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出现这3种情况,是成绩下滑的“信号”,家长别大意了

经常会有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以前成绩非常不错,可现在成绩特别差,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极度失望,甚至有了放弃孩子的打算。

事实上,孩子的成绩从“好”变“差”,是有前兆的,若孩子身上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成绩下滑的“信号”,家长别大意了。

第一种情况:不愿意吃苦,喜欢找借口

有些孩子,虽然不愿意吃苦,但小学阶段学生成绩好,这是因为小学学习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过如果到了中学仍不愿意吃苦,学习成绩肯定会直线下滑。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不能吃苦的孩子,不会取得多大的学业成就。尤其是那些不愿意吃苦,还总喜欢为失败找借口的学生,成绩基本都处于班级垫底位置,他们逃避困难,不直面自身的缺点,更不会做出改变。

第二种情况:偏科严重

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现象,但只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偏科都不会太严重,就算是最不拿手的学科,成绩也是班上的中上等。而偏科严重的孩子,即便自己的优势学科是全班第一,学习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严重偏科的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引导,不仅会对偏科的学科彻底失去兴趣,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总分始终得不到提升,他们的厌学情绪会有越来越强烈,慢慢地,连优势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丢失,最终沦为“后进生”。

第三种情况: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家庭作业上。课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总是错过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基础很不扎实,学习成绩持续下降。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没有办法高质量地完成,他们甚至只能通过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越来越不在状态,以至于完全跟不上老师的学习节奏,成绩垫底。

孩子身上出现以上3种情况,其实是在提醒家长,错过了,孩子成绩会急剧下滑。所以家长要紧盯孩子的动态,把问题掐灭在萌芽阶段。

首先,与孩子平等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

要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若把你当朋友,他就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此时你就可以用朋友的身份给他提建议。

走进孩子的内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难。家长要先放下“父母的架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方式做事,也不要打击孩子的一些奇特想法,而是转换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事规则。在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家长再引导孩子往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另外,家长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予以兑现,不要以为孩子“哄哄就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言传身教,做好示范

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就一直跟在父母身边,他们受父母的影响最深。父母喜欢做什么,孩子跟着做什么;父母经常说的话,孩子跟着模仿;父母对人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对朋友或同学也就是那样的态度。如果父母待人粗鲁,喜欢占小便宜,逃避困难和责任,对生活没有追求,就算孩子具备“优秀”的潜质,也会因为“恶劣”的成长环境而失去成为优秀人才的机会。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待人礼貌和善;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家人或一些同事;犯了错误主动承认,不推卸责任,同时要高质量地设计自己的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必须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若孩子不愿意吃苦、喜欢找借口,家长就要通过结合言语和行为这两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若孩子偏科严重,家长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升孩子偏科学科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孩子才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辅导,从简单易懂的题目和知识点入手,一点点地夯实孩子的基础;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就要找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比如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是不是迷上了小说?是不是早恋?是不是结交了一些校外或社会上的朋友?或被其他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找到原因,再努力帮助孩子把心思集中到学习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各种问题。出了问题,家长不要心急,“慢工出细活”,只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定会渐渐消失。

标签: 孩子 小学 作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