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留级,40岁还在基层工作,43岁获诺奖,面对采访仅说了2字

中国的理科老师们总喜欢说一句话,那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此告诉孩子们学习理工科的重要性,这句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流传开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急需大量理工科人才,一夜之间,许多学子选择了理科。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理科生,从小就特别喜欢理科,擅长动手做实验,大学因为学不好德语而挂科留级,毕业后直到40岁都还是个公司基层员工,然而43岁那年,默默无名的他竟然拿下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震惊全国,他就是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在他出生仅仅1个多月后,母亲就因病去世,所以自幼被过继给了叔父叔母,在叔父叔母的照顾下,田中耕一顺利长大,还考进了日本东北大学,此时养父母才告诉他这个真相。

田中耕一受到了剧烈冲击,原本他选择的是该校的电气工学专业,但知道母亲的死因后,他从此立志于研究医用仪器,希望帮助其他同样情况的家庭,于是他变得不爱说话、不与人多交际,一心投入研究中。

由于对实验过度的钻研,导致田中耕一的其他学科经常跟不上,甚至挂科,当年大二就因为德语挂科留级,当然了,田中耕一也不太在乎,留级就意味着可以多做一年实验。毕业以后,他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岛津制作所的化学部门,说实话,这跟他的专业不太对口,但该公司有利于他进行化学研究,便进入了该公司。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在日本的企业里分为2大系列,一种是管理职,一种是事务职,拥有大学学历的人通常是管理职。但无论是谁,进入公司以后都要先做1~2年底层职员,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升,同时设定“最低任职年限”,意思是不犯啥错,到时间你就能升职。

然而当年田中耕一为了能在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竟然拒绝了所有的升职考试,其实以他的能力和工作年限,早就能升职加薪了,他也不告诉大家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而是继续苦心钻研,在同事眼里,他不过是个“怪人”,谁也不会料到,就是这样一个底层的“怪人”,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2年,田中耕一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一起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共享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奖金(一人一半),一夜之间,轰动日本全国。

得奖后1个月内,田中耕一拿奖拿到手软,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和他是“好朋友”,他公司的老板为了他从外地赶回来,赠送他百万日元的奖励金,并且当众宣布要将他提升到董事级别;他的母校日本东北大学赶紧把“荣誉博士学位”送到他手里,为他修改校章;那些说他是“怪人”的同事,见人就说自己早就发现田中耕一的不一般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由于这一年田中耕一才43才,是日本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受到这么大的关注也很正常,对此,田中耕一倒是特别平静,他觉得获奖的好处就是“这个头衔能够免费使我提升坐商务舱,挺好”,不得不说,他的心态很不错。

对踩破他家门槛的记者们,田中耕一也乐于说出自己成功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兴趣”,从小他就爱捣鼓这些东西,所以面对“升职加薪”这样的诱惑,他依旧能坚持兴趣,在当今世界,这种精神实在太宝贵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老话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