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学习问题,家长可以松口气了

孩子的成绩,就是父母情绪的晴雨表。

相信这是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考试前,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往往可以保持着良好的态度;考试后,成绩好的家长会举家庆祝,成绩不理想的家长,往往是眼泪鼻涕交织,随后更是没完没来的作业和试题。

家长的情绪之所以如此的焦躁不安,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会为自己的付出感觉到不值得,更是为孩子的未来和学业忧心。

现如今每个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检查作业、送孩子去辅导班,已经彻底占用了家长的休息时间。

前段时间,家长在网上斥责老师不修改孩子作业的行为,是典型的“不作为”,这一行为引发广泛的热议。这位爸爸的行为是勇敢的,也说出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

近日来,教育部针对家长关心的“作业”、“手机”等问题一一进行规定,令很多家长安心不少。

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的明确规定

1、针对作业

以往孩子放学回到家中做作业,不仅写作业的效率非常低下,检查孩子的错题时,家长更是情绪暴躁,甚至还会出现“爆血管”的情况。

教育部针对这一情况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要代为检查,主要是能让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同时也能使孩子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课后

教育部针对孩子课后辅导作业和作业总量等问题,也进行了明确地指出,为了能给孩子减负,让他们有更轻松的成长空间,在布置作业总量上,一定要进行控制。针对校园作业的减少,相信家长焦虑的情绪也会相应减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针对手机

现如今的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已经深深被手机吸引,哪怕是进入到校园中,也会出现手机不离手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和老师的情绪都是非常苦恼和急躁。

教育部明确规定:学生禁止在学校进入校园和课堂,这一措施的颁布,令很多家长安心不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针对校外补课

为孩子减负,是提倡多年的教育方针和理念,然而,大多数家长的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怕老师在学校给孩子减负,课外也会帮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现象。

现如今教育部明确规定,不仅对在线教育和校外辅导机构进行了重新的整顿,同时,也明确规定家长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辅导班,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并不会有任何意义。

相信当家长看到教育部的规定后,很多情绪非常激动的家长,也会瞬间笑开花,不得不说,这次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发布的规定,解决了令很多中小学生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但是为了能使这一规定能彻底地落实,家长的配合才是关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配合的方法:

1、积极地督促孩子完成学业

当教育部发出这几项明确的通知时,起初大多数的家长情绪是非常喜悦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孩子课后作业的完成上,焦虑的情绪也会再次攀升。

为了能达成教育部的这一目标,大多数家长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即使不帮孩子检查作业,也要督促他们完成当天的课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成绩不受影响,才能使家长更安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意识

为了能让教育部的这一项举措落实,并且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要培养他们自我检查和自律的意识,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至于能否做到,父母的做法是非常关键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成才的有效标准很多,不仅以掌握的知识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更以能创造的价值被衡量,这是对家长而言。

对孩子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习成绩,而要想成绩提高,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写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教育部发布出来的学生手机和作业的问题,家长势必要引起重视,只有从心理上重视,才能更好的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成绩的提高也有更好的效果。

今日话题:你认为:面对孩子的作业,家长是否可以放下焦虑的心态,欢迎在下方点赞、留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