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黄执中被淘汰了,而张踩玲留下了?

《奇葩说》这个晋级名单,真是看得我一口老血吐出来。颜如晶被淘汰了,fine,如晶这一季表现确实不够新人亮眼。熊浩被淘汰了,好吧,“孤天里的鹤”本赛季虽然有在努力地接地气,但骨子里的清高还是让观众一眼看穿。

但是黄执中被淘汰,还是被张踩玲淘汰的,你在开玩笑吗?

张踩玲,一个在《奇葩说》母凭子贵的段子手,凭借7-8个月的孕肚,彪悍地在自由辩论里玩命蹦跶,一见说不过就往座位上一倒,大口喘着粗气,让对方辩友不得不从担心票数转为担心对手碰瓷。

最后一期对外赛,张踩玲更是绝了,一见插不上嘴,直接拿了个垫子往舞台中间一放,扑通一声坐下了。

瞧瞧刘擎教授那表情,明显就是没眼看啊!

马东更是直接指出,她好像东北的“坐地炮”。

啥叫“坐地炮”?我理解的“坐地炮”就是吵着吵着,往地上一坐,拍着大腿开始嚎:“欺负人啦,我不活啦!”的那种类型。

为了怕不准确,我又专门百度了一下“坐地炮”的定义,贴给你们瞧瞧:

简而言之一句话:“坐地炮”就是撒泼界的王牌选手,吵架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虽然第七季引入了自由交火环节,好歹《奇葩说》还是一档语言辩论类节目吧!现场观众竟然把张踩玲留下,黄执中淘汰了,你们什么品味啊?!想看坐地炮的话,拎着音响,外放重金属摇滚去广场舞聚集地抢C位啊,保准比看张踩玲精彩。

说回黄执中。七季了,《奇葩说》每一季都有他的身影。黄执中对辩论爱得深沉。他早就走上了神坛,完全可以退居幕后,享受“哥不在江湖,江湖却到处是哥的传说”的快感。可是他没有,他甚至主动走下了神坛。

《奇葩说》第七季是黄执中改变特别明显的一季。

过去的几季,黄执中明显有着强烈的胜负心,为了蓝色和红色椅子的立场,他会讲一些高深的概念,让观众觉得:哇,好高大上。他也会去考虑什么样的观点才能打动观众。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陈铭就是过去的黄执中。

这一季黄执中变了,观众也变了。

黄执中明显不那么在乎输赢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把比赛当成一个输出观点的舞台。他可以不做三辩,他也可以在自由交火环节不加入菜市场一样的嘈杂又没有重点的争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她?”所有人都不敢去碰疯狂的饭圈,只有黄执中,剑指饭圈乱象。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人人都把焦点集中在富裕不富裕上,只有黄执中,把辩题上升到了亲子沟通的层面。

频繁被zha,是不是我的问题?”大家都在打性格脾气的擦边球,又是黄执中,把它上升到了拒绝“被害者有罪论”。

他的观点从不讨喜,但是会让人有一种扎心的感觉,也是这个娱乐至死的麻木时代,所稀缺的感觉。

但是观众明显被层出不穷的段子手们给惯坏了。他们更愿意享受因为段子带来的短暂多巴胺的狂欢,而拒绝任何一点痛感。

只是我不明白,这么喜欢看段子的话,《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它不香吗?

每次黄执中一说话,我就不得不关掉弹幕,因为太多人在刷“黄执中在说啥?”“听不懂!”“快进了”……

用吾友陈老师的话来说,“一个个在公屏上秀智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蠢”。

这下黄执中走了,观众们该满意了吧!

如果黄执中这样的思考不能被容纳,那很快梁秋阳和席瑞的逻辑也会被嫌弃,于是这个舞台就只剩下张踩玲式的坐地炮了。

黄执中提前离开这个舞台,这不是黄执中的损失,而是观众和《奇葩说》的损失。

回到今天的辩题:“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地弟弟妹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这道辩题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正方该怎么辩。从心理学上看,从我身边的事例上看,一味要求兄姐让弟妹,都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

首先,大的孩子会很委屈。他什么也没做,仅仅因为年龄比弟弟妹妹大一点,就样样要让着小的。这是一种“身份歧视”。他会觉得父母偏心,不爱自己了。

就像谢楠说的,生了二宝之后,老大吴所谓出现了“退行”行为。

因为哥哥姐姐也是小孩子,他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的关注都给了弟弟妹妹,在他看来,一定是弟弟妹妹做对了什么,所以他会去模仿小宝宝吸奶嘴,满地爬,甚至随地大小便,误以为这样做就能像弟弟妹妹一样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

其次,小的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被哥哥姐姐谦让的环境里,他学不会感谢,他会认为哥哥姐姐让他是“理所当然”的。很多幼子会因此变得比较骄纵。

年龄大是原罪吗?

“大的必须让小的”,是父母的懒政,轻飘飘一句话,比起辛苦为孩子们做裁判,引导孩子和平相处要容易多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手足感情不深:老大把弟弟妹妹视为资源掠夺者,弟弟妹妹也不把哥哥姐姐当回事。

我有好多朋友家里都有两个孩子,毕竟我们80后也算是二胎主力军了。我观察下来,凡是经常说:“你是哥哥/姐姐,你必须要让弟弟妹妹”的家庭,老大或多或少都有点行为问题:要不偷偷地揍弟弟妹妹,要不学习成绩会下降。

相反,父母若从小就让哥哥姐姐管着弟弟妹妹,特别照顾老大的心情,不强制让大的让小的,不表现出明显的偏心。兄弟姊妹相处反而更和谐,带起来也更省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是我没想到,黄执中和陈铭,把“教哥哥姐姐让弟弟妹妹”解读成了那个样子。尤其是黄执中,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有深入系统地了解过如何恰当地教育孩子。

说实在的确是有点狡猾,因为中国人所谓的“教”往往就等同于强制。“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弟弟妹妹”?几乎所有人脑子里出现的场景都是爸爸或妈妈说:“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像黄执中所说的承认哥哥姐姐的权威和对物品的归属权,引导而非强制他们把东西让给弟弟妹妹的家庭,绝不会说“我们家的圭臬是教大的让小的。”

黄执中在讲这段话的时候,语气很温柔。让人觉得如果中国父母口中的“教”都是他所描述的样子,那让大的让小的,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惜不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反省的事情。

陈铭所描述的,又是另一副样子。

陈铭虽然理论很多,但他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一种温柔的控制和压制。4岁的孩子被要求独自睡觉。父母温和地跟她讲道理。孩子似懂非懂,她知道父母说的都是对的,4岁的她无法反驳,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听从父母的安排。

有同理心的妈妈都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委屈。仅仅因为说不过爸爸(话说成年人能说得过陈铭的又有几个),就要委屈自己。哪怕是给孩子一个过渡期,让妈妈陪着她入睡,再离开也好过用大道理来说服孩子,忽略内心的感受强。所以傅首尔才忍不住跳出来了。

当然,陈铭的做法也好过简单粗暴地让孩子让,只是会造成孩子对自己感受合理性的怀疑。

抛开咬文嚼字地拆解辩题,我选择站在黄执中这边。因为只有他的观点真正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同时兼顾了大孩子和小孩子的需求。

只有黄执中是真正从爱出发,没有控制的教育方式。

虽然那很理想化,但是我喜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