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办成公司,还不准消费者提意见!

(学校都办成了赚钱的公司了,收了钱,还不好好服务,上来就给提意见的学生定了个煽动,不解决问题,解决提问题的人)

学校本应属于社会公益性机构,它由官方出资,为整个社会服务。教育的水平反应了社会的进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可是近年来,在办学路线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偏差,在打着改革开放的大旗下,把大学推向市场,把大学办成公司,学校也以赚钱为目的,还有的名牌大学得意洋洋的告诉所有人,今年盈利了三百多亿,这样包装成学校的公司靠赚学生钱活命,盲目扩大招生人数,教学质量完全不顾。

令人不得不去思考,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如此扭曲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为了多赚钱,就扩大招生,某些院校的领导想方设法要扩大主持的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大专技术人才是深受社会欢迎的,但由于我国的统考把它列为三类招生,学生、家长、老师都认为低人一等,因此职业技术学院拼命希望扩大成本科学院,而本科学院的领导又希望扩大为大学。

扩招的结果使师资严重不足,毕业不久的助教尚缺乏实践经验,但要讲解原先由教授和副教授主讲的课程﹔实验课程大大缩减,分组人数急增﹔实习基地严重困难,有的院校甚至不安排实习,让学生自找实习场所,部分学生也不重视临床实习,藏在图书馆学英语,准备报考研究生。

有人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却不如20世纪解放初期的大学水平。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投入不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育经费—直徘徊在GDP2.8-3.2%之间,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应达到GDP4%。其次是管理不善。

随着社会发展,适当的扩大大学的规模和招生人数是正确的,扩大招生是解决中学生出路的一条途径,但其规模应该受到限制,即保证大学的质量,特别是不能把大学变成一个产业和赚钱的工具。虽然教育部发言人多次否认“教育事业产业化”,教育部控制了直属院校的招生,说明他们是了解盲目扩招带来的弊病,但对广大的非直属院校在招生中出现的偏差不闻不问,似乎只是直属院校的教育部门。

关键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某些院校的领导走上了盲目扩大招生的歪门邪道,把大学办成了一个挣钱的公司,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些院校的负责人本身为大学毕业生,又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他们不会不知道扩大招生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和必要的科学实践条件。但大量招生可以大量收费,诱使他们头脑发热,成了一切向钱看,盈利性质的公司了,算什么学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