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日记——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四)

星期四。对教育的疑问。

上午逛书店,顺手给儿子买了一本《小学生获奖作文范文库》。儿子放学一看到书,就心喜若狂地捧了起来,钻进自己的小房间翻看,很认真,也很好学。

晚上,他早早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收拾好书包,催我快到“新东方”去学英语。对比平时上学的心态,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作为一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举动令人惊叹。无论是它的办学思路,还是它在短短的时间里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又从中国走向世界,令人耳目一新,认识并了解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我听过一次“新东方”老师的英语课,整整一堂课,老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巩固英语知识,相对学校的教育而言,教学方式比较新颖。

新东方英语的楼梯间和走廊里写着一句话:Excellence begins here (卓越从这里开始) !俞敏洪老师秉承“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倡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正如他所讲,由于中国传统的考试制度影响,很少有人从小就享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相反,孩子从小背负家长太多太多的希望,一切似乎都在被迫中进行。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是为别人做的:为父母做、为老师做……从而逐渐养成了一种自己都没有意识的被动心态,进而产生抱怨心态。

当前,学校教育的课程多,老师和学生压力都大,难怪儿子每次回家都说:“班主任吴老师从来没有对我们笑过。”又想到儿子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吴老师说,考完试后,我以人格保证不再给你们布置作业,让你们好好过个周末。”看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其实老师心里也很清楚。

我默默反思,我们能否转变观念,立足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做文章?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要让他一辈子保持积极性,保持对所有东西的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这恐怕永远比让孩子得班里的第一名好。

也许,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能不能上好大学,但好大学并不能决定一辈子。试想,大人们在身心疲惫的时候,还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孩子的心理该怎样调节呢?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和老师共同努力,允许孩子适当地玩游戏、疯一疯,劳逸结合,必要的放松还是不可少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也许是因为请教数学吕老师的多,他每天下午放学都塞给我一张试卷,鼓励我多做题。改革开放前夕,农村没有电灯,晚上,我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做试卷,两个鼻孔被熏得黑乎乎的。

兴趣是最好的教育态度。想当年,我们的生活在上学、割草、放牛的农村里循环,倒没感到有什么累,天天很高兴、很开心,也乐于坐在教室里学习。放学后,小伙伴们也会羡慕大城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倒是没想到学习很累、很辛苦。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都好了,没有了学习的压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喜欢上学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代,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均为血缘世袭关系,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风”,老百姓的儿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曾采用过各种选用人才的方式。

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也有人认为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也给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一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科举制度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

时光飞转到21世纪,我们不敢妄议当前的教育,但与科举制度相比,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无疑都有科举制度的影子,是对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当前的教育,需要改革,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私下以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

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倡在玩耍中学习,遵循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