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做客薇娅直播间,直指控制性父母,4种常见的教育误区你中了吗?

黄磊在4日晚上做客薇娅直播间,除了花式秀厨艺,还和薇娅交流起了育女心得:要适当的放宽对孩子的约束,给他们一定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

黄磊老师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演员,不仅演技、智商和财商在线,还是一个十分有烟火气息的生活人。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黄磊老师更是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儿实践,就育儿这一件事来说,出一本书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直播间里,黄磊老师提到的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育儿误区:控制型父母。下面我总体来说一下父母常犯的四种育儿误区。

一、严格控制和放任不管

控制型父母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通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做出高严格的要求。从孩子起床、洗漱、吃饭,到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看什么书,做什么题,教什么朋友,父母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

在父母严格管控下的孩子,已经称不上是一个拥有独立意志和人格的人,而是为父母执行意愿的工具人。

完全放任型父母,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很多。但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放任,不管不顾,也可以归结为这一类父母。

放任型父母通常是在孩子叛逆之后,感到自己对孩子无可奈何,难以坚持原则和底线。对孩子的要求和行为,要么满足;要么在不能满足之后,任由孩子大哭大闹,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

给父母的建议:

控制型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拥有完整意志和人格的人,不是父母附属的物品。

其次,控制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行为层面,但是单看孩子的行为层面一定是片面的,毕竟,只要是人,他就会有感情、思想、观点和意见等许多其他方面。

再次,控制型父母可以在大方向上,在策略上把控孩子,只要孩子不偏离轨道,在小地方上放手,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些自我掌控感。

放任型父母,要能够温柔而坚定的坚持原则和底线,让孩子明白尊重别人的需要,这也是我们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

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都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感受视同于孩子的感受;否定、制止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孩子把情绪全部深藏于内心,甚至不允许孩子有情绪。

这段时间学校错峰开学,园里组织做核酸检测。因为之前做核酸检测时有过不好的感受,诺诺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就念叨了好几次“我害怕”。

到了园里,我先是肯定和接纳她害怕的情绪:“我知道你有点害怕,现在有点紧张。这很正常,别的小朋友没准也一样有点害怕。“

然后提前告知她待会检查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待会儿妈妈不能进去陪你,你要跟着老师一起进去,听老师的指挥。医生要给你检查时,你要配合的张开嘴喊'啊'。”

诺诺虽然仍旧有情绪,但是也连连点头。检测完之后,她很快乐的走出来对我说:“这次一点也不难受。”

在等诺诺做核酸检测时,有一个小朋友眼含着泪水出来了。妈妈看到后问小男孩:“你哭了?”

小男孩点头“嗯”了一声。妈妈直接否定了孩子害怕和难过的情绪:“哎呀,这有什么好哭的呀!”

孩子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完整的人,他会有高兴、兴奋、幸福、安心、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也会有难过、伤心、痛苦、疲倦、恐惧、愤怒、不满等消极情绪。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情绪,不仅让孩子不能清晰的认知自己的情绪,也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情绪,解决情绪问题。

给父母的建议:

看见、肯定、接纳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情绪之后,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于是就对孩子的情绪有了回应。

而孩子,也因为妈妈对自己情绪的肯定和接纳,感受到自己被妈妈所关注,感受到妈妈对自己本身的爱,而不是源于自己外在的表现。

如此,父母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此建立。

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这一方法在我们的家庭中和学校经常被使用,并且绝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发现特别管用。

其实,这样的管用,只不过是一时的管用。

在孩子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拿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等作为奖励,这确实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看一个方法管用不管用,有一个基本衡量标准:是否长期有效。而外部奖励显然不属于长期有效的方法。

当你这次使用的是外部激励和奖赏,下次想要孩子达到一个目标时,孩子还会期望得到同样的外部奖赏才会做到。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于奖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如果有一天,孩子提出的奖励你没办法满足了呢?

研究表明,看中奖励的孩子表现和没有奖励期待的孩子相比,后者会更好。更加糟糕的是,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的要求,而这并不是我们家长想看到的一幕。

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主动一些,独立一些,自主完成他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而长期使用外部奖励方法却会越来越削弱孩子的内在自主性,让孩子成为一个越来越没有自我意志力和自控力的人。

幸福感和成就感只能来自让我们内心感到满足的东西,而这不需要外部的激励和奖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给父母的建议

我不支持父母使用外部奖励方法,不代表父母在孩子每次取得好成绩或者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不奖励、不赞赏,这种方法,偶尔使用一两次,无伤大雅。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企图使用外部激励法试图掌控孩子的行为。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则需要找出根本原因,从亲子关系和有效积极的沟通开始。

孩子最想得到的其实是父母的爱和认可,只要父母这两点做到了,孩子往往就能够合作。

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手段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用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他长个教训”。

早晨你在火急火燎的准备好东西要出门,孩子却还在慢腾腾的收拾东西。于是你收起每日的催促,胸口一腔怒火的站在一旁,心想我这次不再催促不再唠叨,让你迟到一次,看你长不长记性。

于是孩子果然迟到了,你在一旁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语气开始教训和挖苦孩子:“每天和你说这件事你不听,这次长教训了吧?”

孩子迟到本来就很懊悔和愧疚,听到你这样的“马后炮”,顿时又和你有了对立情绪,很可能不仅不再反思他自己的错误,还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反驳你,或者破罐子破摔。

给父母的建议

想要让孩子“长个教训”,应该让孩子承担的是自然后果,而不是为了惩罚孩子,故意造成的消极后果。

还拿孩子迟到作为例子:在等待孩子的过程中,你要平和的提醒孩子:现在是几点几分,我们在路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几点走才能不迟到,超过这个点就要迟到了。

如果孩子仍旧磨蹭最后导致迟到了,孩子一定已经遭受过难堪或者老师的批评,父母不要再火上浇油,而应该安慰和引导孩子:“你这次迟到了有点难堪是不是?那咱们怎么做才能做到下次不迟到呢?”

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告诉孩子,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很棒。

在下次孩子仍旧磨蹭的时候,通常你只需要提醒一下孩子,孩子就会立刻意识到并加快速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结: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专心求方法,而忽略教育理念。我理解父母想快速解决孩子行为上偏差的心情,但是万事欲速则不达。

只求方法而不懂理念,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能根本不管用。因为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那么教育方法也应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依靠自己来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家孩子。

和孩子共同成长,与所有家长共勉。

标签: 黄磊 薇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