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妈妈回头看:课外班怎么报才更高效?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昨天北京的孩子们都开学了,图图和小树也终于结束了寒假,今早8点看着家里安静的样子,真的莫名轻松。

还没来得及喘息,在上班的路上我就收到了孩子们课外班的各种上课通知,于是烦恼又来了。

择校、升学的烦恼几年才有一次,可是报课外班这件事真的是每个学期都困扰。

昨天见了一位很鸡血的牛娃妈妈,她和我说千万不要轻易换课外机构,每换一次都要耽误半年的进度,说得我心里更紧张。

说实话,课外班这种事真的因孩子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即使我们多取经少犯错,但真的在实践中还是难免要不断调整。

在老大的身上,我就调整过几个方向,比如数学从线下课到线上课,启蒙课到名师课,这种调整是积极正向的;也有一些调整是低效的,比如网球课因为疫情,几乎停滞,钢琴学了半年就放弃;英语还在纠结下一步方向……

现在三岁半的弟弟也开始了数学思维和英语启蒙,这个学期准备在艺术和运动上再选适合他的。

经过这几年两个孩子身上的实践以及太多过来人的经验,会发现“每一样都学好”其实是个无法成立的事实,孩子学的越多,不但没有懂得越多,反而越疲惫,“什么都学”的结果,最后还不如“什么都不学”。

慢慢地我形成了自己的课外班选择方法论:明确优先级,单项做减法。

课外班的四大优先级

我最近在抖音上的一条视频里说到不赞同普通家庭孩子学艺术这条路,结果很多评论质疑。质疑的点在于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不应该“功利”地看待兴趣爱好。

我觉得读者们说得也有道理,其实分歧就在于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规划孩子课外班的优先级。

我梳理了自己对于孩子课外班的四个方向,优先级依次从高到低:

一、补短,校内落后的课程要优先补。

无论孩子最后是否高考,毕竟在校的12年时光落后的感觉很不好,对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是副作用。

所以,我报兴趣班的第一优先级是补短,先努力做到校内领先。小学低年级如果某门课持续在85分以下,就要引起注意了。

对于图图来说,英语就是他目前的短板,所以这个学期我要重点帮助他一起攻破。

二、补长,哪里有优势就提高哪里。

第二个优先需要报的课外班,就是那些校内学的最好的,还有优势可以发挥的课程。这样做,是把课外班真正作为校内课程的“补益”。

比如孩子的英语好,那就可以通过特长班的锻炼,提升一下孩子的英语口语或者是英语写作,又或者让孩子向竞赛英语方向靠拢;孩子的数学成绩好,就让孩子接触一下奥数,整体提升数学思维。

这些年,随着自主招生的普及,“补长”的思维越来越被家长所接受,而特长班显然是最有成效的“补长”办法。

毕竟,最终让人闪闪发光的是优势。

三、对长远升学规划有帮助的课程。

第三种需要报的,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规划和长远求学有帮助的特长班或兴趣班。

有些孩子,家里从小就给做好了明确的教育规划,可能走艺术特长生、也可能要出国留学,对于这样的家庭,从小就给孩子拔高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课内不能给的,就要课外去搞,课内能满足基本要求的,课外就要达到优秀。

我身边很多计划让孩子将来出国读书的家长,都会早早在初中解决孩子的语言问题,这样空出时间去申请或者准备其他学科,很高效。

四、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的课程。

可能很多人会把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作为选择兴趣班的初衷,但我却把它放在了最后,为什么呢?

千万不要觉得我很功利,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坚持,不怕慢、就怕站。然而现实情况是,即时孩子在学龄之前学习了钢琴、美术、书法……但是到了入学阶段,由于课业的压力,这些爱好也难以为继,只能见缝插针的来培养。

当然,广泛地接触艺术和爱好,是生活的一个乐趣,但不用花费过多精力。

单项做减法

吉米妈曾经也分享过,《我是那个曾经给孩子报了14个兴趣班的妈妈,然后呢?》选好了目标,其实就是在具体一个领域内如何选择了。

我知道很多海淀妈妈给孩子报三个奥数班,两个英语班,抛开学习时间和经济成本不说,对孩子来说一定是高效的吗?

我给图图也混战过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坚持学透一个体系,比学好几个体系更有效果。

曾经我也给图图试过好几种运动课程,真的现在时间有限,坚持下来的只有游泳和暂时停滞的网球。

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欲望太多,目标太多也许是本能;但想清楚优先级,敢于做减法,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智慧。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