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博物馆的“孩子头”

10月5日上午,一群未来的汽车“设计师”齐聚北京汽车博物馆,团队协作拼装一辆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该馆科教专员汤光磊全程陪伴。他笑眯眯地自称总“服务师”,岗位特色是“话多”,岗位目标是推荐更多小观众爱上劳动。

“每次汽博发布绿色新能源车拼装活动预告,预约名额瞬间就能报满。”8时30分,汤光磊提前1个多小时到活动场地一遍遍地过流程。“这几天降温了,地上铺毛毡垫”“多备几把椅子,方便一会儿家长休息”……一方小场地,处处细节都被他“念叨”了一遍。

10时,活动准时开始,讲解员在大屏幕前将汽车机械、工程设计等等娓娓道来。台下,6到8岁的小学生们边听边讨论。汤光磊抓空跟家长们小声嘱咐:“一会儿有使用工具的环节,可能需要您搭把手,但是更建议以孩子动手为主。我会一直在,有什么问题您可以随时找我。”

讲解结束,工具箱正式亮相,一排长短不一的银灰色金属管子吸引了小设计师们的关注。讲解员蹲下身,逐一介绍工具。从天津专门赶来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万家瑞年纪稍大,算是“总设计师”。汤光磊给出建议——不妨先分工。万家瑞点点头,心里有了谱:“我已经用手机把刚才的一些重点都拍下来了。咱们有人找工具,有人找配件。”

小设计师们点头领任务,汤光磊为他们鼓劲儿:“要注意观察,大家尽量配合好,一定可以装好。”

正式开工了,蹲在孩子们中间,汤光磊看得仔细,却几乎不开口了。有孩子来求助,他也不给答案,只给提示:“仔细观察,每个零件上都贴了字母和数字,这就是它们的名字,咱们组装的时候要先看图。这就是一种秩序,我们要守秩序,零件也是。”

孩子们干得起劲儿,偶尔有心急的家长提示:“用这根管子。”汤光磊成了“疏导员”,耐心地劝:“您别急,孩子们可聪明了,要给他们动手的机会,积累实践能力。”

车架子初见端倪,汽博工作人员赵赫拿着相机来“采访”。她说:“由于疫情原因,有些观众没有预约到门票,我们就将馆里发生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通过微信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的故事。”

装好了一根主杠,小设计师们兴奋了,一直给大家打气的汤光磊却泼了“冷水”:“管子上有孔,咱们观察一下如果这么装,未来方向盘的方向是不是就反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啊?”家长设计师皱起眉头。一位小设计师却挺身而出:“拆了,重新装。”

临近午时,万家瑞带着团队还在努力。他说:“这个假期来北京,妈妈让我选择是去看车展,还是来拼汽车。我选择了来汽博,我觉得这不是玩,是一种劳动体验。”

汤光磊也依旧在岗,5日下午他还会迎来下一批小设计师。他说:“这个岗位看上去很简单,但我愿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不仅会读书,还有机会拿起工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