坏消息。

新闻界有句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媒体总是在追逐奇特的、意外的东西,而不是日常的、普通的东西,这样才有点击率。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狗咬人才是更普遍的事件。因此,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你不能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人咬狗,就认为这是一个人咬狗的世界。

追逐“人咬狗”的逻辑,也导致媒体追逐和放大了坏消息。为什么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总结得很好:因为坏消息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吸引眼球的,比如一场枪击案,比如一次大地震,而好消息却往往是逐渐发生的、枯燥无味的,比如犯罪率的逐步下降,比如某种疾病存活率的逐步提升。所以,如果以所谓的“新闻性”来判断,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更有新闻性。

平克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启蒙》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每年会有大约50个人因为龙卷风遇难,有超过4000人死于哮喘。但是,人们往往以为龙卷风才是更可怕的死亡原因,因为大家更常在电视上看到龙卷风的新闻,而这又是因为龙卷风的画面非常刺激,媒体更愿意报道这样的消息。

所以,媒体并不是一面映照人类社会的平面镜,而是一面夸张的哈哈镜。在这面哈哈镜上,坏消息被放大,好消息被缩小。再加上前面说的,我们的脑子又恰恰是对坏消息更为敏感的,这就使得我们会进一步夸大坏消息的程度,进一步忽略好消息。

这样的情况,在社交媒体年代又进一步恶化了。因为今天在智能手机上争夺注意力的战争要比以前更加激烈。获取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你害怕,让你愤怒。

所以,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我们总会看到夸张的标题,恨不得把一个小小的事件,夸大成某个国家已经沦陷,甚至人类已经完蛋,因为这样你就会点进去看个究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位青少年每天看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那么TA出现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就会比同龄人高出60%。这样的发现,一点也不意外。可以说,增加你的焦虑和抑郁,就是社交媒体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

2020年,英文世界流行一个新词,叫做“Doomscrolling”,说的就是人们在智能手机上不断刷新浏览坏消息。我们明知道疫情期间坏消息不断,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去刷那一屏又一屏的坏消息。

人类可能天生就有这样的倾向,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忍不住要去不断了解更多的详情,但这其实是有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的。

03.

在悲观的年代里,我们相信进步

放大坏消息、放大悲观情绪,还可能带来一个糟糕的结果,那就是让人失去勇气、失去行动力、失去想象和实践一种更美好的可能性的能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犬儒主义”。而一旦人们陷入犬儒,那么一个更好的未来就真的不可能到来了。

在传媒界,不少人开始反思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solutions journalism,中文可以翻译成“解困式新闻”,或者通俗说,就是解决问题的报道。

这种报道不仅关注社会问题,而且要关注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做出的尝试和努力。这样一来,读到“解困式新闻”的人,就可能从中受到启发,也提出和实践自己的设想。尝试的人多了,说不定就真的有人能改变些什么。

所以,解困式新闻并不是涂脂抹粉的宣传,更不是对问题的遮掩和回避,而是要更好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自己其实曾经是一个喜欢悲观论调的人,因为那让我看起来比实际岁数更加成熟,别人似乎会对我更佩服。就像美国讽刺音乐家汤姆·莱勒曾经说的:“如果你总是做最坏的预测,你就会被奉为先知。”

但是,最近几年,我却越发积极和乐观,虽然这个世界看起来更加令人悲观了。因为我发现,乐观是一种能够给人力量的态度——不仅给他人力量,更会给自己力量。而在悲观主义的年代里,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乘风破浪的力量,而不是故作深刻的逃避。

在悲观的年代里,我们相信进步,这不意味着我们天真地认为进步会自动到来,而是要去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创造解法,并付诸实践。

相信进步,不是要回避问题,不是要在苦难发生的时候扭过头去。恰恰相反,我们要正视苦难,直面问题,但是,我们不放弃改善的希望,不放弃变好的可能。

归根到底,我们相信进步,还是因为我们相信人。相信人的理性,也相信人的善良;相信人的思考,也相信人的共情;相信人的独立自主,也相信人的团结合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至少,我们不要被大猩猩比下去呀

因为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坏消息偏向,认识到悲观主义导致犬儒的可能后果,认识到主动行动的必要,前不久,我和一些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叫做“放晴公园”的项目。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可以成为互联网上的光明角落,可以让人更多看到人性之中的积极与希望,可以让人有更大的勇气去想象和尝试,去分享与合作。

往大了说,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瘟疫到气候变化,从虚假信息的流行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积极探索,更多的团结合作。

往小了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至少可以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令人绝望,还有很多人怀着善意在行动,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目前,放晴公园有自己的微博、公号和instagram。从今天开始,我们也有了播客。我们和看理想以及QQ音乐合作推出的这档节目“放晴早安”,将会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和你见面,告诉你一些这个世界上的乐观主义者们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前面说的“解困式新闻”。

我们设想的场景是,你可以在起床之后打开这档节目,不管是在刷牙还是在吃早餐,都可以从我们的节目中获得养分,用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天的挑战,顺便想想,可以怎样改变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这只是我们设想的场景,实际上你想怎么听就怎么听,比如或许也可以在觉得丧的时候一连听好几期。不用担心,早安的内容时效性也没有那么强,所以哪天听也都可以。这档节目会由我的几位同事轮流主持,希望大家喜欢。

虽然我不是“放晴早安”的常驻主播,但我也会积极筹备新的内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的节目还在实验之中,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留言或者私信告诉我们。

好啦,以上就是我对“放晴早安”播客节目的介绍。如果说我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希望我们可以用声音来传递希望,激发人性之中善的一面,让个体之间获得更好的联结。

因为我相信,一个更好的社会,需要更多人看清世界的真面目但依然选择爱它,需要更多人认识到人世间的问题但依然选择乐观。

至少,我们不要被大猩猩比下去呀。

那么,让我们相伴的旅程开始吧。我的同事会为你开启今天的“放晴早安”正片。

*本文内容整理编辑自看理想App节目《放晴早安》,完整内容可至看理想App内收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