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央视出品的儿童教育纪录片,值得所有父母细品!

全文:5080字丨13分钟阅读

本文营养值:

★★★★★

启发

度:

★★★★★

适读对象:

0-18岁孩子的家长

“一年级的小孩都是考双百双百双百,全班一个下90分的都没有,

我儿子考了65分

……”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刚过两个月,相比同龄孩子,

我家孩子就落后得比较明显

。”

“在班里,我女儿最好的成绩是考过一次倒数第三名,

一般时候都是倒数第一、第二

。”

光看这三句话,很多人可能就已经做出了初步判断,

这三个孩子不是太笨了,就是太懒了,没把学习当回事儿。

然而事实上,这三个孩子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而且他们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有的孩子还非常聪明。

那么,这些孩子学习差的原因是……

如同抑郁症、自闭症一样,儿童阅读障碍症同样渴望得到正视。

央视首播的《我不是笨小孩》将目光聚焦这一群体,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展现了三个孩子父母的行动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生动阐释了“爱和接纳是最好的解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不笨不懒,成绩次次垫底

好多人不理解这件事儿

第一个孩子叫做校校。

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姥姥的眼中,校校是个聪明伶俐、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孩子,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校校7岁之前,他妈妈也是这样认为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转折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校校的成绩竟然一直在及格线上挣扎。

亲妈吐槽:“全班一个下90分的都没有,一年级的小朋友您想想,全都是双百双百双百,我儿子考了65分……”

上课的时候,校校也总是坐不住,老师稍不注意,他就开始走神儿,几乎整堂课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医生推荐了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的研究团队,校校被确诊为具有典型的阅读障碍症状。

第二个孩子叫做群晓。

群晓是一个极度自律,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孩子。

尽管如此,他的语文成绩还是惨得可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群晓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成绩回报,这让争强好胜的群晓无法接受,每天都烦躁悲观,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一个孩子叫做若汐。

若汐是本来是一个人见人爱,跟谁都谈得来的孩子,偏偏她对学习没有一点儿感觉。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若汐每天都认真地写作业,常常写到晚上九点多,但老师给出的评分一直在30分-50分徘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垫底的学习成绩,渐渐地若汐受到了同学们的非议,以及老师的不理解、威胁。

有一次语文小测验,若汐考了38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如果下次再考这么差,直接把你开除得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几经辗转求助,若汐父母终于知道了若汐学习差的根源在于阅读障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阅读障碍儿童的眼中,书本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是指在智力无缺损的状况下,对于阅读和书写文字具有困难的症状。

在阅读方面,如增字、减字、跳字、听写成绩差、阅读速度慢,书面表达困难等。

两个偏旁部首分开,离得老远老远的,群晓就看不出来是一个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还学不会怎么读,生字词反复学反复读,但是转眼即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儿童看到一个字,但识别字的系统不能快速识别到,所以校校阅读的时候就会跳字漏字,甚至跳行漏行,或者把相邻两个字词的顺序弄混。

性格活泼的若汐说一件事情绘声绘色的,就是写不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识字方面,如增减笔画造成错别字、易混淆形似或读音相近的字、颠倒汉字部件等。

哪怕是抄写字帖,群晓写出来的字也经常不该出头的出头,该出头的不出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部分阅读障碍的孩子看到的文字是镜像,他们写出来或者说“画出来”的是镜像文字,比如若汐b、d不分,校校会把c写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行为方面,还有动作协调能力欠佳、精细化动作发展缓慢等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导致的结果,还远远不止这些。

尽管阅读障碍儿童在学习阅读的早期,并不存在动机问题,即他们也非常想努力学好语文。

但是由于持续不断的挫败感以及周围人的不理解与批评,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最终的学习动机低下——

与其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不如变成自己不愿学习,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保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语文成绩比较差,但是随着数学开始接触到应用题,其他学科会更多涉及到大量的文字,后来就变成全都科目都学不好,甚至体育也不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爱和接纳是缓解教育焦虑最好的药

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是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第一步。

接纳孩子的不同,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面对孩子生理上的“与众不同”,三个家庭的父母都勇于接纳事实,向科学寻求答案。

但是,想让父母放下对孩子分数和成绩的执念,太难了!所以在片中多次出现过父母跟孩子因为学习而对峙的场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来看看若汐。从小到大,若汐从来没有拿到过一张学习方面的奖状,连进步奖都没有。她多么渴望得到一张代表鼓励和肯定的奖状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拍摄的三年间,若汐的语文成绩从不及格到60分,终于在一次期末考试考到了78.5分!

若汐开心地跟爸爸妈妈炫耀,兴奋的妈妈特地买了一张空白奖状,郑重其事地写上女儿的名字,然后盖章、颁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个场面特别打动人,若汐的笑容特别真挚——父母的认可是对若汐对大的鼓励,那就是

“虽然你暂时没有达到外界的某一种评优标准,但你在爸爸妈妈心中是最棒的”。

对于阅读障碍儿童而言,很大的痛苦来源于“我非常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比不上谁谁谁”,这一点在不服输的群晓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群晓的同桌是一个样样拔尖的孩子,这给群晓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家的路上,群晓妈妈反复地告诉儿子:“你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努力才爱你,不是因为你强过谁谁谁才爱你,我们一直都很爱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儿童不是笨,他们只不过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困难,所以他们需要身边最亲近人的肯定,让他们感知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给孩子创造宽松和友善的环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在孩子成长为内心强大的成人之前,家长有责任去保护他的独特性,有责任去创造适合他的生长环境,有责任规避掉那些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声音。

回归教育的本质,放大孩子的优势

阅读障碍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就是发展思维,用思维去代替底层可能有问题的东西。

当被妈妈批评到委屈的时候,校校也会自我安慰:

“上帝在你的脑子里关了一扇门,那肯定就会给你开一扇窗。我觉得我长大后肯定有一项特长,只不过我现在不知道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若汐的父母也一直在寻找的路上,从芭蕾舞到钢琴,看能不能找到女儿的闪光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常常反思自身的局限,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一部关于阅读障碍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爱的启示录。希望了解了阅读障碍科学知识之后,家长们能够改变对“笨小孩”的刻板印象,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用耐心陪伴他们轻松学习、开心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