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倒数第一”试卷走红,老师:脑洞超越地球人,另请高明吧!

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正确答案”影响,也许孩子们能够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可能性,但经验论让这种可能性被早早地扼 杀,教育应该重经验主义还是激发创造性?对此不同的家长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

几乎每年都会有奇葩试卷让人看着哭笑不得。比如一些0分作文,虽然没得分,但不少人却觉得写的很好,而一些拿了0分的解答也是如此,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不对。之前就有老师将自己批改的0分卷晒了出来,倒霉孩子的答题思路清奇让人意外。

遣词造句大家都很熟悉,一般给的词都是连贯的,比如以天真造句,结果这位学生写“今天真热!”,这样的答案虽然挑不出毛病,但最终还是得不到分。更过分的还有,以果然造句,这名学生写“先吃水果,然后喝水。”用逗号隔开能得分吗?

因为已经被拆成2个词语了所以老师果断给打了大大的叉。零分!光荣拿下“全班倒数第一”,这名学生实至名归。

老师改完试卷也头皮发麻,表示学生的脑洞太大,自己大概是教不了了,还是另请高明吧!其实类似的奇葩卷还有很多,比如这道简答题,问题有:钢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结果学生的回答是“钅和冈”,这个答案好像也没毛病。如果按照正常的常识题回答,答案自然是“碳和铁”,不过这答案估计年龄段较低的小朋友应该回答不上来。不少网友吐槽,大人都未必知道,小孩能想到拆字已经很聪明了。

老师给直接打叉没问题,但其实透过这些答案,家长们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常识和经验主义是教育的主体,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少。每个人在小时候其实都是天马行空的,但长大后,懂的越多,打破条条框框的能力就越弱,这也体现了当前教育的局限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给孩子的创造思维留下一片空地

拒绝凡事经验主义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地会以经验主义为主导,比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孩子对此其实没有概念,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告诉孩子,而跳过了让孩子自己思考的过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发散主动性也会受到遏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遇事缺乏判断,选择困难,长大后经验主义教育的恶 果也会显现。一个善于自己思考,把握规律的孩子在学习、为人处世上也会更加灵活。拒绝凡事经验主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面对具体事物时,经过思辨后的所思所想才是自己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学中的创造性

教学中的创造性其实很常见,比如理科中的一题多解,比如文科中的开放性话题,这些题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引导孩子多思维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善于发散思维的孩子对这类问题更加得心应手。比如一些阅读理解题中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没有所想,写出来的内容或许会符合“正确答案”的范畴,但这未必是出题人的本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会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而对一件事也应该有多角度的分析,在学习中这种方法叫辩证法,即客观地看待问题的两面甚至多面性。辩证的思维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父母可以利用每天发生的事和孩子进行探讨,引导他们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自主思考后,这些事物观念的涓涓细流将最终汇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大海中。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本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也如细水长流,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小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