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少年重获“新生”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试点“会商式”集中教育矫治模式

特教老师指导少年进行手工制作。重庆市民政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10时22分讯(记者 姜念月 实习生 李春平)“明天我就要回家了,我会努力回到学校,希望下次见面不是在救助站!”近日,重庆市救助管理站集中教育矫治对象小郑,经过两个多月的教育矫治后,离站返乡。

小郑因长期逃学,经常在外卖花、夜不归宿,黔江区救助管理站在与其监护人协商后,于2020年11月17日委托市救助管理站儿救中心对其开展集中教育矫治。在小郑的矫治过程中,儿救中心探索开展了“会商式”集中教育矫治模式。

小郑完成的手工作品。重庆市民政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儿童救助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来站初期,小郑厌学情绪重,对电子产品及媒体软件痴迷,社工采用“代币奖励”的正向激励模式,初步解决其厌学行为。根据小郑在教育矫治中的不同表现,集中教育矫治小组两次修订集中教育矫治方案。将数学课转换为其较为感兴趣的经济学常识,同时加大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占比,帮助其弥补自我管理能力差等不良习惯。

经过两个多月的教育矫治,小郑能够遵守课堂秩序,完成课业目标,具有初步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焦虑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表示愿意在新的环境继续学业,集中教育矫治目标初步达成。现在小郑已经在家中过完春节,期盼在新的学期开始自己的“新生”。

“一开始,我们根据对小郑的入站评估结果,围绕‘返校复学不再流浪’这一目标,通过亲子关系辅导、文化替代教育、学习焦虑状况干预,为小郑开展了文化课教学、生命教育、两性教育、心理测量和干预等服务,累计开展文化教育课35学时、社工服务101学时、心理干预25学时。”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说,小郑的就是“会商式”集中教育矫治模式的成功案例。

据了解,“会商式”集中教育矫治模式正是针对矫治对象突出的个性化问题,因人制宜的调整工作力量和工作重点,通过入站评估+会商方式,教育、社工、心理三方专业力量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集中教育矫治方案,并将“会商”嵌入在集中教育矫治各个阶段,根据工作进展不断修订教育矫治方案,不断提升集中教育矫治精准化程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