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家庭真正的差距:你花8万过寒假,我却在拿命上学。

在文章开始前,先感谢各位家长对元宵节花灯征集活动的支持和热情的参与,

这几天小鱼老师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花灯照片淹没啦!

今天开始照片征集已经截止,因为照片数量过多,需要时间整理,

我们将在2021年3月3日的推文中,展示优秀作品并开放投票

尽请期待吧~٩(◦`ω´◦)۶

本文作者 :米粒妈

转载自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我把他的命运交给神灵,剩下的我就无能为力了,我只希望神灵能在上学路上保佑他。”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上学,而从来没有担忧过怎么上学。上学路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再正常不过的旅程,步行,班车,私家车……还会有家人接送。

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地方,那里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走在一条“死亡之路”上,他们面临凶险、饥饿、寒冷、无助……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孩子们没有怨言,每天坦然面对种种困难和危险,只为去上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一些人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肯尼亚:最凶险的上学路

肯尼亚西部,远离城市,只有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马赛人的家园。

一些孩子,每天都要徒步穿越肯尼亚的大草原,每一天的旅程都是冒险,危险无处不在。

对渴望上学的孩子们来说,走在这条必经之路上,他们会口渴,会饥饿,周围还有野兽出没,但这就是他们每天都要走过的上学之路。

12岁的女孩科坦卡平时住在学校,但她每个月都要为了领取寄宿费回家一次。

她希望毕业后能实现一个梦想。“我去过一个有500人居住的城镇,我很想在那里生活。”

科坦卡的家距离学校将近20公里,这是一段相当遥远的路程。她的妈妈会陪女儿走上一段,因为村庄附近有一段路特别危险,许多野兽隐藏在灌木丛中,它们时常攻击伤害无辜路过的人。

但母女俩一路相伴,穿过灌木丛后,妈妈就要回去了,因为她还要照看牲畜。目送孩子离开,妈妈久久站在原地,充满了担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说,她因为贫穷,所以没有电话,要在很多天后,她才能知道孩子有没有安全到达学校。接下来的几天中,科坦卡的母亲会四处打听,有没有人看到过她的女儿,孩子有没有安全到达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跟妈妈分别后,12岁的科坦卡要一路向南,穿越广阔的大草原才能到达学校。

为了走一条近路,她走在干涸的河床上,路上找吃的很难,只能摘一些野果,但那些野果无法填饱肚子,只能提供一些能量。想找到喝的水几乎更不可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公里的上学路使她没办法在上课之前到达学校,但她想在午休前赶到。尽管很累,但她不能长时间休息,因为寄宿生要在中午领取食物,如果迟到了,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早晨才有东西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科坦卡知道路上有野兽出没,有大象和非洲水牛,但上学能改变命运,所以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学路上,科坦卡发现了可能的危险,因为她看到了大象的粪便,其中有一坨是很新鲜的。走着走着,大象真的出现了。科坦卡必须逆风前行,因为如果大象闻到了人的气味,科坦卡就会非常危险。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大象会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攻击人类。所以这里的孩子们很小就懂得逆风而行的生存策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2岁的科坦卡说,在村子里,如果她待在家里,再过一两年就得嫁人了。她不希望这样。她想上学,接受更多的教育,她想离开这里,成为一名医生,希望将来能为父母盖一座房子,还想拥有一辆汽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到中午12:00时,科坦卡终于到达了学校,吃上了午餐——每人一盘豆子。

科坦卡这样的寄宿生,学校是有午饭供应的,可学校里的走读生,中午只能饿着肚子,期盼着下午赶紧放学。

早上7点多出门,盯着炎炎烈日,一路忍受饥渴,随时面临动物的侵袭,中午才能到达学校,这是一个12岁女孩的上学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要经历这些,但他们为了改变命运,没有任何怨言,只要能读书,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上学以外的时间他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家里帮忙干活,但只要能上学,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正如学校的老师所说: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上学。

这里的孩子有的想做医生,有的想当老师,还有一位妈妈希望他的孩子未来能做总统。理想还是要有的,只有努力奋斗,才有实现的可能啊。

尼泊尔:最危险的上学路

尼泊尔群山遍布,有些山脉的海拔甚至超过了4000米。

昆普村位于巴格马蒂专区,这里的孩子如果想准时到达学校,必须经过一段极其危险的上学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什里阿达莎学校有650名学生,其中有12个孩子来自昆普村,他们每天必须经过一段特别的上学路。

