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起航“十四五” 逐梦再出发【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征程】

为展示成绩、总结经验、谋划未来

甘肃省教育厅特开设专栏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征程”

展示我省“十三五”教育发展成就

擘画我省“十四五”教育奋进蓝图

甘肃政法大学:起航“十四五” 逐梦再出发

甘肃政法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党委坚强带领下,在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筑梦“十四五”。回眸展望,一代代“甘法大”人奋力拼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扎根西部,扎根基层,为我省的法治建设贡献着甘法大力量。

牢记使命,精准定位,艰苦卓绝,不断进步,“十三五”甘法大奋斗回顾。

“十三五”时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在政法类、区域性、应用型的结合中确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凝练办学特色,在学科专业评估、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新校区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更名甘肃政法大学奋斗目标,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建设西部一流高水平政法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抢抓建设发展机遇,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大力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积极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布《甘肃政法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5)》,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抓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入选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侦查学等1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增设监狱学、金融学等4个新专业,获批法学等1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评省级教学名师4人,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成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3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28门教改课程,评选出50门校级一流课程;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联合培养藏汉双语法律人才,与甘肃省司法厅共建监狱学本科专业;与中国政法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建立交流生计划;深入推进“西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实验班”建设,启动涉外法治人才招生与培养;在省内外建立近300家实习实训单位。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8项,省级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项目8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项496项。学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构筑高水平学科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获评B-;法学、工商管理、证据科学获批省级一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数由3个增加到8个。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6项,发表学术论文1459篇,其中,C1类以上学术论文228篇,在“四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8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85部;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3项。入选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获批“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创新智库”,获批“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基地,《甘肃政法大学学报》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司法鉴定中心承担各类司法鉴定1800余起;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心和法医DNA实验室协助公安机关侦破重特大疑难案件30余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9年12月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同志视察学校,对学校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学校上下备受鼓舞,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库”。学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指示精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整合专业力量,组建新型研究机构,承担了上级交办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域研究、甘肃省“十四五”平安建设(政法)规划等重要任务。

不忘初心、科学谋划、夯实基础、再创佳绩,“十四五”甘法大发展展望。

甘肃政法大学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法治兴,则国家兴”,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等政法类院校,学校在“十四五”开局之时积极谋划,科学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

不断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师资质量大幅提升,组成一支“让党放心,学生满意,服务大局,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到2025年底,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数量大幅提升,教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引进方针,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用实人才引进政策,在待遇、资金、晋升、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国内知名政法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到校工作。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使用格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优秀政法人才。学校积极领会“新文科建设”发展精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加强法学教育这一教学主线,积极促进公安学转型,增加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的学科实力,开展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发展证据科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文学与新闻传播、外国语等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法学+”发展新模式,使各学科积极围绕法学发展。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加强经济类、管理类、外语类课程与法学课程的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社科、理工类课程,非法学专业学生积极学习法学、政治学专业,形成具有政法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实效、前瞻性、重基础”的科研成果和智库研究成果,积极回馈党委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需求。“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积极引导科研方向,利用科研智库管理办法,鼓励研究人员科研创新,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重视传统科研的基础上,学校坚持“破五唯”,形成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积极与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接,形成具有实效的科学研究模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形成一批新型研究院,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势学科力量,加强学科融合,在国家安全、平安建设、民族宗教、涉外法治、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知识产权、新闻宣传、网络空间安全、应急管理、军民融合、人权研究、民法典普及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具有甘法大特色的“拳头产品”。加大建设《甘肃政法大学学报》《西部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的力度,提升办刊层次,使之在专业学术期刊内部有重要影响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加强开放办学,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形成创新“双向交流、对口援助、合作共赢”的国内高校交流新模式,合作、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的国际合作院校和国际学生。甘肃政法大学作为国内法学教育“立格联盟”成员,在“十四五”期间,将深化与国内其他政法大学在教学、科研、智库、管理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在多领域形成“共荣共赢”局面;深化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援助力度,在干部挂职交流、学生交流培养、科研合作提升、师资结构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寻求与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的合作力度,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学校将利用开办国际生教育的契机和经验,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探索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并寻求与全球知名院校的合作,使学校的国际化视野得到提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打造一个“班子团结、用人科学、风清气正、科学决策”的新局面。“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废、改一批制度文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选人用人、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智库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党委的科学决策力度,注重师生员工的民主参与,重视决策的执行效力,促进决策的效能转化。在全校上下形成“政治过硬、科学决策、民主参与、尊重师生”的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局面。

学校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办学整体实力增强,学校将成为“省内一流、西北知名、国内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政法大学。

“十四五”期间,学校在继续加强本科教育,促进法学、侦查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技术等学科“一本”招生外,促进其他专业招生层次提升;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加强法学一级学科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管理、证据科学、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硕士点的发展,积极申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教育;继续积极申报、开展法学一级博士授权单位资格,为培养法学博士教育做好基础工作。探索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国家司法改革模式相衔接,做好政法干部培训的社会任务。到2025年底,努力开创“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完整学位授予体系,形成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新局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时期,甘肃政法大学无论在教学科研、办学层次,还是在治理水平与努力、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甘法大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方向,艰苦奋斗,努力提升,为陇原大地谱写甘法大特色的法治诗篇,贡献“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甘法大力量。

崇德明法,弘毅致公

审核:刘小溪 郑芃生

责编:胡俊

编辑:张译尹

供稿:甘肃政法大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