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痛心的过度教育:家长花在教育上的时间真的越多越好吗?

导语

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高,那我们就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因为今天的教育正是朝着你认为的方向前进的,从一般学校到各种补习学校到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线上线下,知识机器在全天二十四小时运转着,要把每一个人训练成“知识人”……

好像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太过了”“走过头了”“太聪明了”,而事与愿违;我们这个时代也可以说是“走过头了”,一切都处在“过度”状态中而前景堪忧。

过度的生产,过度的消费,过度的欲望,过度的经济,过度的发展,过度的教育......

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过度教育,因为它直接伤害的是孩子,伤害的是这个时代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其它一切的“过度”,都可以在过度教育上找到原因。当然,其它一切的“过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过度”。

那么什么是过度教育?教育怎么就过度了?

一个人花在教育上的时间岂不是越多越好吗?一个人受的教育岂不是越多越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

在我的《教育十问》这篇文章中对这个问题已有一些基本的回答,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生命的成长。

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高,那我们就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因为今天的教育正是朝着你认为的方向前进的,从一般学校到各种补习学校到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线上线下,知识机器在全天二十四小时运转着,要把每一个人训练成“知识人”。

而我认为这就是过度教育,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过度的知识教育。

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好像一个农夫耕作的农田,一年一年地被过量的化肥施用着,这块农田将越来越失去生命的力;孩子们一年一年被过量的知识(甚至是污染的知识)填灌着,他们的生命的力也必然越来越消隐。

过度的知识教育挤占了孩子更完整的生命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限定在由水泥构筑的教室、房间里,而一个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

在所有有益于生命成长的要素中,学校所学知识所占的比例顶多是20%,但孩子们却必须用80%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获取这20%的营养,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如何能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呢?你看到了知识在这个时代的爆炸式增长,但你却看不到生命在这个时代的蓬勃生长,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在物质的丰裕中越来越走向精神的贫瘠,人类风险系数不断提高。

你也许会问,生命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教育如何转向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如果我们把20%的时间匹配给知识教育,另外80%的时间要如何来运用?如果我们着眼于教育是“生命的成长”,而生命成长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大关系”,那么这另外80%时间的运用就非常清楚了。

从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来说,首先的一点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强化体能的锻炼,学校应该留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身体是知识的载体,有健康的身体,知识才能派上用场。

“你要保守自己的心,因为一切的果效,都从心发出”,在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心灵无疑是最重要的,有心没心,好心坏心,这中间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

所以“生命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灵的成长”,如果一种教育不守护孩子的心灵,这种教育可以说就是邪恶的教育。

认识到这点是容易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

道路很多,但肯定不是现在的智识教育和书面上的道德教育,因为正是这种教育的过度窒息了孩子的心灵。

这里需要探讨生命的根基问题,我们的生命应该立足在什么样的根基之上?

找到这个根基,就能找到心灵成长的道路。

我认为这个根基就是古圣先贤的智慧,以及在这些智慧哺育下的历史中,在这种智慧熏陶下的人们的生活中;这一智慧可以说是我们精神的源头,是孔子寻求的智慧,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铺陈开来而有敬畏之心、生态之心、纯朴之心、喜乐之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