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满足家长不合理的要求

教学是迎合家长重要还是遵循教育规律。幼儿小学化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月22日,安徽省阜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学的日子,因为反对语文老师被调到其他年级,阜阳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2)班的30多名学生,在这一天选择全体翘课,而且持续到了2月23日。2月24日,阜阳市教育局称,24日下午,涉事班级翘课学生已经返回学校上课。

有人认为,学校在换教师之前,应该和家长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只要事先工作做得好,就可避免这类事情发生。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它可能会让家长混淆家校职责。家长的合理诉求需要尊重并采纳,但学校办学不能迎合家长的不合理诉求。从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包括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自主权出发,应该尊重学校安排教师的决定,不能因为有家长反对,就增加所谓的听取家长意见、与家长沟通的环节。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的说孩子在某某幼儿园没学到“东西”;有的说孩子不会认字、写字,不会拼音,不会加减法,不会唱歌,如此等等。因此,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目前教育系统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家长的需求是一个重要方面。从家长这个群体看,他们大多数人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而且容易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心态。他们错误地把幼儿掌握汉语拼音的程度、会写多少汉字、会计算多少数学题等作为幼儿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水平高低的标准。

因此,家长实际上充当了“幼儿教育小学化”推手的角色。在这种巨大的推力之下,许多幼儿园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曲意迎合家长的需求,加大了小学教育的内容,甚至每天都布置小学内容的作业。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情趣,不利于智力开发,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一定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农村表现得更加明显。相对于城市孩子的家长,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幼教认识的偏差更大些。他们认为,幼教付出的费用要比小学生付出的费用更高,幼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学更多的知识。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儿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教师一般不能要求孩子握笔写字,而应该尽量用各种游戏激发孩子的思维。

要根本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就必须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改变教育观念;其次,幼儿教育机构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要把家长的需求当作办园标准;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幼儿教育行为。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认为自己花了钱,一切都该由你老师自己负责。的确,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白花钱,花了钱,觉得自己就是上帝,这完全是个错误得认知。老师是有很大的责任去教好学生,但家长也不应该袖手旁观,应该适当的与老师配合,一切都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有人认为,换班主任、科任老师应当听取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诉求。就此事而言,要把学生意见和家长意见分开。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是家长不让孩子去上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诉求。需要注意的是,义务教育并没有赋予家长选择学校、选择班级和选择教师的权利。就近免试入学、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不能选择班主任、科任教师,不是说家长不能表达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意见。如果班主任、科任教师不认真教学,没有尽到教师职责,甚至有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家长可以向学校提出意见,甚至举报教师的违规行为。在班主任、科任教师完全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家长没有理由要求学校按自己的意图配备班主任、科任教师。

以上批评当前教育中过多的花里胡哨的迎合迁就式的东西,非刻意与当前学生主体论的大潮相悖而行,而是对孩子,对教育,对民族未来的一种忧思。温室中培育不出能经风雨的花草,我们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得当而非迎合。当然迎合与得当并非截然相反,同一方法对A生是教育,对B生也许是迎合。教育的复杂在此,教育的伟大更在此。

当前的中学生比较复杂,他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我们确实有一定代沟,享乐思想较重,懒散弛情,急于求成,追星逐腕而蔑视尊长,瞧不起下层人民,耽于幻想而不能脚踏实地等等,如不规范、教育,一味迎合,未来重任,谁堪担当?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时也要大胆说“不”,盲目迁就往往适得其反。

按照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要求,我国要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与教师的交流轮换制,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对于本校的骨干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一些家长一定会舍不得,那么,是不是因为有家长不同意骨干教师交流轮换,这一工作就不做呢?学校是不是可以因家长不同意,不配合教师的交流轮换工作呢?

在现代学校治理中,家长有权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但是要分清楚教学事务,还是非教学事务。家长有权参与的是非教学事务,而不能过多参与教学事务。学校安排教师、教师上课、布置作业、教师评价,这些均属于教学事务,家长不能参与;而校服购买、食堂卫生、校园安全等则属于非教学事务,家长应更多参与,决定是否购买校服,维护校园的安全、卫生,共同建设好的校园环境。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提高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必须厘清家校关系和家校职责。对于学校依法依规的办学行为,正常的教学调整,家长必须坚决支持。如果家长对学校的正常教学调整不满,学校需要做的是增加与家长的沟通,说明原委,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家校的责任边界,而不是一味迎合家长的不合理诉求。

来源:北京青年网新华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