这些孩子每天要经历冒险之旅,徒步翻越大山,冒险搭乘顺风车,每天两次利用摇摇欲坠的钢索过河。

每天跨越重重困难去上学,一切只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早上6:00,阿吉特就要准时起床,花2个小时帮助家里干活。但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了做更多的事,而不仅仅是在地里干农活,“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阿吉特的爸爸没有上过学,但与其他生活在山区里的父母一样,他知道学习是打开孩子成功之门的钥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天,昆普村的父母都会让他们的孩子去上学,为了上学,孩子们需要穿过山谷里弯弯曲曲的特耳苏里河。这条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每年雨季来临时,河流都会达到60米宽。

离这里最近的桥还在几公里外,孩子们只有一种办法过河,就是利用一个悬挂在两根钢索上的铁筐。

钢索上锈迹斑斑,没有人知道它还能用多久。糟糕的天气更会加重孩子们的恐惧,在雨季,有突如其来的阵雨,会导致河水水位急剧上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次跟家人的分别都令人担忧,但他们别无选择。

早上9:00,孩子们来到钢索旁。但是如果铁筐在河对面的话,他们就要一直等待,有时要等上几个小时,如果对面一直没有人来,他们就只能回家。

如果不能过河,就不能上学,孩子们很难过,“我会被班里的同学落下,我的成绩会越来越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龄小的孩子坐在铁筐里,年龄大的孩子要站在钢索上向前推铁筐。曾有孩子在推铁筐的过程中脚一滑掉了下去,险些丧命。

一方面,钢索是孩子们按时到达学校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它对孩子们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说,河两岸的学生有很大不同,这边的孩子家庭相对富裕,上学相对容易,没什么需要担忧的问题,而河对岸的学生成绩要差很多。

孩子们通过钢索过了河,这还不算完,他们还要继续在公路上搭顺风车,否则就要步行几公里才能到达学校。

学校里的孩子大部分住在附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学校,而昆普村的孩子们却需要整整2个小时。

放学的时候,他们有时搭不到合适的顺风车,甚至要选择搭卡车回去,而卡车为了抢时间,在公路上行驶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交通事故,孩子们都知道这非常危险,但他们别无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有一座桥,去学校的路会好走很多,“我可以做家庭作业,然后成为一名飞行员,环游世界。”

梦想很远,现实很近,即便这样他们也没有放弃,上学的每一天都在跟死神过招。因为读书是他们离开这里的唯一希望。

西伯利亚:寒冷的上学路

西伯利亚广袤无垠,天寒地冻。

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点,这里居住着大约500人。

冬季,这里的平均气温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一切平常的事情在这里都变得非常特殊。学生们的上学之路也是如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每天都要在严寒中,踏上艰难的上学路,也就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上学之路。

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没有流动的水,早上妈妈要在外面取一大块冰,融化后给孩子们洗漱。这里的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70摄氏度,这样的气温,水管都会冻住。

在当地,只有气温降至零下54摄氏度时,才可以不用上学。由于水无法流动,所以没有室内洗手间,孩子们起床后要一路小跑,去室外上厕所,打开门的瞬间,内外70多度的温差,让人难以想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村里孩子的上学之路,离不开格列戈里,他是校车司机。这里大部分家庭都没有私家车,所以他一天要接50个左右的孩子上学,一旦他生病,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办法去学校。

当地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而想要在外面找到工作,读书是唯一的途径,所以不管外面多么寒冷,家长们都会坚持让孩子去上学。

孩子们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帮忙穿上4-6层厚厚的衣服,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

刚出家门,孩子们就能听到鼻黏膜在鼻腔里冻住发出的声音,眼睫毛上也开始结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们跨越重重困难就读的学校,有25位老师,118名学生,校长就住在学校对面。她说,这所学校是这附近唯一一所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唯一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6岁的男孩阿耀沙说,他想当建筑师,建房子,这是他上学的原因,每当他在冰天雪地里去上学时,他就会想起自己的梦想,这是他坚持下来的动力。

同样是冰天雪地,当这些孩子拿命去上学的时候,芬兰的孩子又是怎样的?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讲述了芬兰的教育,米粒妈就单说“交通”这一个方面。

学校有班车这很正常,但芬兰政府给家远的孩子配免费出租车你相信吗?不坐出租车的孩子也可以经过申请拿到路费补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个住在岛上的孩子,每天政府派船来接他一个人上学,下雪天还有政府的免费直升机接送!

芬兰政府还通过了不准孩子有两个小时的上学路程的法案。

不得不感慨,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真正的贫富差距,你根本想象不到

其实在中国,一样有很多孩子为了上学,每天经受我们无法想象的考验。

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中,云南昭通的姐弟俩每天要走2个小时的路、翻越4000米冰山去上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早六点,在姐姐的催促声中,姐弟俩夺门而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姐弟俩的家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顶上,雪打霜冻,极为苦寒。

他们的小学“犀牛”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上,上学的路单程要走上近两小时。

冰冻的山体上的路并不好走,时而下坡,时而爬坡。

有时在攀爬比较陡的坡道时,即使是从小惯于行走山路的姐弟俩,也难免被绊一个踉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姐弟俩没有为路途之远和严寒之苦抱怨一句。弟弟小武因为手上的冻疮疼得厉害,突然停下了脚步。姐姐见状,急忙在小武书包中取一张草稿纸,在弟弟的伤口上反复摩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冻疮发作的疼痛、艰难的上学路,让小武边走着边轻声哭了起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相同的困境和痛苦,姐姐纵然心疼,还是告诉弟弟:“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吃早饭,肚子里空落落的,正在长身体的年幼姐弟只能在树杈上摘些冰挂充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到了学校,弟弟黑黢黢的小手已经有些浮肿,冻疮触目惊心。

但小武坐在教室安心读书的样子,安然又满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远方在哪里?”

“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你想去远方吗?”

“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努力想到达的远方,不过是父母打工的昆明,他们为读书付出的一切努力,尝尽生活里的苦,为的是走出大山,跟父母在一起,过更好的生活。

同样是孩子,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却要经历不同的命运。

这个暑假太热闹,前有八万块钱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后有顺义妈妈横空出世。

我身边的两个闺蜜,一个感慨“普通孩子努力的天花板,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另一个说,“这个世界最绝望的事情,是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会鸡娃。”

纪录片里的孩子,每天的上学路走得太艰辛了,不仅跋山涉水、躲避猛兽袭击还要忍受酷暑、严寒和饥饿……

我们的孩子简直太幸福。给孩子看这部纪录片,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更苦更艰的孩子,他们就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拼搏了吗?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孩子知道吃苦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的太肤浅了。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而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为了做一件事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无用的社交、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被理解和孤独。

吃苦的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坚持能力和思考深度。

我给大家讲过米粒姥爷的故事,他小时候家里穷到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穿过一双新鞋,高考当天喝了半碗稀粥(因此饿着肚子),翻过三座大山去参加高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放下锄头,捡起书本,报名参加了第一届高考。夏天学习时,就用大桶盛满冰凉的井水,把腿长期泡在桶里,这样又凉快又不怕蚊子咬。

临近高考,他们几个“扎根”在昏暗破败的教室里,除了上厕所不出门。饿了就吃一口干粮,困了就在桌上趴一会,然后继续起来学习。这样持续了两个月。

终于,他考上了武汉数一数二的大学。

米粒姥爷说,如果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就要吃生活的苦。这句话被我牢牢记在心底。

我上初中的时候,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受她影响,我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米粒妈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回答: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90后保安在《见字如面》中说过一段扎心的话:

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以后,能有富余的钱给爸爸妈妈养老,让你们的宝宝读书。

如果现在不努力,那么将来很可能会这样:

看到想吃的东西没有钱买,忍吧!

看到想要的东西没有钱买,忍吧!

爸爸妈妈生病了,没有钱送他们去医院,叫他们忍吧!

以后是天天吃泡菜还是吃肉,出门是开车还是走路,衣服是经常换还是几年一换,在馆子里是端盘子伺候别人用餐、还是安安稳稳坐下来享用美食;在服装店里帮别人试衣服,还是想要的衣服随便挑选……这都与你的努力相关。

告诉孩子,吃得了学习的苦,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甜啊!

END

标签: 孩子 科坦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